中美经济刺激计划工具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2 04:58
2007年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和贝尔斯登的破产,使得美国次贷危机浮出水面,并于2008年9月骤然恶化,最终演变成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首当其冲,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同时引发美国经济的严重衰退,GDP增速显著下滑,私人消费急剧萎缩,失业率持续攀升。相比之下,我国金融体系开放程度普遍偏低,故并未出现严重流动性短缺以及金融机构倒闭的现象,但我国实体经济受到较大打击,进出口连续数月显著下滑,大量出口型中小企业濒临倒闭,外商投资减少,外企大规模裁员,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为抑制危机进一步恶化,减轻危机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均采取了相应的经济刺激计划,并辅之以非常规的干预手段,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以援手,刺激内需,从而避免本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深度衰退。其中,以中美两国经济刺激计划最具代表性。我国经济刺激计划的着力点在于实体经济,而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则着重拯救问题金融机构。由于中美两国在基本国情、受危机影响程度、采用的政策工具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经济刺激计划传导途径及其效果也各不相同。但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即经济刺激计划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可能危及经济复苏的稳...
【文章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2.1.1 货币传导渠道
2.1.2 信贷传导渠道
2.2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2.2.1 财政政策的货币供应传导机制
2.2.2 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传导机制
2.2.3 财政政策的价格传导机制
2.3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综述
2.3.1 凯恩斯学派
2.3.2 货币学派
2.3.3 理性预期学派
2.4 财政政策有效性研究综述
2.4.1 财政政策产出效应的研究综述
2.4.2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研究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
3.1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工具分析
3.1.1 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工具分析
3.1.2 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工具分析
3.2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工具的比较分析
3.2.1 经济刺激计划出台时间存在差异
3.2.2 经济刺激思路存在差异
3.2.3 宏观调控侧重点存在差异
3.2.4 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着力点存在差异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工具传导机制的比较分析
4.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1.1 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1.2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2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2.1 美国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2.2 中国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3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传导机制的简单比较
4.3.1 中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
4.3.2 中美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政策效果的比较分析
5.1 美国经济刺激计划政策效果分析
5.1.1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5.1.2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5.2 中国经济刺激计划政策效果分析
5.2.1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5.2.2 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5.3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政策效果的简单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实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政策有效性
6.1.1 继续完善信贷传导渠道
6.1.2 加快建设资产价格传导渠道
6.2 在保证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实现货币政策适度转型
6.2.1 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防范美国经济刺激政策及退出的溢出效应
6.2.2 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
6.2.3 实现信贷投放结构性调整,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6.2.4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6.3 注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3.1 立足扩大内需,有效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实现总需求结构的调整
6.3.2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6.3.3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与效益
6.3.4 加快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扶持力度
6.3.5 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6.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57047
【文章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2.1.1 货币传导渠道
2.1.2 信贷传导渠道
2.2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2.2.1 财政政策的货币供应传导机制
2.2.2 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传导机制
2.2.3 财政政策的价格传导机制
2.3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综述
2.3.1 凯恩斯学派
2.3.2 货币学派
2.3.3 理性预期学派
2.4 财政政策有效性研究综述
2.4.1 财政政策产出效应的研究综述
2.4.2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研究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
3.1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工具分析
3.1.1 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工具分析
3.1.2 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工具分析
3.2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工具的比较分析
3.2.1 经济刺激计划出台时间存在差异
3.2.2 经济刺激思路存在差异
3.2.3 宏观调控侧重点存在差异
3.2.4 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着力点存在差异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工具传导机制的比较分析
4.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1.1 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1.2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2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2.1 美国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2.2 中国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4.3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传导机制的简单比较
4.3.1 中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
4.3.2 中美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政策效果的比较分析
5.1 美国经济刺激计划政策效果分析
5.1.1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5.1.2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5.2 中国经济刺激计划政策效果分析
5.2.1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5.2.2 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5.3 中美经济刺激计划政策效果的简单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实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政策有效性
6.1.1 继续完善信贷传导渠道
6.1.2 加快建设资产价格传导渠道
6.2 在保证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实现货币政策适度转型
6.2.1 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防范美国经济刺激政策及退出的溢出效应
6.2.2 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
6.2.3 实现信贷投放结构性调整,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6.2.4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6.3 注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3.1 立足扩大内需,有效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实现总需求结构的调整
6.3.2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6.3.3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与效益
6.3.4 加快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扶持力度
6.3.5 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6.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57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5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