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4:17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府间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当前公共行政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随着我国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越来越频繁,合作的内容与范围在增大,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也在逐渐加强,合作的情况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各地方之间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竞争和市场分割现象,竞争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打破原有的市场壁垒,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也日益影响到了地方政府及其各个部门。在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格局中,竞争与合作成为地方政府间关系的主要内容。如何抑制地方政府间目前存在的无序竞争,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建立,使之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学术界关于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或作用问题研究仍显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无疑既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又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有关研究方法,对论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研究。论文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进行一般理论分析之后,着重探讨和阐述了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研究表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存在的无序竞争与合作不足导致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了阻碍作用,因此构建良性的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日本的“广域行政”理念与做法,美国的州际关系协调模式以及欧盟的“跨界治理”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本文通过提出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间关系领域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功能;培育和强化地方政府的区域公共管理职能;建构科学合理的区域合作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绩效考核系统;大力发展跨行政区的社会治理组织与民间组织以及营造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竞合文化等措施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 竞合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插图索引10-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7
  • 1.2.1 国外学者对地方府际关系的研究13-14
  • 1.2.2 国内学者对地方府际关系的研究14-16
  • 1.2.3 国内外学者关于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16-17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7-20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法18-20
  • 第2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的理论分析20-34
  • 2.1 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的意蕴20-21
  • 2.2 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21-29
  • 2.2.1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1-24
  • 2.2.2 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4-29
  • 2.3 构建良性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的必要性分析29-34
  • 2.3.1 有助于区域资源的整合、开发和保护30-31
  • 2.3.2 有助于资本市场化与区域协调效应31-32
  • 2.3.3 有助于增强应对世界贸易区域化的挑战32-34
  • 第3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的现状透析34-47
  • 3.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的初步发展34-36
  • 3.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36-41
  • 3.2.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间的无序竞争36-39
  • 3.2.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不足39-41
  • 3.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无序竞争与合作不足的原因分析41-47
  • 3.3.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无序竞争原因分析41-44
  • 3.3.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合作不足原因分析44-47
  • 第4章 国外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关系模式及启示47-56
  • 4.1 日本的广域行政47-49
  • 4.1.1 日本的跨区域行政协调制度安排47-48
  • 4.1.2 日本跨区域行政协调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启示48-49
  • 4.2 美国的州际关系协调模式49-53
  • 4.2.1 美国发展良好的州际关系49-52
  • 4.2.2 美国的州际关系协调模式对我国的启示52-53
  • 4.3 欧盟“跨界治理”的基本经验53-56
  • 4.3.1 欧盟“跨界治理”的协调经验53-54
  • 4.3.2 欧盟“跨界治理”对我国地方政府间“跨府治理”的启示54-56
  • 第5章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56-66
  • 5.1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间关系领域的法律法规56-57
  • 5.2 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57-58
  • 5.3 培育和强化地方政府的区域公共管理职能58-60
  • 5.4 建构科学合理的区域合作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60-61
  • 5.5 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绩效考核体系61-63
  • 5.6 大力发展跨行政区的社会治理组织和民间组织63-64
  • 5.7 营造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竞合文化64-66
  • 结论66-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75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挥省级学会优势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J];科协论坛;2011年08期

2 李兆青;李薇;;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18期

3 生立华;;提高物流业效率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广饶县物流业为例[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4 刘从廷;;论循环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5 李文军;杨文龙;;浅谈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6 马瑜;杨少英;;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国商贸;2011年20期

7 马贞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8 锁冠侠;;地方高校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J];发展;2011年08期

9 王兴亮;;浅谈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J];商场现代化;2011年16期

10 陈雪峰;;社会资本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言[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颜加斌;;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才喜;;关于地勘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关恒;;六枝布依族区域经济发展初探[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林丽伟;;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7 物流所;张文杰;;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录青;;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长春;;打造主体功能区 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10 梁爱文;;创新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龙;安阳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举行[N];安阳日报;2008年

2 记者 薛惠娟;签署举办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框架协议[N];河北日报;2008年

3 胡晓;西畴小城镇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4 梁浩 景春;二道江区筑巢引凤助推区域经济发展[N];通化日报;2008年

5 曾志明;推动信息区域经济发展[N];闽西日报;2008年

6 记者 向阳 江波;川滇黔县(市、区)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召开[N];四川政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孙岚;诚信大庆 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N];大庆日报;2008年

8 王晓月 本报记者 文铭权;立足优势特色 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高地[N];四川日报;2009年

9 艳春 刘涛 宏图;双桥区认真开展集中学习活动 精心谋划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N];承德日报;2009年

10 北京市工商局密云分局局长 曹玉冰;解决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N];中国工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玉鹏;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2 方春阳;水电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胡振国;深港经济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张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吴晓天;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映;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8 夏智伦;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刘中会;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小莉;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的制度竞合[D];中南大学;2006年

2 龙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谢先彪;企业集群的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向建平;五强溪库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马桂娟;产业集群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苗招弟;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晖;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关键要素分析及其建设途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刘松平;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晓航;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浅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琳;烟台世界葡萄酒城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4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a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