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演变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1 04:17

  本文关键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演变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增长 演变 投资 消费 净出口 产业结构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已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这三大动力对我国产业结构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可持续,并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第一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低,第二产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偏低等。可知我国长期存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的经济发展,所以在今后的一个时期,更要重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平稳的增长。由此可知,对经济增长动力的研究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理性去研究与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从而确定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各经济增长动力之间的关系,并且不同的经济增长动力为主动力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作用。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1978年—2013年我国GDP以及投资额、消费额、净出口额的分析计算来观察投资、消费、净出口在这段期间的变化,从而得出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的演变轨迹,。其次通过对传统的里昂惕夫静态模型进行变形,得出投资结构向量、消费结构向量和净出口结构向量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在此,投资结构向量是指投资在各产业部门的分配比例,消费结构向量是指消费在各产业部门的分配比例,净出口结构向量是指净出口在各产业部门的分配比例,再结合我国1987年、1990年、1992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以及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计算得出投资结构向量、消费结构向量和净出口结构向量,从而得出我国经济增长三大动力各自的变化以及彼此之间的变化,同时这些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我国1987年—2010年经济增长动力的演变轨迹及其各经济增长动力分别为主动力时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从而得出我国现今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并预测我国今后经济增长动力的演变轨迹,并分析该预测的理由,同时说明该预测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后简述本文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经济增长 演变 投资 消费 净出口 产业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1.3;F12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绪论8-16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8
  • 1、研究背景8
  • 2、研究目的8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8-13
  • 1、国外主要研究8-11
  • 2、国内主要研究11-13
  • (三)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3-15
  • 1、研究内容13-14
  • 2、研究方法14-15
  • (四) 研究创新点15-16
  • 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演变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的理论分析16-26
  • (一) 经济增长动力及产业结构16-17
  • 1、经济增长动力的定义与范围16
  • 2、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16-17
  • (二) 经济增长动力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17-18
  • (三) 我国三大经济增长动力的演变回顾18-26
  • 1、投资、消费、净出口的简单分析18-19
  • 2、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的演变回顾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19-26
  • 三、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演变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的实证分析26-39
  • (一) 传统的里昂惕夫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变形26-29
  • 1、传统的里昂惕夫静态投入产出模型27-28
  • 2、传统的里昂惕夫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变形28-29
  • (二)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29-30
  • (三) 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30-39
  • 四、实证结果的展开分析39-44
  • (一) 投资40-41
  • (二) 消费41-42
  • (三) 净出口42-44
  • 五、结论与不足之处44-47
  • (一) 结论44-46
  • 1、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演变的结论44
  • 2、经济增长动力的演变对产业结构的影响44-45
  • 3、预测45-46
  •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一季度经济增长动力强劲防止由偏快转为过热[J];中国财政;2007年06期

2 张超;吴群;;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中长期发展建议[J];学海;2007年03期

3 木易;;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J];科技与企业;2011年09期

4 钱志新,林一峰,李裕桃,张延喜;关于江苏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及对策[J];江苏经济探讨;1998年01期

5 赵斌;上海经济增长动力转变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J];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6 范剑平;;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应如何转换?[J];浙江经济;2003年03期

7 ;30多年高速增长后 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动力[J];商;2012年24期

8 张远征;;江苏经济增长动力因素解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年06期

9 徐剑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衰退的挑战及其应对[J];开放导报;2009年01期

10 姚红义;;青海省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沁芳;冯艳;;北京经济增长动力的量化分析研究[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德国使馆经商处;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系于消费[N];国际商报;2001年

2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 鲁开垠;形成更加协调的经济增长动力格局[N];南方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阮修星;改革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吴成良 刘军国 王慧 彭敏 王海林 颜欢;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N];人民日报;2013年

5 记者 张伟;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源自多方改革[N];经济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夏青;经济增长动力充足 “次萧条”不会出现[N];证券日报;2010年

7 记者 颜维琦;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N];光明日报;2010年

8 余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经济增长动力要加快 向创新驱动转变[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9 记者 乔地;河南经济增长动力转向高成长性产业[N];科技日报;2012年

10 宗良;金融助推经济增长动力 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展[N];金融时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升阳;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陈t,

本文编号:892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92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