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山区公路安全保障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2 21:34

  本文关键词:山区公路安全保障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区公路 道路安全保障度 交通事故机理 评价指标体系 改进物元可拓模型


【摘要】:目前,山区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和受伤率远高于平原公路,重特大事故多发,交通安全问题突出。道路与环境对交通安全有显著影响,能直和间接作用于驾驶员或车辆,引发交通事故。道路与环境的客观硬件条件既是道路交通的基本条件,也是交通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故可将道路与环境为车辆行车提供的客观安全行车保障程度或水平定义为“道路安全保障度”。可见,提高道路与环境硬件条件的安全保障水平(即道路安全保障度)对提升山区公路交通系统安全性十分重要。因此,开展山区公路安全保障度研究,建立一种客观、合理的山区公路安全保障度评价方法对预防或治理山区公路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显得极为紧迫。本文首先以山区公路的概念和分类为基础,归纳了山区公路的交通事故特征;从驾驶员心生理、行驶车辆、道路条件、交通环境四角度出发,剖析了山区公路交通系统的特性;基于山区公路行车受力及稳定性分析,提出了山区公路车辆安全行驶基本原理。其次,以道路交通系统四要素的性质为立足点,剖析了道路安全保障度的内涵,阐述了与其类似概念的差异;分析了道路线形、路面状况、安全设施、交通环境四大因素对山区公路安全保障度水平的影响;根据道路安全保障度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山区公路安全保障度评价的一般模型;结合道路安全保障度对山区公路交通系统安全性的影响途径分析,提出了基于道路安全保障度的山区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然后,根据已有相关标准规范和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理论研究成果,构建了山区公路路段安全保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因子等级区间,提出了各指标因子的赋值方法及等级区间划分标准;将传统物元可拓模型与归一化处理、变权理论及贴进度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山区公路路段安全保障度评价的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给出了山区公路路段安全保障度等级划分标准和评价流程(步骤)。最后,运用所建模型对重庆广黔路工商大学北门至殡仪馆路口段的道路安全保障度等级进行了案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实情;敏感性分析表明最大纵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指数、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指数、安全护栏设计指数、交通饱和度是易影响该路段安全保障度等级的敏感性指标。本文以山区公路安全保障度为研究对象,从一个新颖角度认识了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建立了山区公路路段安全保障度评价模型,科学回答了道路安全保障度与山区公路交通系统安全性的关系问题,研究成果能科学指导山区公路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为预防或治理山区公路交通事故奠定了一定理论与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应时;袁伟;付锐;;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2 司远;;高速公路标志标线与交通安全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10期

3 姚红云;黄键;蒙井玉;;基于模糊数学的山区道路安全度模型评价[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年05期

4 郭凤香;熊坚;秦雅琴;万华森;;山区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模拟评价[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5 单少华;田浪;;山区道路车辆安全行驶的侧滑安全度模型建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9期

6 张晓平;基于贴近度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集化[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2期

7 景天然;;交通事故与公路条件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8 潘晓东;方青;蒋宏;;基于驾驶视觉需求的山区公路平曲线安全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9 肖润谋;赵金龙;陈荫三;兰波;张立宏;;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设计[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乔建刚;梁晓琳;陈培;;基于元胞自动机高速公路路段安全评估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涛;基于运行速度的干线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4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284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e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