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新型类液态硫银锗矿族化合物热电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5:21
【摘要】:热电技术能够实现电能和热能的相互转换,并具有无传动部件、高服役可靠性的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空间发电和各种制冷领域。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由于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重,热电技术应用于汽车尾气发电以及钢铁厂等的低品位废热回收。热电技术的研究重点是获得具有高热电优值的热电材料,本论文在“声子液体-电子晶体”概念指导下,探索具有高热电性能的新型硫银锗矿族化合物。以Cu_8GeSe_6和Ag_9GaSe_6两种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表征热电性能,分析电热输运机制,探寻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结构和输运参数的调控来优化热电性能。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1、发现Cu_8GeSe_6化合物是一种具有本征低热导率的新型热电材料,其zT值在700K时达到0.55。在非快离子导体相中,铜离子与[GeSe_6]框架之间存在的弱化学键能够在材料中引入大量非简谐振动的低频光学支声子,阻碍正常声子的传播,从而导致其本征低的晶格热导率。在快离子导体相中,低的晶格热导率得益于铜离子强烈的类液态效应,这种类液态效应能够强烈地散射声子,使得部分横波声子发生软化,从而有效的降低晶格热导率。2、通过在Cu_8GeSe_6中固溶Te,发现了一种全新三方相硫银锗矿结构。晶体结构的改变极大提高了材料的电性能,优化的电性能导致材料的zT值提升到0.9。进一步地,通过在Cu位固溶Ag,明显增加了点缺陷的数量,对高频声子产生强烈的散射,从而有效降低了材料晶格热导率,使得zT值达到了1.07。3、发现Ag_9GaSe_6化合物是一种高性能的n型热电材料,zT值在800K时达到1.1。对其电输运机制的研究表明,高度色散的导带底导致了其非常高载流子迁移率。对其热输运机制的研究表明,Ag离子非常强烈的类液态效应能够消除部分横波声子振动模式,导致其定容热容明显低于固体材料的理论热容。通过对Ag离子有序结构的计算,发现Ag离子特殊的成键方式和化学环境导致了大量低频非谐振动的产生,引起了低频区间较大的光学支声子态密度,从而强烈阻碍声学支声子的传输,这是材料具有极低的晶格热导率的重要原因。4、通过在Ag_9GaSe_6的Se位引入少量的Se空位,极大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由于电导率的提高,样品的zT值在800K时达到1.3。在Se空位调节载流子浓度的基础上,在Se位进一步固溶Te能够在材料中引入大量的点缺陷,增强对声子的散射,从而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材料的zT值在850K时达到1.6,是目前n型类液态材料中的最高值。同时通过测试材料在大电流条件下的电阻变化,表征了其大电流下的稳定性,发现Te的固溶能够有效提高材料在大电流下的服役稳定性。
【图文】:

示意图,帕尔贴效应,贝克,效应


图 2.1 (a)泽贝克效应和(b)帕尔贴效应示意图。Fig. 2.1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eebeck effect and (b) Peltier effect.

示意图,热电,模块,示意图


4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图 2.2 热电模块示意图。Fig. 2.2 Scheatic illustration of thermoelectric module.将 p 型和 n 型热电材料使用金属导流片联结在一起形成 对,然后将 对串联起来,固定在两块陶瓷基板之间,就可以构成热电模块,,如图 2.2 所示。热电模块是构建热电发电器或者制冷器的基本单元。热电模块的性能通常使用能量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启明;加Y和Y_2O_3对β-FeSi_2热电性能的影响[J];金属功能材料;2005年02期

2 ;第四族硫属元素硅化物的热电性能[J];金属功能材料;2018年06期

3 ;掺杂PbTe合金的热电性能[J];金属功能材料;1999年01期

4 Е.М.Савицкий;张建华;;钨单晶的热电性能[J];仪表材料;1974年04期

5 许煜寰,李仲荣,朱秀娟;掺Mn,Nb和Ce量对PbTiO_3陶瓷系列的介电、热电性能的影响[J];物理;1982年01期

6 梁安生;李俊杰;潘成军;王雷;;窄带隙聚噻吩衍生物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年06期

7 魏剑;薛飞;王佳敏;范银;苏欢;郝磊;;低温循环载荷对碳纤维增强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8年11期

8 丁硕,温广武,雷廷权,周玉;碳化硼的热电性能[J];功能材料;2003年03期

9 ;金属与导电材料[J];电子科技文摘;1999年06期

10 杨晓亮;阳浩;魏萍;刘奇;陈德茂;;钨铼热电偶专用补偿导线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的研究[J];工业计量;2012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婷;蒋俊;陈建敏;张秋实;李炜;许高杰;;P型BiSbTe/Zn_4Sb_3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徐桂英;;具有量子效应的多空硅片的热电性能[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秦鹏;葛振华;崔丽君;冯晶;;(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碲锑铋块体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4 王抗;葛振华;冯晶;;CuInSe_2/In_2Se_3微观形貌及其热电性能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5 彭江英;杨君友;;多填充skutterudite材料In_xYb_yCo_4Sb_(12)的拉曼光谱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邓元;宋袁曾;张艳景;李娜;;金属铋薄膜的取向生长及热电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7 谢毅;;去耦合同步优化热电性能的思考——提高热电效率的新机遇[A];第十三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唐定国;曾榕清;李襄宏;谢超异;;铟掺杂热电材料的精细结构和电热输运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一分会:应用化学[C];2016年

9 闵新民;雷刚;;失配层钴酸盐与掺过渡金属系列的电子结构与热电性能[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戴峰;武伟名;霍凤萍;徐桂英;;V掺杂对CrSi_2热电性能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刘海英;碘化铯锡半导体热电性能独特[N];科技日报;2017年

2 陈丹;新型笼形包合物具有极强热电性能[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志伟;SnTe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热电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江彬彬;新型类液态硫银锗矿族化合物热电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3 张强;Mg_2Si_(1-x)Sn_x基材料的超快速制备和热电性能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涛;CaMnO_3和Ca_3Co_4O_9氧化物热电材料的掺杂及热电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刘科高;MA-SPS制备CoSb_3和RE_xCo_4Sb_(12)的热电性能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6 褚颖;纳米方钴矿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及其热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鄢永高;AgPb_mSbTe_(2+m)类化合物的制备与热电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邓书康;p型Ge基I-型笼合物的制备、结构及热电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洪权;掺杂Ca_3Co_4O_(9+δ)材料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董翔;新型三氧化钨基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丽君;In_2O_3(ZnO)_k陶瓷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2 李怀明;铝钨双掺氧化锌陶瓷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林云志;SnSe基热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8年

4 薛飞;环境载荷对膨胀石墨/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5 张宗委;Bi_2Se_3基合金热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祁亚亚;La_yTi_(0.1)Ga_(0.1)Fe_xCo_(4-x)Sb_(12)合金的组织结构与热电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王抗;InSb和CuInSe_2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8 王玉树;掺杂与复合对Bi_xSb_(2-x)Te_3热电性能的调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9 李二莹;水热法制备Cu_(2-x)Se以及Cu_(2-x)Se弥散对一些氧化物热电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8年

10 许世魁;离子注入Nb对SrTiO_3薄膜热电性能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7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97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c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