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自燃阶段判定理论与分级预警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11:44
【摘要】:煤自燃是导致矿井火灾的,主要原因,一直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煤自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其形成和发展是自发的、缓慢的、动态变化的放热、聚热、升温,引起燃烧的过程。判定煤自燃阶段,实现煤自燃分级预警是防治煤自燃的关键。本文针对煤自燃阶段判定和分级预警,通过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展开研究。针对煤自燃特征温度,采用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和热重分析,通过煤自燃过程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重量比和失重速率等参数,建立温度和气体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八个特征温度:基于煤自燃分子结构模型,针对煤自燃过程煤分子基因变化,进行煤氧化动力学理论、量子化学理论和相似理论分析,研究了煤分子活性基团种类、反应通道的优先顺序和煤表面活性基团的活泼性次序,找到了煤分子活性基团参与煤氧反应的规律,提出了煤自燃基团突变理论;基于煤自燃基团突变理论分析,选择了六个特征温度,划分煤自燃过程为七个阶段,确立煤自燃阶段判定方法;针对煤自燃预警,发现了煤自燃过程中氧化气体和热解气休产生规律,研究了煤自燃标志气体和多参数指标,找到了氧气浓度区间的CCO气体浓度衣达方式,优选了六个煤自燃指标,分别为CO、02、CO/OΔO2、C2H4、C2H4/C2H6和C2H2;针对容易自燃煤,实施了现场试验,实现r实验数据与现场试验数椐的成功对接,量化了煤自燃指标,建立了煤自燃预警体系,确立了容易自燃煤自燃分级预警方法。本文给出了《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煤自然发火临界值、发火征兆、火灾的划分依据,为煤矿现场自然发火由被动治理向主动预防转变提供了指导。
【图文】:

示意图,物理化学特征,煤自燃,研究现状


煤自燃过程温度与时间关系示意图

示意图,炉内温度,测点布置,炉体


图 2.1 煤自然发火实验台结构示意图(1)炉体结构炉体为内径 1200mm,装煤高度 2000mm,最大装煤量约为 1500Kg 的圆柱体,内胆与炉体外壁中间有水层和保温层,炉体上下各有约 100~200mm 的空间,,炉体均有气流缓冲层,炉内布置了 131 个测温探头和 40 个气体采样点,见图 2.2。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7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才睿;;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多参数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5年19期

2 程佰旺;赵庆伟;郁亚楠;;色连二矿煤层自然发火规律研究及对策[J];建井技术;2015年03期

3 文虎;郭军;金永飞;赵志峰;于志金;;煤矿井下CO产生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J];煤矿安全;2015年06期

4 张玉涛;李亚清;邓军;张辛亥;;煤炭自燃灾变过程突变特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5 许宁;;筒仓储煤自燃预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J];港口装卸;2014年06期

6 李岸然;;锅炉原煤仓自燃预警与惰化防火装置[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4年06期

7 文虎;赵彦辉;翟小伟;王凯;;实验条件下煤自然发火期影响因素研究[J];煤矿安全;2014年11期

8 王德明;辛海会;戚绪尧;窦国兰;仲晓星;;煤自燃中的各种基元反应及相互关系:煤氧化动力学理论及应用[J];煤炭学报;2014年08期

9 褚廷湘;余明高;李龙飞;;采空区遗煤自燃环境信息识别及预报指标确定[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08期

10 邓军;赵婧昱;张[?妮;;玉华矿煤自燃特征温度增长率分析法测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凯;陕北侏罗纪煤低温氧化反应性及动力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2 翟小伟;煤氧化过程CO产生机理及安全指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3 陈晓坤;煤自燃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何启林;煤低温氧化性与自燃过程的实验及模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4年

5 文虎;煤自燃过程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09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709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