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采空区瓦斯流动耦合模型及抽采参数确定
本文选题:瓦斯流动 + 耦合模型 ; 参考:《煤炭技术》2015年08期
【摘要】:随着开采深度增加,采用"U"形通风方式的回采工作面经常出现上隅角瓦斯超限现象。根据现采空区岩石垮落的特性以及现采空区气体流动方程、扩散方程等建立了现采空区瓦斯流动耦合模型,数值模拟了抽采前后现采空区瓦斯浓度场分布情况。根据模拟结果现场采用埋管抽采方法并确定了瓦斯抽采参数。既保证了工作面瓦斯不超限,同时确保了矿井产量达标。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 the gas in upper corner often appears in the working face with "U" ventilation mo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caving in goaf, gas flow equation and diffusion equation in goaf, a coupling model of gas flow in goaf is establish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gas concentration field in goaf before and after extraction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buried pipe extraction method was adopted and the gas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It not only ensures that the gas in the working face is not beyond the limit, but also ensures that the mine output is up to standard.
【作者单位】: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富向;王魁军;杨天鸿;;构造煤的瓦斯放散特征[J];煤炭学报;2008年07期
2 姜耀东;祝捷;赵毅鑫;刘京红;王宏伟;;基于混合物理论的含瓦斯煤本构方程[J];煤炭学报;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发军;陈学习;刘彦伟;;损失瓦斯量与煤的破坏类型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10期
2 张小东;李朋朋;张硕;;不同煤体结构煤的瓦斯放散特征及其影响机理[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9期
3 程小庆;王兆丰;李志强;;动扩散系数新模型下不同粒径构造煤的瓦斯扩散特征[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06期
4 华明国;傅国庭;;上隅角定向拖管技术在瓦斯抽采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6年06期
5 林海飞;程博;李树刚;肖鹏;严敏;;煤的吸附孔结构对瓦斯放散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年03期
6 张小兵;王蔚;张玉贵;高飞;郇璇;;构造煤微晶取向生长机制探讨[J];煤炭学报;2016年03期
7 郭金岩;王毅;;告成矿三软煤层煤粒瓦斯解吸规律试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6年03期
8 刘彦伟;薛文涛;;水分对煤粒瓦斯扩散动态过程的影响规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年01期
9 路冠文;汪吉林;张娅婷;赵耀;秦修培;;西南地区构造煤吸附解吸特性研究[J];煤矿安全;2016年02期
10 石琨;;汪家寨煤矿斜四采区主采煤层瓦斯抽采研究[J];中州煤炭;2015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龙庆;林继成;石冰;;菲克定律与扩散的热力学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于洪观,范维唐,孙茂远,叶建平;煤中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4年04期
3 黄义,张引科;非饱和土本构关系的混合物理论(Ⅰ)———非线性本构方程和场方程[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年02期
4 郝吉生,袁崇孚,张子戌;构造煤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5 孙贤斌,孙东玲;突出预测指标K_1和f值确定临界值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4期
6 张红日;构造煤的孔隙特征——河北下花园矿Ⅰ3及Ⅲ3煤层分析[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7 吴世跃,郭勇义;煤层气运移特征的研究[J];煤炭学报;1999年01期
8 何学秋,王恩元,,林海燕;孔隙气体对煤体变形及蚀损作用机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9 梁冰,章梦涛,潘一山,王泳嘉;瓦斯对煤的力学性质及力学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5期
10 靳钟铭;赵阳升;贺军;章梦涛;;含瓦斯煤层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晋城煤管局与煤科总院抚顺分院联合攻关阳城、沁水采空区瓦斯有望得到控制[J];煤矿安全;2002年09期
2 秦玉金,王海山,姜文忠;采空区瓦斯爆炸(燃烧)综合防治技术[J];煤矿安全;2003年11期
3 杨万利;浅析长壁工作面采空区瓦斯的产生及治理[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3年04期
4 兰泽全;张国枢;;多源多汇采空区瓦斯浓度场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7年04期
5 秦跃平;宋宜猛;罗维;丁元伟;;回采过程中采空区瓦斯运移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工程研究;2009年04期
6 张文闯;郭飞鹏;高贯金;;不同角度时下行风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7期
7 张立志;扑灭采空区瓦斯燃烧火灾的有效方法[J];煤矿安全;1981年07期
8 李荣范;高孔裂隙抽放采空区瓦斯技术[J];煤炭技术;2005年02期
9 兰泽全;张国枢;;泄排巷对采空区瓦斯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07年08期
10 宋俊杰;王兆丰;单智勇;;上区段巷抽采采空区瓦斯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建华;;采空区瓦斯运移3D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A];瓦斯地质基础与应用研究[C];2011年
2 张克林;程春;谢华栋;罗仲军;;抽采采空区瓦斯进行利用研究[A];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3 郑庆学;郑友刚;王国华;贺艳涛;;调压室联合抽放采空区瓦斯技术研究与应用[A];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国华;;调压室联合抽放采空区瓦斯技术研究与应用[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巨峰;;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与地面钻井采空区瓦斯抽采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6 李双民;李川;;千米定向钻机施工高位裂隙钻孔[A];探索建立煤矿区煤层气立体抽采与经济利用产业化体系,推动煤矿瓦斯治理、立体抽采技术示范与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煤矿瓦斯抽采与通风安全论文集[C];2013年
7 罗冬吉;;关于爱和山煤矿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条带式采煤方法采空区瓦斯治理的研究分析[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跃兵;张完润;;VLD深孔定向千米钻机施工顶板走向穿层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技术探析[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国金;王庆阳;孙学会;运宝珍;吕惠平;栗荣良;赵万旭;赵凤清;徐昂;罗海珠;;高瓦斯易燃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高强度开放式抽放采空区瓦斯与自燃发火防治[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伟;地面钻井抽采老采空区瓦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2 李宗翔;高瓦斯易自燃采空区瓦斯与自燃耦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鑫;大采高综采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小兵;寺河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陈冲冲;赵庄矿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及分布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昊天;近距离煤层群综采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梅振华;采空区瓦斯运移与蓄热区域判定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磊;采空区瓦斯封存量计算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7 朱晓东;无煤柱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贺;采空区瓦斯流场区域划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9 戚良锋;Y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瓦斯流场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10 邹旭;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立体模型的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88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8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