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我国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水 粮食 水资源 节水 水资源压力 区域经济 中国
【摘要】:虚拟水流动是虚拟水形态的水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配,对区域经济和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计算了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消费、调运及生产用水和虚拟水流动情况;选取节水量、水资源压力指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个指标,定量研究了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对区域经济和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级行政区之间粮食虚拟水流动量为1 138.1亿m3,其中蓝水为449.7亿m3,流动的主要规律是从水资源效率高的地区流向效率低的地区,从缺水地区流向丰水地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应地,在国家尺度上,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粮食虚拟水流动节水578.9亿m3,其中蓝水为478.9亿m3;粮食虚拟水输出使输出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压力指数由1.61(假设输出区粮食虚拟水输出为0)上升到2.04;人均GDP由43 428元(假设生产调出粮食的水量全部转变为工业用水)减少到31 776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施虚拟水补偿,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是解决我国区域虚拟水流动负面效应的关键措施。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关键词】: 虚拟水 粮食 水资源 节水 水资源压力 区域经济 中国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1BAD29B09)
【分类号】:F127;TV213.4
【正文快照】: 引言商品贸易引起的虚拟水流动是虚拟水形态的水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配过程[1-2]。粮食生产作为高耗水低经济收益的生产环节,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具有重要影响[3-4]。作为一种水密集型商品,粮食的输入缓解了虚拟水输入区的水资源压力,但却增加了输出区的水资源压力和生态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贾绍凤,张军岩,张士锋;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2 孙才志;陈丽新;刘玉玉;;中国省级间农产品虚拟水流动适宜性评价[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3 吴普特;赵西宁;操信春;郝仕龙;;中国“农业北水南调虚拟工程”现状及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王璇;;经济发展对工业用水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田贵良;;虚拟水贸易影响水安全及粮食安全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马静;汪党献;A. Y. Hoekstra;夏海霞;;虚拟水贸易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7 韩宇平;雷宏军;潘红卫;徐建新;;基于虚拟水和广义水资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水利学报;2011年06期
8 赵旭;杨志峰;陈彬;;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中国虚拟水贸易及消费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霞;吴以中;宗良纲;张瑜;;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2 张蓉珍;李剑;;陕西省西安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3 韩宇平;雷宏军;潘红卫;王富强;;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4 黄初龙;;缺水分类体系与系统性缺水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5 孙才志;迟克续;;大连市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6 邹君;杨玉蓉;毛德华;;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及其评价[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7 谢翠娜;许世远;王军;刘耀龙;陈振楼;;城市水资源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8 和夏冰;张宏伟;王媛;马水英;;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虚拟水国际贸易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9 蔡燕;王会肖;王红瑞;王海龙;;黄河流域水足迹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10 邹君;胡娟;杨玉蓉;毛德华;;中国区域粮食生产与消费中的虚拟水平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丰顺;邵东国;肖淳;刘玉龙;;武汉城市圈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布春;梅旭荣;李玉中;;农业水资源安全定义的内涵和外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翔;王晓妮;穆宏强;黄卡;胡贤群;;中国主要流域水安全评价指数的应用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王晓妮;尹雄锐;张翔;;WPI指数及其在松辽流域的应用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孙才志;赵良仕;;环境规制下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及空间关联特征分析[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杨丰顺;邵东国;肖淳;刘玉龙;;武汉城市圈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7 徐长春;黄晶;贾浩;陈阜;;农产品水足迹评价——以玉米为例[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8 李洋;徐瑶;胡红安;;基于马克思《资本论》产业结构理论的我国产业结构分析[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杜娟;赵晓光;魏彬;庄秀竹;;基于水足迹的山东黄河水量调度区域影响探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C];2013年
10 卢伟;郑兴无;;中美航空客运市场客源流失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孔南钢;中国商务伦理模式构建和实现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郭承录;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策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5 柏振忠;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韩天放;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7 刘昕;区域水安全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畅明琦;水资源安全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耿福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陈鸿起;水安全及防汛减灾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刚;基于虚拟水理论的绿洲灌区农作制优化[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雪衍;赣州城市水安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齐旭明;长沙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程丽;济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洪香;虚拟水与我国粮食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向红梅;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朱凌;湖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石霖;干旱对农业影响评估与应对干旱的作物布局调整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丽新;中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洁;我国流动人口态势分析与趋势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2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3 侯培强;任s
本文编号:897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9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