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昆明贫困住区异质性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6 08:11

  本文关键词:昆明贫困住区异质性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贫困 异质性 聚类分析 致贫因素 回归分析


【摘要】:我国的城市贫困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经济体制在各行业全面铺开,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劣势的人员面临失业危机进而陷入贫困陷阱。城市贫困问题在中国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低速平稳增长期,城市贫困人员以城市“三无人员”为主,影响微小;高速增长期,大量工厂倒闭破产、工人下岗是这时期的主要特点,影响很大;高速平稳增长期,城中村、工厂大院、廉租房、公租房是这时期贫困住区的标志,城市贫困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城市贫困主要处于第三阶段,大量贫困人员因背景相同、经历相似、经济和社会地位相近而聚居在城中村、工厂大院、廉租房、公租房等社区进而导致这些社区渐渐转变为贫困社区,城市贫困在我国正在恶化,如何探索一条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路径,防止城市贫困进一步恶化进而形成贫困邻里影响周边的社区,防止贫困文化的产生而导致贫困在代际之间传递。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基于昆明市11个贫困住区(上马新村、黄土坡、东郊黄土坡、金刀营、子君城中村、幸福家园、华福/华景苑、子君公租房、泽惠园、人和新居、昆明机床厂)709份有效问卷的调研数据和4类贫困社区(城中村、公租房、廉租房、工厂大院)典型个案的访谈结果为基础,运用描述统计法、聚类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分别研究昆明市各贫困住区的异质性和昆明市贫困住区的收入影响因素。经过深入、审慎的研究,参照昆明市城市贫困的现状进而提出适当的反贫困策略和建议。对昆明市城市贫困进行严谨、合理的研究后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不同贫困住区间存在异质性;二,不同类型贫困社区存在异质性,相同类型贫困社区存在共性;三,各类型贫困社区需要不同的反贫困策略。并基于以上结论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审慎的反贫困策略如下:第一:基于各贫困社区共性的反贫困策略,这些反贫困策略适用于各类型贫困社区。一,发展教育、知识反贫;二,反对歧视、保障女性权益;三,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居民通勤。第二:基于各贫困社区异质性的反贫困策略,这些反贫困策略只能针对某类型贫困社区有效。一,城中村的反贫困策略:反对歧视、保障农民工权益;合理布局、发展经济。二,公租房的反贫困策略:合理选址、配套完善;科学管理、降低成本。三,廉租房的反贫困策略:科学制定政策、激发居民的就业积极性;科学维护社区、防止社区过快损坏;合理选址、配套完善。四,工厂大院的反贫困策略:科学管理、提高效益。
【关键词】:城市贫困 异质性 聚类分析 致贫因素 回归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7;F29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6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0-12
  •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12-14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13
  •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13-14
  • 三、研究的目标14
  •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路线14-16
  •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14-15
  •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15-16
  • 第二章 城市贫困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16-28
  • 第一节 城市贫困理论基础16-20
  • 一、城市贫困内涵的理论16-17
  • 二、城市贫困产生原因理论17-18
  • 三、城市贫困社会空间分异理论18-20
  • 第二节 城市贫困相关研究综述20-28
  • 一、国外城市贫困研究综述20-24
  • 二、国内城市贫困研究综述24-28
  • 第三章 研究数据来源及数据分析28-37
  • 第一节 研究数据来源28-30
  • 一、调研过程29-30
  • 二、调研方法30
  • 三、调研结果30
  • 第二节 贫困住区基本情况30-34
  • 一、城中村社区情况介绍31-32
  • 二、廉租房社区情况介绍32-33
  • 三、公租房社区情况介绍33-34
  • 四、工厂大院情况介绍34
  • 第三节 问卷数据可靠性分析34-37
  • 一、调研数据的性别可靠性分析34-35
  • 二、调研数据的户籍可靠性分析35-37
  • 第四章 贫困住区人群异质性分析37-53
  • 第一节 贫困住区人群异质性描述统计分析37-46
  • 一、基于11个贫困住区人群的异质性分析37-43
  • 二、不同类型贫困社区人群的异质性分析43-46
  • 第二节 贫困住区人群异质性的聚类分析46-53
  • 一、聚类数据说明47-48
  • 二、聚类方法及聚类结果说明48-53
  • 第五章 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分析53-71
  • 第一节 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53-66
  • 一、回归模型的构建和变量选取53-55
  • 二、全体样本——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55-58
  • 三、城中村——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58-59
  • 四、公租房——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59-61
  • 五、廉租房——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61-63
  • 六、工厂大院——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63-65
  • 七、各致贫因素影响力度分析65-66
  • 第二节 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访谈分析66-71
  • 一、城中村——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访谈分析66-67
  • 二、公租房——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访谈分析67-68
  • 三、廉租房——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访谈分析68-69
  • 四、工厂大院——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访谈分析69-71
  • 第六章对策和结论71-77
  • 第一节 贫困社区反贫困对策71-74
  • 一、基于各贫困社区共性的反贫困策略71-72
  • 二、基于各贫困社区异质性的反贫困策略72-74
  • 第二节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74-77
  • 一、研究结论75
  • 二、研究的不足处75-77
  • 参考文献77-80
  • 附录A80-84
  • 附录B84-86
  • 致谢86-88
  •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8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民;周忠良;;互助医疗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因病致贫”的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经济;2007年10期

2 杨淑芳;;社会排斥与社会和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董江华;;反贫困视角下的南疆三地州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姚云云;东波;;农村反人文贫困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高春华;赵粉莉;;交换权利理论在中国农村移民搬迁中的应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吴石;刘兵;;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性实证分析——基于2001~2008年陕西省数据[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季建林;;帮助“劳动穷人”拥有资产的政策建议[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曹洪民;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研究的进展与框架[J];西北人口;2002年04期

9 张靖;;城镇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求测定模型比较与应用[J];西北人口;2010年04期

10 庞文;唐艳玲;丁云龙;;城市反贫困与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J];西北人口;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朱楠;基于转型风险的中国经济安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红宇;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兴宏;亚洲开发银行的决策过程及相关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易爱军;我国国有林场贫困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2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682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8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