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及动态比较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及动态比较
【摘要】:本文构建了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省市2007-2012年的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评估和多层次的动态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较明显,但呈缩小之势;东部地区在产业绿色增长度和政府政策支撑力上优势较明显,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劣势较突出;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较优,但产业绿色增长度劣势较明显;中部地区三大指标优劣势不突出,整体水平中等偏后。据此,提出简要政策启示。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 区域产业 绿色发展 指标体系 动态比较
【基金】: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湖南绿色产业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ZK2006);项目主持人:李琳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全球面临资源环境危机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巨大压力下,人类试图探索新的旨在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共赢的发展道路,绿色经济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最初出现于英国经济学家Pearce的《绿色经济蓝皮书》(1989),他提出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来实现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春红;马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效果评价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2 李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09期
3 刘景林,隋舵;绿色产业:第四产业论[J];生产力研究;2002年06期
4 兰竹虹;;中国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J];生态经济;2008年03期
5 赵路;;欠发达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路径分析——以陕南地区为例[J];生态经济;2009年12期
6 马林;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7 刘国涛,张金智,史佩钊;论绿色产业的特征[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顺;安庆市农业后备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2 徐海英;朱国传;;宿迁市绿色生态经济建设可行性环境背景分析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3 赵路;;欠发达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陕南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4 马林;王亮;;辽宁省民族地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6期
5 曾建民;略论绿色产业发展的成因与条件[J];长江论坛;2005年04期
6 王亮;马林;;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发展绿色产业的对策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娄策群,刘玲;生态农业与农村土地的生态经济利用[J];甘肃农业;2005年07期
8 邓淑红;李录堂;雷清;张红霞;;陕南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分析及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2年11期
9 刘驰;陈祖海;;武陵山区绿色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5期
10 李琳;祁学津;王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比较[J];武陵学刊;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娟;;城乡统筹视角下主导产业选择及对策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2 沈锐;吴娟;安童鹤;;天津生态城绿色产业规划[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2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创新发展[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昌勇;我国绿色产业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志山;国有林区绿色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陈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张双武;基于竞争力提升的城区创新建设与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西桂权;我国数字鸿沟与经济鸿沟之间关系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冯方祥;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宏斌;汉中绿色产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邹晓卓;完善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高歌;盘锦市特色农产品—河蟹营销渠道的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静;A乡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黄河三角洲绿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2 许学强,张俊军;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3 张春霞;绿色经济: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魏后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战略[J];管理世界;1998年01期
5 陈建 ,黄源洪;南宁市从六个方面构建绿色产业体系[J];广西林业;2005年03期
6 冯振环;地区科技实力的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4期
7 廖燕玲;孙绍荣;;云南绿色产业的资源整合策略[J];企业经济;2007年02期
8 王延超;大力发展绿色产业[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999年08期
9 赖琼琚;;韶关发展绿色产业的可行性与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10 林毓鹏;加快发展我国绿色产业[J];生态经济;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朝晖;从比较优势到动态比较优势——兼论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缺陷[J];经济纵横;2003年08期
2 陈菲琼;徐勇军;丁静;;从世界经济发展中解析动态比较优势[J];生产力研究;2005年11期
3 邓光君;景立晖;;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我国资源产业的政策选择[J];资源与产业;2009年04期
4 干春晖;余典范;;中国构建动态比较优势的战略研究[J];学术月刊;2013年04期
5 张南;创造动态比较优势[J];国际贸易;1994年11期
6 殷德生;胡峰;;动态比较优势的来源与演进[J];求索;2006年04期
7 王岳平;;培育我国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的机理分析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15期
8 成祖松;;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区域对外贸易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周文夫,赵清华;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10 周毓萍;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的政策取向[J];财金贸易;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维;李仕明;肖磊;;全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比较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姗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西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演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樊树林 张涛;化解基层矛盾打造和谐街道[N];焦作日报;2010年
3 深圳大学 登峰;追赶:从静态比较优势转为动态比较优势[N];深圳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佳;从动态比较优势看中国汽车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姬养娃;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魏杰;中国中药产业动态比较优势构建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吴金铎;中国出口制成品动态比较优势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韩媛媛;动态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D];兰州商学院;2009年
6 陈明秋;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外贸产业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7 郭晶;动态比较优势模型及其对我国产业政策选择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5年
8 张思元;我国苹果汁动态比较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胡文鼎;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销售型集群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许为;中国农业动态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演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11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1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