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重构技术在一起厂房爆燃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爆燃 + 爆炸极限 ; 参考:《科技通报》2016年08期
【摘要】:在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中,对事故现场进行数值重构,验证调查人员的一些推测。本文以佛山某生产车间厂房发生重大爆炸火灾事故为案例,现场勘查初步推测认定事故原因为正庚烷可燃气体爆炸引燃厂房,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该厂房环境中的正庚烷浓度是否达到其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结果表明数值重构技术可以为火灾原因认定提供技术支持。
[Abstract]: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use of the fire accident, the numer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ccident site is carried out to verify some speculations of the investigators. In this paper, a major explosion fire accident in a workshop building in Foshan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site survey preliminarily inferred that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was n-heptane combustible gas explosion ignition workshop.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n-heptane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powerhouse is within the range of its explosive lim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numerical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fire cause determin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建筑环境工程学院;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5FY410100) 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LLYJGASX063)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52102310375) 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53PGJHZ202) 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2013BSJJ029) 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6A01)
【分类号】:X92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国平;如何开展有效的事故调查[J];安防科技;2004年05期
2 吴建华;沈文荣;刘淮玉;盛大膺;;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J];安防科技;2005年06期
3 本刊编辑部;解决事故调查问题[J];电力安全技术;2005年02期
4 张宏波;;改进我国事故调查工作的建议[J];劳动保护;2006年03期
5 俞朱良;胡宏宇;许枫;;一起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事故调查报告[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6 袁运乾;;撰写事故调查报告应注意九个不能少[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年01期
7 陈国华;张华文;;应建立事故调查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培训机制[J];劳动保护;2009年12期
8 曾辉;陈国华;;对建立第三方事故调查机制的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6期
9 冀成楼;张宏;;工业事故调查与分析的发展历程及趋势[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6期
10 李雪刚;;事故调查及处理[J];天然气化工设计;197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志宪;周心权;;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事故调查组织体制[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黄振威;;事故调查机制改革与政府公信力提升[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宏元;;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A];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交流会大会文集[C];2010年
4 张文涛;梁英夫;赵海霞;;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报告[A];吉林省预防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5 魏乐平;;浅谈煤矿事故的调查取证[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7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6 桂国华;;安全为了谁[A];2013’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顾洪昕;;对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涉及的几个问题的探讨[A];“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武爱萍;昆楚高速公路“4·25”重大交通事故调查工作全面展开[N];楚雄日报(汉);2009年
2 刘其德 山东省青州市安监局;准确把握事故调查报告的特点和法律属性[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3 刘其德 山东省青州市安监局;应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4 李楠 华北电力大学;事故调查报告是否应公开?[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5 贺艳莉 江苏省南京市安监局;从事故调查目的看,应该公开[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6 严一逵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安监局;事故调查报告依法不应公开[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7 牛凯;事故调查应力求规范化法制化[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8 牛凯 山东省威海市安监局;事故调查应力求规范化[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孙艳敏 实习生 李慧;事故调查也需要防止利益冲突[N];检察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孙春芳;“7·23”事故调查报告9月底难出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廷胜;系统化事故调查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涛;建立我国第三方事故调查机制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邓娜;国际民航事故调查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孟大鹏;论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制度的完善[D];复旦大学;2010年
5 宋龙;论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制度的完善[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85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8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