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影响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18:42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各产业部门间的内部结构,揭示了产业间技术与经济的依存度和相关度。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解读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部门间投入要素的变化以及由于各投入要素和生产效率的变动所引起的各部门总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动。产业结构变动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转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项巨大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介绍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的基本理论、我国碳排放现状和产业结构影响碳排放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之上,选取单位碳排放GDP作为碳排放效率的测算指标,分别用三种指标测算产业结构,在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后,加入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和技术进步四个变量,分别建立全国、分东部、西部和中部三个区域以及30个省市(不包括西藏)的数学模型,对产业结构如何影响碳排放效率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剖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结论:(1)碳排放效率自身的滞后项对于当前期的碳排放效率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促进碳排放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和城市...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VAR模型的AR特征根分布
1234S6789?10?1?23456789?10??图3-2?DlnEE对DlnEE的脉冲响应曲线?图3-3?DlnEE对DlnEnd的响应曲线??由图3-2可以知道,给碳排放效率一个正向冲击之后,碳排放效率先上升,??第3期急剧下降,到第4期变成负响应,接着持续上升,在第5期实现最大值点,??31??
1234S6789?10?1?23456789?10??图3-2?DlnEE对DlnEE的脉冲响应曲线?图3-3?DlnEE对DlnEnd的响应曲线??由图3-2可以知道,给碳排放效率一个正向冲击之后,碳排放效率先上升,??第3期急剧下降,到第4期变成负响应,接着持续上升,在第5期实现最大值点,??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绿色低碳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 张恪渝,廖明球,杨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3)
[2]城市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周少甫,蔡梦宁. 统计与决策. 2017(02)
[3]城镇化对生活碳排放影响的门槛特征与地区差异[J]. 唐李伟,胡宗义,苏静,肖攀. 管理学报. 2015(02)
[4]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活能源需求分析[J]. 林卫斌,谢丽娜,苏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5]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J]. 张兵兵,徐康宁,陈庭强. 资源科学. 2014(03)
[6]我国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检验与分析[J]. 潘明清,高文亮. 宏观经济研究. 2014(01)
[7]低碳经济背景下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研究[J]. 胡宗义,刘亦文,唐李伟. 统计研究. 2013(02)
[8]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J]. 郭朝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7)
[9]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李凯杰,曲如晓. 中国软科学. 2012(06)
[10]京津冀区域C排放量驱动因子分析[J]. 王佳,于维洋. 统计与决策. 2012(01)
博士论文
[1]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 贺红兵.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杜鸥.山西财经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23716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VAR模型的AR特征根分布
1234S6789?10?1?23456789?10??图3-2?DlnEE对DlnEE的脉冲响应曲线?图3-3?DlnEE对DlnEnd的响应曲线??由图3-2可以知道,给碳排放效率一个正向冲击之后,碳排放效率先上升,??第3期急剧下降,到第4期变成负响应,接着持续上升,在第5期实现最大值点,??31??
1234S6789?10?1?23456789?10??图3-2?DlnEE对DlnEE的脉冲响应曲线?图3-3?DlnEE对DlnEnd的响应曲线??由图3-2可以知道,给碳排放效率一个正向冲击之后,碳排放效率先上升,??第3期急剧下降,到第4期变成负响应,接着持续上升,在第5期实现最大值点,??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绿色低碳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 张恪渝,廖明球,杨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3)
[2]城市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周少甫,蔡梦宁. 统计与决策. 2017(02)
[3]城镇化对生活碳排放影响的门槛特征与地区差异[J]. 唐李伟,胡宗义,苏静,肖攀. 管理学报. 2015(02)
[4]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活能源需求分析[J]. 林卫斌,谢丽娜,苏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5]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J]. 张兵兵,徐康宁,陈庭强. 资源科学. 2014(03)
[6]我国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检验与分析[J]. 潘明清,高文亮. 宏观经济研究. 2014(01)
[7]低碳经济背景下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研究[J]. 胡宗义,刘亦文,唐李伟. 统计研究. 2013(02)
[8]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J]. 郭朝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7)
[9]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李凯杰,曲如晓. 中国软科学. 2012(06)
[10]京津冀区域C排放量驱动因子分析[J]. 王佳,于维洋. 统计与决策. 2012(01)
博士论文
[1]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 贺红兵.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杜鸥.山西财经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23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62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