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级数据的技术进步偏向测算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7 11:18
本文关键词:基于省级数据的技术进步偏向测算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利用基于CES生产函数的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使用我国29个省份1990 2012年的数据对联立方程采用系统估计法进行测算,同时得到了要素替代弹性,劳动增强型以及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测算结果表明,各省份劳动与资本的要素替代弹性均位于0到1之间,均值约为0.49。东中西部地区要素替代弹性均值依次降低,这个结果验证了要素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证实了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正确性。对于技术进步偏向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北京和上海属于劳动使用型技术进步,其他各省均属于资本使用型技术进步。全国范围来说,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平均为10.36%,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平均为0.36%,就各省来说,部分中东部的资本效率增长率为负数,北京上海以及一些中西部省份资本效率增长率为正数,说明改革开放后,国家不同的地区政策及地区自身特点导致了资本效率呈现不同的地域分布特点。随后通过对比各省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与技术进步偏向测算结果,结合经济理论确认技术进步偏向才是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替代弹性 资本效率 劳动收入份额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F249.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1 绪论6-9
- 1.1 问题的提出6-7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7
- 1.3 研究方法7
- 1.4 研究思路和文章框架7-8
- 1.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之处8-9
- 2 技术进步偏向相关文献回顾9-17
- 2.1 有关生产函数的文献回顾9-10
- 2.2 有关技术进步偏向的文献回顾10-15
- 2.3 省际经济情况差异分析相关文献15-17
- 3 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框架17-20
- 4 技术进步偏向计量经济学模型20-51
- 4.1 数据的选取及处理20-21
- 4.2 估计结果21-31
- 4.3 结果分析31-50
- 4.4 本章结论50-51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51-54
- 5.1 结论51
- 5.2 政策建议51-54
- 参考文献54-59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辉;董直庆;刘宇清;;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偏向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易先忠;张亚斌;;技术差距与人力资本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模式[J];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3 董直庆;王林辉;;分类要素贡献和中国经济增长根源的对比检验[J];经济科学;2007年06期
4 李富强;董直庆;王林辉;;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5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6 陈晓玲;连玉君;;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3年01期
7 雷钦礼;;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及其增长效益的测度分析[J];统计研究;2007年11期
8 雷钦礼;;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3年04期
9 张明海;增长和要素替代弹性——中国经济增长1978—1999年的实证研究[J];学术月刊;2002年08期
10 吕安民;;中国省级人口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及其相关关系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省级数据的技术进步偏向测算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2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