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传统媒体微信推送新闻的价值选择研究——以“央视新闻”公众账号为例

发布时间:2016-03-15 07:46

一、央视新闻公众平台推送新闻的价值选择理论依据


(一)微信与公众平台

1.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回归点对点传播

人际传播中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于早期是社交中直面的对话交流,是书信中远途的情感倾诉,是电话听筒两边的沟通,精准无误的信息传输路径和基于强关系的信息交流让传播效果大大提升,但受限于信息量、人际传播的扩散力度、再次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等因素,传播方式逐渐朝着范围更加广泛、真实准确的大众传播转向。报纸的发行量的扩大、广播和电视的视收听率的上升,由点及面的传播方式让媒介成为了传播过程中的主导,传统媒体显示出的对信息数量的掌握和准确程度为受众所信赖。

网络传播的“以点至全维度”的传播特性让信息传播时代打开了全新的一页,传播介质的不断更新似乎让时空可以同步,受众与整个世界只有一个屏幕的距离,网络传播的特征让人际交往范围似乎变得更加的广阔。受众似乎拥有了欣赏全世界的视野却找不到归属,那些基于互联网络的用户在现实中却没有一个是你真实社交圈的朋友,加之现代人使用移动通讯设备的比率,让工作、生活、娱乐可以于同步得到解决,受众有针对性的大量获知需求要求传播方式和内容需要有新的变化。

自腾讯公司微信业务上市之初其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用户强关系聊天工具的定义,它的私密性和精准的信息到位制便为其后推出的各项业务的功能定位有了轮廓性的构建,看似传播范围局限的点对点传播重新呈现出了兴起的态势:

自媒体的兴起模糊了受众与传播者的身份界限,每一个小的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事件行进的主导,这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又提供了一项可以进行交流沟通之外的平台:发声,传受双方的地位不再是单向的、由上而下的,现在作为平等的互为供给的关系下,受众可以自由的发出各种声音,这无疑也增加了受众参与传播、主导传播的信心。在人际交往中更愿意去经过交流沟通,信息交换,而后将他们觉得有价值的消息经社交平台、自媒体传播平台上传进行分享。

....................


(二)新闻价值相关理论

对于新闻价值的定义,自“消息”构建成为“新闻”之日起便开始了讨论,什么样的消息能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怎样的报道才能让我们获知更多的未知并消除对未知的恐慌我们所接受的消息反映出的是真实的世界还是媒介的议程设置?媒体对于某一事件的报道为何以我们所接受到的方式进行呈现中外新闻学术界对新闻价值的讨论从未停歇,定义的角度也因政治制度、社会习惯、媒体角色的不同而类别众多。

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更新,受众从特定时间和地点所获取特定信息到居一室便可纵览全球,经历书信、报纸、电报、广播、电视、网络到手机等信息传输终端的变化,技术研发的快速让媒介从业者迅速改变着信息传输的方式、升级受众的使用体验,受众也从被动的接受推送信息到成为公民新闻的主角。受者身份与角色的转换导致了对新闻接受理解的变化,传者在传输中介变化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改变新闻报道的方式,不断刷新着新闻价值的不同选择。

关于新闻价值的讨论我们将以传播主体与接受者的三个问题展开:从传播主体选择事实的运作准则,到传受两方以“新闻事实”连接产生的三方双向影响,到新闻活动最终带给传受双方怎样的影响。伴随着传受双方对于新闻价值的选择和利用,也将从国内新闻价值经典论述、国际新闻价值概念探讨、媒介新闻价值体现的微观层次三个方面进行理论的辅助说明。新闻传播和接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就像是两个互相带着动机而相遇的人一样,在给予和接受信息的接触过程后对彼此再次行进都有着互相的影响和指导。

1.传受双方共同认可新闻价值发酵显现(国内新闻价值经典论述)

陈力丹教授在其《新闻理论十讲》中定义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叫新闻价值。

媒体即传播主体,它基于多种因素所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选择事实的标准,以此标准来对大量事实进行蹄选判断并进行传播,为的是满足接受者的新闻需求,而读者即接受者的信息空缺得到填补满足的过程产生了使用价值。

杨保军教授在其《新闻价值论》将新闻价值定义为新闻客体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的效应。所谓新闻客体就是新闻事实,是狭义的一则广播、一篇评论,而在此定义中有两个新闻主体: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传播主体发现、选择事实进行文本加工,接受主体接收、解读并对传播主体进行反馈。

王泽华在其《新闻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中提出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衡量和选择事实是否可以成为新闻的标准。

......................


二、“央视新闻”公众账号平台的探索


(一)主打突发新闻,提升报道时效

陈力丹教授在其《新闻理论十讲》一书中对于传媒新闻价值选择的实际运作中有对“传媒运转的时间周期”因素的总结,意为如果事实发生的时机恰好吻合着传媒机构的新闻采编时间,它被加以报道呈现的几率就更大,如突发性事件在以往传统媒体的呈现中就很难有效的实时跟进,而在新媒体形态下,特别是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中,就会大大增加其报道的时效性和全面性。

新闻时效提速显著,央视新闻拥有强大新闻到达、采集和制作能力。央视新闻能够在重大国内、国际新闻的时效上领先其他媒体,尤其是针对网络上各种传言,央视新闻依托各地记者第一时间核实消息,保证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准确可靠,确立央视新闻公信力。央视新闻公众平台每早8点及下午6点各推送一组当天热点新闻集纳,还可能的是突发新闻以及新闻专题的推送。固定的推送次数保证了早推送对当天重要信息的预告、突发新闻推送的时效性以及晚新闻对整天新闻的梳理、深度解读。如四川省雅安市声山县于2013年4月20日08:02分发生地震,央视新闻公众平台经核实信息于14分钟后发出了信息的推送,并不断的推送了李克强总理乘专机抵达灾区、寻亲等微信内容,从对突发事件确定真实性后的及时发布,到对其缘由和可能的影响的判断,全方位的解除了受众的不确定性。

....................


