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极共生效应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2:10
本文关键词:区域创新极共生效应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区域创新系统是多创新极共生演化系统,是由多个具有不同技术特征的创新极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技术溢出,同其他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的复杂共生体。创新极是以产业为依托的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带动性主体。通过共生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本文认为由于产业创新活动的差异性,不同的创新极具有不同的创新态势,同时创新极不是单一发展的,各创新极在创新态势上的距离会表现出技术溢出,多创新极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业共生是产业技术溢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所以多创新极之间最终会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整合、协调发展、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多创新极因共生关系产生的共生效应外在表现为整个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果和繁荣程度。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思路,引入集对分析法构建了创新极创新态势测度方法,进一步从产业创新关联角度,引入产业技术态势差概念,构建反映创新极共生关系的产业技术态势差矩阵,数学处理后提出区域多创新极共生效应指数。选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山东、河南、湖南、云南和陕西9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所构建的方法对各个省市内的创新极创新态势、多创新极共生效应、创新共生体的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区域发展的科技政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极 创新态势 共生效应 测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问题提出9
- 1.1.3 研究意义9-10
- 1.2 相关概念界定10-12
- 1.2.1 创新极10-12
- 1.2.2 创新极共生效应12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12-15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框架13-15
-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之处15-16
- 1.4.1 研究方法15
- 1.4.2 论文的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6-28
- 2.1 理论基础16-22
- 2.1.1 共生理论16-20
- 2.1.2 创新系统理论20-22
- 2.2 文献综述22-27
- 2.2.1 产业共生关系研究22-25
- 2.2.2 产业共生效应研究25-26
- 2.2.3 区域创新系统中共生关系研究26-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区域创新极创新态势研究28-64
- 3.1 集对分析法28-31
- 3.1.1 联系数29
- 3.1.2 同异反态势排序29-30
- 3.1.3 偏联系数30-31
- 3.2 创新极创新态势测度方法建立31-38
- 3.2.1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等级标准的确定32-36
- 3.2.2 六元联系数及其偏联系数的计算36-38
- 3.3 实证部分38-64
- 3.3.1 各个省市创新极的确定38-41
- 3.3.2 各个省市创新极创新态势分析41-60
- 3.3.3 各省市创新极创新态势比较分析60-64
- 第四章 区域多创新极共生效应研究64-86
- 4.1 多创新极共生效应测度方法建立64-68
- 4.1.1 产业技术态势差64-65
- 4.1.2 共生效应指数65-66
- 4.1.3 创新极集聚状态分析66-68
- 4.2 实证研究68-8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6-90
- 5.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86-87
- 5.2 进一步展望87-90
- 参考文献90-94
- 附录A94-98
- 致谢98-100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100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子彪;创新极及多创新极共生演化模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创新极共生效应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