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
本文关键词: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
【摘要】:本文采用1998—2012年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并从区域间创新要素动态流动视角建立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实证考察了协同创新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协同创新过程中,政府科技资助、企业与高校的联结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结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机构资助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间创新要素的动态流动有利于知识的空间溢出,从而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无论采用静态还是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上述结论均具有稳定性。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区域创新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协调方式,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空间关联 创新绩效 空间面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3122;71203097)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DDB009)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ZDIXM026)的资助
【分类号】:F12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与协调创新要素(比如RD资本、RD人员等),进行创新生产,从而提升创新绩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从我国各区域进行创新生产的过程来看,其创新要素的获取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各区域自身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2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3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4 余泳泽;刘大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与价值链外溢效应——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多维空间面板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7期
5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6 白俊红;;中国的政府R&D资助有效吗? 来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年04期
7 张海洋;史晋川;;中国省际工业新产品技术效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8 温军;冯根福;;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J];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9 杨省贵;顾新;;区域创新体系间创新要素流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23期
10 张玉明;李凯;;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春媛;潘云海;;知识溢出的测度模型研究综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阳立高;廖进中;杨沿平;;汽车产业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0期
3 傅晓霞;吴利学;;中国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决定机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反事实收入分布方法的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4 肖腊梅;刘继云;;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5 张姣芳;姚晓萍;;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评价[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6 梁超;;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7 岳书敬;;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差距的经验研究[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8 叶子荣;贾宪洲;;金融支持促进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吗[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9 师萍;韩先锋;;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同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10 张海洋;;我国工业R&D投入的决定因素[J];财经论丛;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曲;李燕萍;;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实证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毕先萍;;技术进步的技能取向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3 李伟;;中国产业演进中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互动过程——四个发展阶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4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文芳;胡玉明;;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R&D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曲亮;任国良;;中国科技投资效率省际差异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孙玮;成力为;王九云;;高技术产业内外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基于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视角的三阶段DEA-windows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朱承亮;师萍;安立仁;;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基于SFA模型的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韩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申祥;寡头竞争条件下的最优关税与研发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马晓伟;江西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问题智能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新茂;台湾TFT-LCD龙头厂商的R&D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罗玲;东北三省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10 李春燕;我国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李学峰;张舰;茅勇峰;;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与QFII行为比较研究——基于交易策略视角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3期
3 吴延兵;;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4 白俊红;蒋伏心;;考虑环境因素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J];财贸经济;2011年10期
5 余泳泽;;政府支持、制度环境、FDI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6 闫冰;冯根福;;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中国工业R&D效率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6期
7 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8 彭建平;张建华;;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R&D投入效果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7年12期
9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10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同济大学 张玉臣;[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红军;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岚;谢春山;;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关联的影响因素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24期
2 柯文前;陆玉麒;俞肇元;王晗;;江苏县域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关联与分异演化格局[J];经济地理;2013年12期
3 谢治春;;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推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04期
4 唐晓旭;张怀清;刘锐;;基于GeoDA的辽宁省GDP空间关联度分析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年S1期
5 任健;赵奉军;;房价空间关联的动力机制——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4年02期
6 张战仁;;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集聚互动、循环累积与空间关联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4期
7 吕曹芳;庞宇;罗永龙;;基于GIS空间关联规则的挖掘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4期
8 沈绿珠;;空间关联分析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6年08期
9 武文杰;董正斌;张文忠;金凤君;马修军;谢昆青;;中国城市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友志;顾红春;;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与时空演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江平;李平湘;;基于序半群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A];湖北省测绘学会2006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雷小锋;谢昆青;马修军;;一种有效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3年
3 吴培中;;空间关联规则在土地利用与地形特征关系研究中的应用[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慧;李岩;王兴芳;;基于SVG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刚;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于欣;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磊;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潘力浩;陕西省城市间住房价格的空间关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5 陈虎;本体辅助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尚娜娜;区域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关联与分异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7 杨言晋;动力学单元在关联性转变中的变化以及网络结构对奇异态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群洪;基于J2EE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理论研究与原型系统实现[D];福州大学;2004年
9 李博;流域空间关联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邓有莲;GIS数据库中带有决策属性集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
,
本文编号:511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51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