(二)借由强大后台支持,推送央视电视媒体优质新闻资源

央视拥有42个电视频道、包括30个公共频道、12个数字付费频道。频道类别众多可满足不同层段受众需求,在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阵地仍然占据重要位置的今天,央视各公共频道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各具特色的频道亮点,包括王牌节目、产品包装、新闻呈现、优质主持人等。

央视在全国设有31个国内记者站,并与50家地方电视台建立了完善的直播联盟体系。海外记者站已达70个,包括2个海外分台、5个区域中心站和63个驻外记者站,数量在全球电视媒体中位居首位,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传播格局。不借助全球其他通讯机构,央视已经成为了独立、强大、专业、系统的全媒体化传媒机构,全球化传播格局的形成促使央视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全球新闻实事、梳理国内时政要闻、关注身边凡人故事,实现滚动、递进、更新式报道,这也为微信终端下央视新闻公众平台的新闻推送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存。

1.深刻解读权威评论

央视新闻类节目在突出时效性的同时深掘新闻背后的线索,注重深度报道及新闻评论以解除受众对未知来源信息的疑惑,对其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受众对电视媒体的信任度比新媒体要高,受众使用率和关注度受到冲击的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和新闻深度解读等方面的权威性其实仍占据主要位置。

央视新闻推送的新闻评论类消息由评论内容所涉及的业界权威特约撰稿,但并没有局限于以官方形式做简单的陈述,而是更多的加入了评论员的主观性评论内容,于信息内容涉及面广泛、表达形式以图文并茂让受众可以对复杂的事实有直观的理解,对于严肃的话题也时常有不同角度的娱乐化解读,如2014年4月16日推送头条《警惕业务招待费“躲猫猫”》及2014年2月10日推送的《超标办公房:一块仍有幻想的硬骨头》都偏僻入里的评述了公务作业中的不合理操作。在每日所推送的“央视评论”类目下的消息都在事实陈述的表面下翻幵背后的种种成因、梳理事件走向和可能给社会及我们个人所带来的影响。每一个话题都可以引起受众展开新的舆论,对不同意见的表达和吸纳都逐渐弱化了国家级媒体以往给予受众的强大的政治宣传感。深度报道与信息、通讯等新闻体裁类型相比更考验媒介和记者的眼光和功力,传统媒体一贯以权威性著称,信息来源真实、广泛,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赖度随着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随意性和信息来源无从考察而变得更高了,对于传统媒体借由微信公众账号的传播活动而言,更应很好地呈现出其固有的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的深入调查内容。

......................


三、央视新闻信息推送内容分析..............25

(一)抽样原则及范围释义..............25

(二)央视新闻推送选题分析............26

1.整体新闻选择.............26

2.国际新闻类目比例.............27

四、“央视新闻”推送信息的新闻价值选择原因分析...........34

(一)技术革新与媒介形态转变...........34

1.传播技术革新.............34

2.媒介融合发展..............34

五、传统媒体微信新闻推送发展建议.............43

(一)结合技术优势定制专属服务..............43

(二)扩大全球传播影响力..............44

1.信息主动传播主导新闻话语权..................44

2.多平台发布信息提升综合竞争力..............45


五、传统媒体微信新闻推送发展建议


(一)结合技术优势定制专属服务

移动通讯3G技术还未得到完全的普及,4G技术在我国己经开始正式商用,各大运营商跃跃欲试抢占移动4G商业品牌应用的先机,除了我们消费者简单理解的“更快’’,运营商均表示在覆盖率方面要得到很好的提高,并且给予更多消费优惠、提升良好使用体验,移动公司在4G宣传方面免费升级4G卡,忠实用户不用更换电话号码即可享受4G服务自主定制套餐服务,如果在此刻以4G的技术优势来给出传统媒体结合技术优势于新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已经略显滞后,因为5G技术的预设己经开始。

传统媒体微信推送新闻的价值选择研究——以“央视新闻”公众账号为例

发达国家电子和通讯研究机构、设备商和运营商在4G刚开放阶段就将目光投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争先恐后地幵展战略布局和科技研发以占得先机。据相关报道预测在2018年至2020年,5G将进入试商用阶段,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传统媒体要在宏观上对信息传播技术和相关政策有好的把握和预测,在微观下做好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顺应市场需求,5G将带领无线移动通信事业进入新发展领域,满足未来包含广泛数据和连接的各种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

............................


结论

通过对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一年内新闻推送运营情况的抽样统计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传统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发展己跨过起步阶段即将进入到分众推送、全面服务、获得更好受众信息接收体验的发展阶段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目前央视新闻微信平台运营中还存在受众细分不明确、时效性不强、受众专业新闻需求不能全面得到满足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媒体微信公众账号应该在多媒体信息的开发、交互式传播模式的完善上有所突破,同时,加快“微”转型升级、创新运营模式、推进社会治理和舆论引导,加速传媒机构体制改革创新,助力我国在国际传播过程的世界影响范围和力度,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读懂中国的想法,在碰撞融合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4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4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