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现状评价与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现状评价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按照不同时期和角度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归纳和总结,国外产业集聚理论可以分为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社会制度阶段,古典阶段的理论主要关心成本、距离,被称之为规范的区位理论。新古典阶段理论引入了主体间的作用关系,在古典阶段的理论上有了发展,打破了以往时期的理论假设并且更加关注文化、制度的作用,对于前两个时期来说是巨大的进步和升华。本文继而对产业集聚的空间实体—产业集聚区的构成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分别讨论了园区产值来源、园区类型划分、影响园区发展的因素、园区主体构成、园区内要素流动、园区外部效应、政府职能、园区创新的产生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实证部分首先对河南省域进行地理区位和交通区位以及资源概况介绍,发现从2010年正式确立到2013年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主营业务收入等主要指标均翻了一倍还多,然后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确立的历史以及至2013年底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进而对河南省每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以数据图的形式直观表达,发现郑州和洛阳两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为了更清晰的反应各地区发展水平,笔者利用上述指标对河南省18个地区进行快速聚类分析,最终将河南省18个城市分成五类,郑州和洛阳与其他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巨大,洛阳又与郑州差距巨大,所以郑州和洛阳无法聚为一类,分列一、二位,第三类是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包括:焦作、新乡、南阳、商丘。第四、第五类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质量与前三类存在明显差距。通过前面比较宏观的河南省产业园区情况介绍,笔者下面搜寻反应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的指标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精确、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产业集聚区的“健康状况”,指标体系总体上包含经济规模、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包含若干个具体变量,进而对具体变量进行收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四个关于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别为投入变量、质量增速、专业化变量、开放程度变量。这四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之和接近80%,可以代表整个园区发展水平。随后对四个主成分以自己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出综合得分对180个产业集聚区进行排名。为了直观的反应区域空间差异变化,笔者首先按照各园区得分做出园区空间分布图,进而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证明出河南省域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最后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的出局部区域的集聚模式。经过空间分析发现,全省园区发展水平差异巨大,豫西南的南阳市和豫东的商丘市区与相邻县呈现高-高集聚,西峡县和信阳市区与周边反差巨大,呈现低-低集聚,豫中北部郑州和洛阳与周边呈现高-底集聚,三门峡地区、驻马店地区、信阳地区、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形成连片低-低集聚,豫中东部平顶山、许昌、开封地区无明显差异,大多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显示为不显著。文章最后,针对提出的四个主成分和空间分析分别从产业发展角度和空间角度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区评价 产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导论11-14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2
- 1.4 论文技术路线和框架结构12-14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4-28
- 2.1 国外研究综述14-24
- 2.1.1 古典时期的规范区位理论14-16
- 2.1.2 新古典时期的产业联合理论16-18
- 2.1.3 社会制度时期的网络集聚理论18-20
- 2.1.4 国外主要实证研究20-22
- 2.1.5 国外产业集聚理论总结22-24
- 2.2 国内产业集聚相关研究24-26
- 2.2.1 产业集聚的定义与内涵25
- 2.2.2 现代产业集聚新特点25
- 2.2.3 产业集聚优势研究25-26
- 2.2.4 产业集聚的方式26
- 2.2.5 产业集聚的区域效应26
- 2.3 国内产业集聚理论小结26-28
- 3 园区经济系统研究28-37
- 3.1 园区独特的经济价值产出来源28-29
- 3.2 产业集群类型划分29
- 3.3 影响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主要因素29-30
- 3.4 产业集聚区内主体构成30
- 3.5 产业集聚区内的要素流30-31
- 3.6 以企业群为主的外部效应31-32
- 3.7 以政府为主的管理体系32-35
- 3.7.1 政府干预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32-33
- 3.7.2 政府的主要作用33-35
- 3.8 产业集聚区创新的产生35-37
- 4 实证分析37-57
- 4.1 地理概况37-38
- 4.2 产业集聚区发展概况38-44
- 4.2.1 以地市为单位分析39-42
- 4.2.2 聚类分析42-44
- 4.3 指标体系构建44-46
- 4.4 主成分分析46-51
- 4.4.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解释46-47
- 4.4.2 主成分分析结果47-51
- 4.5 空间分析51-55
- 4.5.1 空间自相关分析52-53
- 4.5.2 河南省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53
- 4.5.3 河南省局部空间自相关53-55
- 4.6 实证研究结论55-57
- 5 政策建议57-59
- 5.1 空间方面57
- 5.2 产业发展方面57-59
- 6 论文不足之处59-60
- 参考文献60-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弘;孙芸;刘宪杰;;基于产业竞争力视角的科技奥运带动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2 唐松;李镔;;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波及的分析[J];湖湘论坛;2010年04期
3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实证分析——与浙江的比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吴开亚,陈晓剑;基于二元关系的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03期
5 胡华杰;;中国产业关联效果的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郭玉冰,薛耀文;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定位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吕政;杨丹辉;;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8 张红;付秀彬;;刍议产业关联视角下的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策略[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9 陈秀川;;我国服务业产业关联发展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4期
10 崔峰;包娟;;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J];旅游学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杨雪春;王茂军;;区域产业关联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姜洁;;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李国平;王春杨;袁薇薇;马小雨;;我国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匹配关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国平;;产业升级的核心:拓展企业主体行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黄选高;;关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吴志文;;林下产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耿鹏;赵昕东;;基于GVAR模型的产业内生联系与外生冲击分析[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韩军;雷娟;;流通业对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钟明;张晓彤;危海霞;;城市产业发展的研究——以葫芦岛市为例[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劳承玉;大地震的产业关联损失影响评估[N];四川日报;2008年
2 省委政策研究室 史春梅;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N];安徽日报;2011年
3 陈奇;提升特色产业 增强市场竞争力[N];安康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勇;三化”能否成为垦区二三产业发展的助推器[N];海南农垦报;2006年
5 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咨询专家、华东师大教授 朱荣林;壮大上海产业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N];文汇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强化基础建设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N];广元日报;2008年
7 张晓明 胡惠林 章建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推动文化产业新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海平;江苏840亿政府资金催化14大产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首旅股份强化产业关联突出主业经营[N];市场报;2001年
10 李江涛;不应忽视产业深化理论的研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现状评价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8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