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外错型走向高抽巷瓦斯抽采技术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30 18:01
【摘要】:为探究外错型高抽巷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可行性以及多功能性,以李雅庄矿2-603工作面外错型高抽巷为研究对象,在考察矿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外错型高抽巷的治理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外错型高抽巷相较于内错型高抽巷巷道位移量小,便于管理;外错型高抽巷不但能作为下一工作面采空区的内错型高抽巷,并且从其内部向下打穿层钻孔能保证下一工作面掘进工作的安全进行。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外错型高抽巷钻孔抽采的平均抽采浓度在27.38%左右,平均抽采纯量在22.45m3/min左右,上隅角瓦斯基本保持在0.3%左右。外错型高抽巷"一巷多用"的特点,既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图文】:

平面图,平面,错型,瓦斯


绫?。表1煤层瓦斯基础参数Table1Gasbasicparametersofcoalseam煤层瓦斯压力/MPa煤层瓦斯含量/(m3·t-1)透气性系数/(m2·MPa-2·d-1)百米钻孔瓦斯涌出量/(m3·min-1)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d2#0.7166.910.12870.0061680.0065高抽巷布置在2-603工作面外错,通过向上覆岩层打穿层钻孔抽采瓦斯;在2-605工作面是内错,通过高抽巷直接抽取瓦斯。高抽巷主体距煤层顶板17m,距2-6032巷投影距离为30m,距2-6051巷投影距离为15m。高抽巷布置图如图1所示。图1高抽巷布置平面Fig.1Arrangementdiagramhighfaultoutsidelane2外错型高抽巷治理可行性与优越性分析2.1外错型高抽巷瓦斯抽采可行性分析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在采动影响下,会形成两类裂隙:一类属于离层裂隙,另一类属于穿层裂隙。根据煤层顶板上覆岩层运动变形后的稳定状态,可以将其划分为“竖三带”和“横三区”,即:在采空区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而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可分为煤壁支撑影响区、离层区、重新压实区。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原来的离层区会不断压实成为重新压实区,但开切第6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69·

错型


釮牡撞浚嗤阄徊贾帽冉虾侠怼R虼耍嗵敬文?拟只对比在该层位下的内错与外错的情况。根据李雅庄矿2-603工作面的实际布置情况,确定模型的尺寸(长×宽×高)为:200m×100m×74m。模型采用摩尔-库伦模型,左右、前后以及下界采用变形约束进行固定,模型上边界为自由活动边界,垂直方向设置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模型建模与实际布置情况的比例为1∶2,工作面长115m,距模型底部10m。高抽巷为4×4m,外错型高抽巷位置为水平距回风巷15m,垂直距离为9m。充分采动后,内错型和外错型高抽巷所产生的应力应变状态如图2~图5。综合分析内错与外错情况下高抽巷应力应变状况,可以看出:1)由图2、图3分析可得,外错型高抽巷相对于图2外错型高抽巷应变示意Fig.2Thestraindiagramofalternateexteriorhighdrainagetunnel图3内错型高抽巷应变示意Fig.3Thestraindiagramofalternateinteriorhighdrainagetunnel图4外错型高抽巷应力分布示意Fig.4Thestressdistributiondiagramofalternateexteriorhighdrainagetunnel图5内错型高抽巷应力分布示意Fig.5Thestressdistributiondiagramofalternateinteriorhighdrainagetunnel内错型高抽巷所产生的应变较小,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外错型高抽巷所处层位位移变化量较小,方便施·70·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第11卷
【作者单位】: 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304502)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WS2012B06) 教育部博士点项目(新教师类)基金资助项目(20134116120001)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B2011-011)
【分类号】:TD71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褚廷湘;刘春生;余明高;赵志军;徐全;;高位巷道瓦斯抽采诱导浮煤自燃影响效应[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2 丁厚成;马超;;走向高抽巷抽放采空区瓦斯数值模拟与试验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5期

3 李晓泉;田辉鹏;;采空区瓦斯抽放方法分析[J];煤炭技术;2012年01期

4 钱鸣高,许家林;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的“O”形圈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1998年05期

5 李树清;解庆雪;赵训;施凯;;高抽巷内上向钻孔抽采邻近层瓦斯的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2年07期

6 李晓华;韩真理;李臣武;马曙;戚新红;;高位巷一巷两用瓦斯抽采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08期

7 冯雪;;高抽巷层位对采空区自燃危险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8 李树刚;林海飞;赵鹏翔;肖鹏;潘红宇;;采动裂隙椭抛带动态演化及煤与甲烷共采[J];煤炭学报;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吉南,冯学武,胡光伟;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区域划分实用性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6期

2 雷文杰;张瑶;孙钦昂;;有限元极限分析法探讨裂隙拱形成机理[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王青元;杨天鸿;陈仕阔;李铁良;;高位顺层钻孔瓦斯抽放数值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王路军;王岩;孙斌建;张兴华;;红菱煤矿开采保护层后煤岩体采动裂隙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5期

5 李尚国;陆伟;梁林秀;;采空区氧化自燃带宽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关系的数值模拟[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5期

6 程远平,俞启香,袁亮;上覆远程卸压岩体移动特性与瓦斯抽采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夏红春;程远平;柳继平;;利用覆岩移动特性实现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刘泽功,袁亮,戴广龙,石必明,卢平,涂敏;开采煤层顶板环形裂隙圈内走向长钻孔法抽放瓦斯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5期

