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东盟重叠性自贸区对中国产业分布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00:13

  本文关键词:东盟重叠性自贸区对中国产业分布的影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 东盟 中国 轮轴效应 产业


【摘要】:重叠性自由贸易区又称“轮轴——辐条”型自由贸易区,它由“星型”结构发展而来。随着国家参与的区域贸易安排数量增加,一国同时与多个国家建立多个自由贸易区。从一国的角度来看,形成以一国为中心多国围绕在其周围的“轮轴——辐条”结构。维纳以关税同盟理论为基础分析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与非成员国可能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在重叠性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也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由于重叠性自由贸易区存在特殊的“轮轴——辐条”结构,这使其在长期内可能存在使产业由辐条国流出向轮轴国集中的轮轴效应。这将对处于辐条国地位的国家产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研究不同的规模国家之间组成重叠性自由贸易区,特别是小国处于轮轴国地位大国处于辐条地位的重叠性自由贸易区对辐条国产业的影响。本文通过放松资本流动模型下的假设条件,加入不同市场规模因素,运用一般均衡方法分析市场规模对处于不同地位的轮轴国与辐条国的产业发展影响。研究发现,在贸易自由度特定的情况下,轮轴国与辐条国的产业份额受本国支出份额的影响。在贸易自由度给定情况下,轮轴小国与辐条大国之间轮轴效应的产生受两国支出份额之差的影响,超过一定的范围内轮轴小国将不再拥有轮轴效应。轮轴国与辐条国之间的产业份额将与各自的支出份额相一致。在现实中,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都建立了不同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在众多国家中处于轮轴国地位,而中国处于辐条国地位。因此从理论上分析这一新型结构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必要。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证实由于中国自身巨大市场规模的影响使得东盟重叠性自由贸易区结构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并未发生轮轴效应。因此,东盟重叠性自由贸易区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中国可以通过扩大本国的支出水平来对产业的发展施加影响。
【关键词】:重叠性自由贸易区 东盟 中国 轮轴效应 产业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1.3;F753.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本文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12
  • 1.2.1 研究对象11
  • 1.2.2 研究方法11-12
  • 1.3 文献综述12-18
  • 1.3.1 关于重叠性自贸区的概念提出与发展12-13
  • 1.3.2 重叠性自贸区影响13-15
  • 1.3.3 重叠性自贸区与多边贸易的关系15-16
  • 1.3.4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与产业分布16-18
  • 1.4 本文的内容与结构安排18
  • 2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概述18-27
  • 2.1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的含义及背景18-21
  • 2.1.1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的概念18-19
  • 2.1.2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出现的背景19-20
  • 2.1.3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20-21
  • 2.2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与其他自由贸易区的关系21-23
  • 2.2.1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与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关系21-22
  • 2.2.2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与多边贸易协定下自由贸易区的关系22-23
  • 2.3 东盟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23-27
  • 2.3.1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CAFTA)24-25
  • 2.3.2 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区(AANZFTA)25
  • 2.3.3 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区(AIFTA)25-26
  • 2.3.4 东盟——日本自由贸易区26-27
  • 2.3.5 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区27
  • 3 重叠性自由贸易区一般均衡分析27-37
  • 3.1 基本模型28-29
  • 3.2 短期均衡29-30
  • 3.2.1 农业部门29
  • 3.2.2 制造业部门29-30
  • 3.3 长期均衡30
  • 3.4 多国FC模型30-31
  • 3.5 轮轴——辐条模型31-37
  • 3.5.1 轮轴——辐条模型下一般均衡分析31-32
  • 3.5.2 关于产业的分析32-37
  • 3.5.3 结论37
  • 4 东盟重叠性自贸区对中国产业影响分析37-40
  • 4.1 理论分析38-39
  • 4.2 实证分析39-40
  • 5 政策建议40-41
  • 6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 1:公式R_t 的计算过程45-47
  • 附录 2:N_1 的计算过程47-49
  • 后记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殷勤;汪威毅;;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轮轴-辐条”结构难题与中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5期

2 冼国明;文东伟;;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3 孙玉红;;交叉重叠的自由贸易协定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4 孙玉红;;比较优势与轮轴-辐条结构FTA成员的利益分配[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5 盛斌;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J];世界经济;1998年09期

6 成新轩;试析重叠性自由贸易协定现象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6期

7 王恬;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轮轴—辐条”效应[J];亚太经济;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872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72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