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基于产业集聚视角
发布时间:2022-01-16 09:28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保持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动力。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动力泉源,而产业集聚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和必然途径。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并通过知识的外溢,带动区域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论文在回顾高技术产业相关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空间集聚状况、技术创新现状及特征分别作定量分析和评价,探讨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并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和产业集聚的优化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首先,对全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框架以及相关理论文献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为论文后续部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状况、技术创新状况及技术创新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对高技术产...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年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情况
图 4-3 2010 年高技术产业产值行业分布 Fig 4-3 Business distribution of hi-tech industry production value in 2010业产值呈上升趋势,三资企业仍占主体地位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兴起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也在逐企业达到 18905 家,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453.94 万出口交货值 4202.9 亿元,实现利润 355.6 亿元。“十值比重有显著提升,由 2005 年的 26.74%上升到 2010重也由 2005 年的 8.45%上升到 2010 年的 11.36%(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7%公设备制造业27%26072.0产值 增速
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共计 28189 家,其9284 家,占全部高技术产业企业数的 32.93%。尽管高技术产业中三占三分之一,但是从三资高技术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来看,三资企术产业中仍占居主导地位。2010 年三资企业的总产值占全国高技值的 65.10%,从人员年平均人数的比重达到 58.45%,利税比重出口交货值占到 88.64%。“十一五”期间,三资企业的总产值虽然总体来看每年都在 65%以上,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在 58%左右,利税上,出口交货值比重稳定在 90%左右(见图 4-5)。由此可见,三资国高技术产业中规模最大,增长速度较快的主导类型。00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当年价总产值 利税 出口交货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 孙冰,林婷婷. 中国科技论坛. 2012(01)
[2]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 王利政. 科学管理研究. 2011(05)
[3]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 牛泽东,张倩肖,王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18)
[4]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双环节效率研究[J]. 付强,马玉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08)
[5]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与创新绩效——基于中国高科技产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 谢廷宇,刘德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12)
[6]FDI知识溢出、自主R&D投入与内资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J]. 沙文兵,李桂香. 世界经济研究. 2011(05)
[7]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态效率分析[J]. 许正中,吴旭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4)
[8]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性实证分析——基于创新指标异质性角度[J]. 李雪冬. 科技管理研究. 2011(03)
[9]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徐玲,武凤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2)
[10]基于产业集聚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J]. 周明,李宗植. 科研管理. 2011(01)
博士论文
[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 李新.西南交通大学 2009
[2]高新技术产业集聚[D]. 靳辉.西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 张菁.苏州大学 2009
[2]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D]. 曹文.武汉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92385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年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情况
图 4-3 2010 年高技术产业产值行业分布 Fig 4-3 Business distribution of hi-tech industry production value in 2010业产值呈上升趋势,三资企业仍占主体地位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兴起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也在逐企业达到 18905 家,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453.94 万出口交货值 4202.9 亿元,实现利润 355.6 亿元。“十值比重有显著提升,由 2005 年的 26.74%上升到 2010重也由 2005 年的 8.45%上升到 2010 年的 11.36%(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7%公设备制造业27%26072.0产值 增速
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共计 28189 家,其9284 家,占全部高技术产业企业数的 32.93%。尽管高技术产业中三占三分之一,但是从三资高技术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来看,三资企术产业中仍占居主导地位。2010 年三资企业的总产值占全国高技值的 65.10%,从人员年平均人数的比重达到 58.45%,利税比重出口交货值占到 88.64%。“十一五”期间,三资企业的总产值虽然总体来看每年都在 65%以上,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在 58%左右,利税上,出口交货值比重稳定在 90%左右(见图 4-5)。由此可见,三资国高技术产业中规模最大,增长速度较快的主导类型。00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当年价总产值 利税 出口交货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 孙冰,林婷婷. 中国科技论坛. 2012(01)
[2]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 王利政. 科学管理研究. 2011(05)
[3]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 牛泽东,张倩肖,王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18)
[4]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双环节效率研究[J]. 付强,马玉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08)
[5]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与创新绩效——基于中国高科技产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 谢廷宇,刘德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12)
[6]FDI知识溢出、自主R&D投入与内资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J]. 沙文兵,李桂香. 世界经济研究. 2011(05)
[7]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态效率分析[J]. 许正中,吴旭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4)
[8]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性实证分析——基于创新指标异质性角度[J]. 李雪冬. 科技管理研究. 2011(03)
[9]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徐玲,武凤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2)
[10]基于产业集聚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J]. 周明,李宗植. 科研管理. 2011(01)
博士论文
[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 李新.西南交通大学 2009
[2]高新技术产业集聚[D]. 靳辉.西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 张菁.苏州大学 2009
[2]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D]. 曹文.武汉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92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9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