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形貌可控微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22:49
【摘要】:微纳米材料由于尺寸微小使其性能与宏观尺度下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材料的形貌与性能之间通常具有强烈的构效关系;作为能源转换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极材料对形貌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而设计形貌可控的微纳米材料并应用于能源转换装置中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发展燃料电池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低污染、便携以及可再生等优点而被公认为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力解决方案;超级电容器作为新型储能器件成为连结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的桥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池比功率小和传统电容器比能量小的不足,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电极材料的性能也对其结构形貌等因素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基于以上认识,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出具有独特结构的微纳米电极材料,分别应用于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领域,对此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1)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PdCu双金属合金催化剂,通过改变不同Pd:Cu用量得到一系列产物,并对甲醇和甲酸进行电催化氧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d_(65)Cu_(35)材料对甲醇和甲酸电催化氧化具有了较高的活性以及较好的稳定性,而Cu的加入也大大降低了催化剂材料的成本。(2)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二醇同时作为作为溶剂和还原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对Pd和Cu进行共同还原,制备出自支撑PdCu合金纳米线,实验结果表明产物形貌可通过改变Pd:Cu比例进行调控,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Pd和Cu用量比约为43:57时,产物对乙二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最好,本实验旨在降低了贵金属Pd的用量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催化性能,同时发现该方法所合成出的纳米线形貌对反应物用量有较强的依赖性。(3)利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地将MnPO_4·H_2O纳米线表面覆盖了氧化石墨烯(GO),制备出MnPO_4·H_2O纳米线/GO复合材料,通过电化学测试,MnPO_4·H_2O纳米线/GO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可达287.9 F g~(-1),与未加入氧化石墨烯的MnPO_4·H_2O材料相比性能明显提升,说明碳基材料的加入增加了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同时由于特殊纳米线结构,提升了电极材料的储能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较高的功率密度暗示了它在大功率输出需求下的应用价值。
【图文】:

形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基本结构


形貌可控微纳米材料合成及其电化学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同的是,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是对应的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所需的氧化剂,由于两电极间存在电位差,因而电路间的流动,从而驱动电器工作[5-6]。 PEMFCs 为例,它的工作原理如图 1.1 所示,主要由膜电极组件、封元件等封装而成,工作时,氢气通过负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H2→2H++2e-),其中氢离子通过电解液发生迁移,而电子通正极;在正极(阴极),电子和氢离子与外部供给的氧气发生反应4H++4e-→2H2O),从而完成整个电化学反应,并产生热和电功(2Wele+Qheat)[7]。

超级电容器,基本结构,法拉第赝电容


形貌可控微纳米材料合成及其环伏安曲线是一条近似为平行四边形的封闭曲线,因度上取决于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容器的优先选择[23]。法拉第赝电容储能主要通过在电极材料表面发生快速或吸脱附反应实现的,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质,该类通常是具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而根据材料电极反应的数目与位置也随之改变,对于法拉第赝电容的常用物以及导电聚合物。而研究表明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高于电化学双电层电容[24]。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6;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柳;雷霆;裴坚;刘晨江;;有机微纳米材料的设计策略、加工及应用[J];化学进展;2012年12期

2 ;微纳米材料科技及应用国际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南理工微纳米金属、结构、材料研究工作获支持[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4 尹豪豪;张坤;徐辉雄;;微纳米材料在超声诊疗学中的应用进展[J];肿瘤影像学;2018年05期

5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在微纳米材料与先进制造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讲话[J];功能材料信息;2017年06期

6 王圣杰;;浅析无机金属氧化微纳米材料的水热性能[J];中国金属通报;2018年04期

7 梁红莲;徐慧娟;吴华涛;;基于水凝胶模板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微纳米材料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鹤林在微纳米材料与先进制造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讲话[J];功能材料信息;2017年06期

9 张晓;解英娟;马佩军;吴志娇;赵谡玲;朴玲钰;;物理混合法制备分级混晶TiO_2微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5年10期

10 王玮韬;陈春梅;;SiC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器件应用研究现状[J];科技风;2018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西桥;;微纳米材料手性形貌的形成机理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贾漫珂;苏贵金;郑明辉;;氧化铁3D微纳米材料在氯代芳烃降解中的应用[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任启鸿;单思聪;杨皓;赵红平;;微纳米材料表面效应的有限元模拟[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东密;郑炎松;;分子的手性对聚集体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丽霞;刘烨煊;苏贵金;郑明辉;;铁基氧化物微纳米材料对六氯苯的降解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梁衍亮;陶占良;陈军;;镁微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电极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庞欢;杜记民;陈静;张江山;;由配合物构筑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材料与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薛亚辉;;微纳米材料力学理论及相关应用[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9 庞欢;杜记民;陈静;张江山;;由配合物构筑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材料与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边浩光;;机械研磨法制造微纳米材料[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河北日报记者 孙占稳 记者 郭京泉;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八个研发中心揭牌[N];廊坊日报;2005年

2 陈育凡;以创新驱动引领科技转型发展[N];科技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刘玉梅 本报通讯员 王林 朱国君;许昌学院:古都学府的世纪之春[N];河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丹华;金属基微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2 牛学良;新型碳基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应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张文林;基于柑橘皮渣及果胶的新型微纳米材料研制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4 王照亮;微纳米尺度材料热物性表征与热输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5 王玮;金属基、硼基一维微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6 马德崇;半金属铋微纳米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卢艳;铋基半导体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8 张雷;三元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液相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刘淑贞;生物小分子辅助法控制合成硫化物微纳米材料及其生长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刘朝红;特殊形貌二氧化钛基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

本文编号:2685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85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