9 田永东;张遂安;张典坤;赵祉友;赵小山;;山西晋城采煤扰动区地面煤层气井抽采效果地质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10 孟贤正;李成成;张永将;程国建;;上保护层开采卸压时空效应及被保护层抽采钻孔优化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基于采动裂隙椭抛带的煤与瓦斯共采机理[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2 李刚;梁冰;;采场覆岩层渗流场形成机理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马文顶;赵海云;张少华;;岩体采动破坏物理模拟再现新探讨[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4 孟絮屹;桂祥友;;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模式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俞启香;周世宁;;我国煤矿瓦斯抽放及21世纪展望[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采动覆岩卸压范围及裂隙场的特征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德银;彭辉士;袁东升;;近距离保护层掘进瓦斯立体抽采技术研究[A];基于瓦斯地质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C];2009年

8 张玉军;李凤明;;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数字分析及网络模拟实现[A];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张建民;贾耀惠;夏艳东;;阜新采动区混合煤层气井部署、实施和抽采技术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玉军;;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及裂隙发育演化监测与模拟研究[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东升;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多场演化及安全岩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忠明;小浪底库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徐乃忠;低透气性富含瓦斯煤层群卸压开采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磊;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红胜;沿空巷道窄帮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铭;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和保护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龙;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何鹏飞;大采高采场覆岩结构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魏二剑;王行庄煤矿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确定及保护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永茜;平煤五矿超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瓦斯运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焕;综放面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柏强;氡气测量在沙基型浅埋煤层覆岩裂隙监测中的模型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永兵;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广培;地面群井抽采卸压瓦斯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10 胡恩宝;新集煤矿远程下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及效果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全,廖国华;覆岩离层产生的机理及离层计算方法的探讨[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杨成永,,王冲,陈至达;岩层断裂的最大转动梯度准则及其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5年04期

3 文光才,徐三民;煤矿瓦斯防治技术的新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1期

4 林柏泉,张仁贵;钻孔周围煤体中瓦斯流动的理论分析[J];煤炭工程师;1996年03期

5 梁栋,周西华;回采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6 赵聪;陈长华;;基于模糊渗流理论的采场自然发火[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7 刘建华;李波;杨春林;;高抽巷抽放瓦斯技术[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年01期

8 王林;王兆丰;赵豫祥;孙耀;;采用顶板走向高抽巷治理综放面采空区瓦斯技术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6期

9 李树刚,钱鸣高;我国煤层与甲烷安全共采技术的可行性[J];科技导报;2000年06期

10 阎志铭,赵长春;采用走向高抽巷抽放综放面上邻近层瓦斯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泉;淮南煤矿新区采空区瓦斯抽放方法分析[D];广西大学;2007年

2 范红伟;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顶板瓦斯高抽巷合理抽放负压数值模拟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1期

2 王旭宏,赵长春;倾向高抽巷在阳泉五矿综放工作面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4年06期

3 邵广印;;谢桥矿综采面高抽巷布置层位探讨[J];煤炭技术;2008年01期

4 郑艳飞;杨胜强;张园园;管力鹏;;倾斜高抽巷瓦斯抽采在阳泉五矿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0年01期

5 李青柏;李文洲;;高抽巷布置优化设计及分析[J];煤矿开采;2010年05期

6 李喟喟;;走向高抽巷在综采面的应用[J];山西煤炭;2011年06期

7 武磊;毛桃良;戴广龙;张树川;尹海;;黄岩汇煤矿高抽巷的最佳位置选择[J];中国矿业;2012年10期

8 王成;方月梅;何明礼;;综放面初采期高抽巷抽采效果数值模拟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兀帅东;;高瓦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高抽巷布置参数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年04期

10 朱红青;张民波;申健;冯世梁;;常村矿2103工作面顶板走向高抽巷合理层位的确定[J];煤炭工程;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文忠;周海军;张志强;刘东兴;;建新矿1010高抽巷抽放试验分析[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5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郝世俊;孙荣军;周新莉;;大直径拐弯钻孔替代倾斜高抽巷抽放瓦斯的可行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原德胜;何建华;;岩石高抽巷在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综采面的实践[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4 邓福保;黄文忠;周海军;胡菊印;张志强;刘东兴;;建新矿1010高抽巷抽放瓦斯实践[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第九次优秀论文评选[C];2006年

5 郭有慧;屈庆栋;;后伪高抽巷治理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初采瓦斯[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6 贾天让;薛明理;史小卫;;煤层顶板高抽巷瓦斯抽放技术在“三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应用[A];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怀新;;煤层顶板高抽巷瓦斯抽放技术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应用[A];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万火金;;采用高抽巷解决回采工作面瓦斯超限[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第九次优秀论文评选[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开云;攻克国内第一口地面瓦斯高抽巷钻孔[N];中煤地质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金福;顶板瓦斯高抽巷采动变形机理及优化布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马卫波;余吾煤业顶板高抽巷合理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王春桥;大佛寺矿走向高抽巷瓦斯抽采参数优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4 葛伟伟;大采高倾斜长壁综采面顶板倾斜高抽巷合理位置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林;铜川焦坪矿区顶板走向高抽巷合理层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唐圣;综放面走向高抽巷参数的确定与数值模拟实验[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楚;基于工作面采场瓦斯浓度分布的工作面顶板高抽巷位置优选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秦帅;高瓦斯综放面走向高抽巷布置与抽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武磊;黄岩汇煤矿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10 程攀;张集矿1111工作面高抽巷位置对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44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44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a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