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现代化战略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耦合与联动视角
发布时间:2021-09-23 00:21
经济现代化不仅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来,经济现代化就成为全球最热和最为关注的研究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自身积累和全民奋斗持续发展经济的实践历程,而且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争取比较优势、占据全球经济发展至高点的角力过程。因此,现代化的梦想和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要求我国必须大力推动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镇、财富最密集的精粹之地,也是我国跨省市区域一体化进程起步最早、基础最好、发展最快的地区。作为国家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区域理应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努力为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全局树立良好的示范和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经济现代化为逻辑起点,以哲学层面对于生产力内涵重新讨论及生产力体系与现代化关系的探索为突破口,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长三角经济发展现状,通过理论层面的分析和论证,提出属于社会生产力范畴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属于自然生产力范畴的低碳经济,应当以耦合与联动的方式形成新...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对“生产力”内涵的再认识
1.1.2 全球服务经济与低碳经济兴起
1.1.3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迅速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总体思路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3.2 研究的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
2.1.2 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
2.1.3 生产力系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2.1.4 产业结构升级、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方式
2.1.5 产业结构升级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解读
2.1.6 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低碳服务业辨析
2.2 国内外经济现代化总论研究
2.2.1 经典经济现代化研究
2.2.2 当代经济现代化研究
2.2.3 总结和评述
2.3 不同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研究
2.3.1 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认知
2.3.2 低碳经济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认知
2.3.3 地理学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认知
2.3.4 总结与评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耦合与联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3.1 耦合与联动的哲学基础
3.2 耦合与联动的理论基础
3.2.1 外部性理论
3.2.2 产业关联理论
3.2.3 服务外包理论
3.3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相互关系具体解析
3.3.1 产业结构升级助推低碳经济加速发展
3.3.2 低碳经济发展拉动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三角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4.1 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总结
4.1.1 国内动力源泉
4.1.2 国外动力源泉
4.2 长三角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4.2.1 长三角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分析
4.2.2 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4.3 长三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行性分析
4.3.1 供给因素
4.3.2 需求因素
4.3.3 环境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耦合与联动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5.1 空间规划:创新模式基本架构设计
5.1.1 宏观层面:促进区域低碳综合服务网络的形成
5.1.2 中观层而:促进低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融合
5.1.3 微观层面:促进低碳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5.2 内在动力: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5.2.1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意义
5.2.2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利条件
5.2.3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框架
5.3 核心要素:低碳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5.3.1 低碳技术内涵及类型
5.3.2 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5.3.3 低碳技术创新的途径
5.4 基础环境:构建区域社会信用体系
5.4.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5.4.2 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实践
5.4.3 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服务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任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现代化建设对策建议
6.1 以政府为主导,树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思想理念
6.1.1 加强对低碳经济认识
6.1.2 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6.1.3 纠正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思想观念
6.2 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依托,构建统一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法规体系
6.2.1 规划先行,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
6.2.2 制度推动,建立统一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
6.2.3 标准保障,竞争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主动权
6.3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
6.3.1 推动低碳服务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
6.3.2 充分发挥低碳服务行业协会的各项职能
6.3.3 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
6.3.4 扩大低碳服务市场的需求
6.4 以知识为动力,搭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人力资本平台
6.4.1 实施重点领域的人才开发与引进
6.4.2 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
6.4.3 构建规范开放的人才市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04648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对“生产力”内涵的再认识
1.1.2 全球服务经济与低碳经济兴起
1.1.3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迅速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总体思路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3.2 研究的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
2.1.2 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
2.1.3 生产力系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2.1.4 产业结构升级、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方式
2.1.5 产业结构升级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解读
2.1.6 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低碳服务业辨析
2.2 国内外经济现代化总论研究
2.2.1 经典经济现代化研究
2.2.2 当代经济现代化研究
2.2.3 总结和评述
2.3 不同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研究
2.3.1 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认知
2.3.2 低碳经济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认知
2.3.3 地理学视角下经济现代化理论认知
2.3.4 总结与评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耦合与联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3.1 耦合与联动的哲学基础
3.2 耦合与联动的理论基础
3.2.1 外部性理论
3.2.2 产业关联理论
3.2.3 服务外包理论
3.3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相互关系具体解析
3.3.1 产业结构升级助推低碳经济加速发展
3.3.2 低碳经济发展拉动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三角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4.1 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总结
4.1.1 国内动力源泉
4.1.2 国外动力源泉
4.2 长三角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4.2.1 长三角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分析
4.2.2 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4.3 长三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行性分析
4.3.1 供给因素
4.3.2 需求因素
4.3.3 环境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耦合与联动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5.1 空间规划:创新模式基本架构设计
5.1.1 宏观层面:促进区域低碳综合服务网络的形成
5.1.2 中观层而:促进低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融合
5.1.3 微观层面:促进低碳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5.2 内在动力: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5.2.1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意义
5.2.2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利条件
5.2.3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框架
5.3 核心要素:低碳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5.3.1 低碳技术内涵及类型
5.3.2 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5.3.3 低碳技术创新的途径
5.4 基础环境:构建区域社会信用体系
5.4.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5.4.2 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实践
5.4.3 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服务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任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现代化建设对策建议
6.1 以政府为主导,树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思想理念
6.1.1 加强对低碳经济认识
6.1.2 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6.1.3 纠正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思想观念
6.2 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依托,构建统一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法规体系
6.2.1 规划先行,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
6.2.2 制度推动,建立统一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
6.2.3 标准保障,竞争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主动权
6.3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
6.3.1 推动低碳服务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
6.3.2 充分发挥低碳服务行业协会的各项职能
6.3.3 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
6.3.4 扩大低碳服务市场的需求
6.4 以知识为动力,搭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人力资本平台
6.4.1 实施重点领域的人才开发与引进
6.4.2 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
6.4.3 构建规范开放的人才市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04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40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