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载荷下双壳油船液货响应与结构损伤状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6 12:31
针对双壳油船实际碰撞情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载货油船舱内液货响应与被撞船舷侧结构损伤状态之间的影响关系,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通过分析船舶碰撞及舱内液货响应的数值方法和理论基础,确定研究方法以及材料参数,为建立考虑液货响应的双壳油船碰撞模型提供理论基础。二、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被撞船为载货油船且撞击船为散货船的船舶碰撞数值模型,从载货和空载、不同液货黏度以及不同撞击速度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对比碰撞过程中碰撞力、能量吸收和损伤变形等参数变化,探究被撞船舱内液货对船舶碰撞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撞船舱内液货的存在使得内壳破裂时间延后,但最终造成损伤更大;在本文研究范围内液货黏度变化对碰撞损伤的影响不明显。三、建立撞击船为载货油船且被撞船为双壳船的船舶碰撞数值模型,从不同载货状况、不同液货黏度以及不同撞击速度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对比碰撞过程中碰撞力、能量吸收和撞击深度等参数变化,探究载货油船为撞击船时舱内液货对船舶碰撞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范围内舱内液货黏度变化对碰撞损伤的影响不显著;撞击船舱内液货对船舶碰撞的损伤有一定减弱作用,当撞击速度越小其作用越明显。通过...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坐标系示意图
nn nnnnnv tvttt t 2121212121 21211 nnnndtdtvtt 12112121;21 nnnnnntttttt 2121 nnnttt 1 1 nnnt tt; nnn t t t 1 nt 时节点加速度; 21nv t为21n t 时节点速度矢量;
图 2-3 主从面接触Fig 2.3 Master-slave contact interfaceDYNA 中有三种不同的算法处理接触界面法,其中罚函数法应用最广泛。程中,采用罚函数法进行主从接触计算,主从面之间的穿透现象具有相互性,软件步内仅对从节点做检查以判断主面是否被得接触计算时间缩短,从而缩短整个碰撞这种简化处理能降低时间成本,但在网格。撞数值模型时,对于船体结构之间的接触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壳油船碰撞损伤快速预判[J]. 温小飞,朱渐,张怀跃,袁强. 中国航海. 2017(04)
[2]内河小型LNG船碰撞结构损伤数值研究[J]. 窦旭,吴宛青,宋明. 中国航海. 2017(02)
[3]基于简化解析法的船舶加筋板结构碰撞分析[J]. 李丹,曹爱霞,石晓. 造船技术. 2016(06)
[4]液货晃荡对双壳油船碰撞性能的影响研究[J]. 吴文锋,杨雨滨,卢金树,邓佳佳,朱发新. 中国修船. 2016(06)
[5]海上船舶耐撞性研究与结构设计[J]. 余萍. 舰船科学技术. 2016(20)
[6]被撞船速度对油船碰撞损伤发展形态的影响分析[J]. 张怀跃,温小飞,池弘福.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7]典型油船舷侧结构耐撞性分析[J]. 李宝忠. 船舶工程. 2015(S1)
[8]基于全耦合技术的船体结构碰撞性能研究[J]. 刘昆,王自力,张延昌,唐文勇. 船舶力学. 2015(05)
[9]船舶碰撞搁浅中强肋框承受面内载荷时变形机理研究[J]. 高振国,胡志强. 振动与冲击. 2015(08)
[10]现代船舶避碰系统研究进展[J]. 江立军,郑凯,王国峰,赵永生.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双壳油船碰撞结构损伤数值研究及液货泄漏量分析[D]. 吴文锋.大连海事大学 2012
[2]VLCC液舱晃荡仿真及结构强度评估方法研究[D]. 娜日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双壳油船碰撞损伤机理分析及图谱绘制[D]. 张怀跃.浙江海洋大学 2016
[2]内河小型LNG船舶碰撞结构损伤数值研究[D]. 窦旭.大连海事大学 2016
[3]双舷侧结构耐撞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及优化分析[D]. 李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4]海监船新型抗碰撞舷侧结构型式试验与仿真研究[D]. 崔濛.华中科技大学 2015
[5]船体外板在船舶搁浅与碰撞中的变形机理研究[D]. 曾佳.上海交通大学 2015
[6]船舶舷侧结构耐撞性能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D]. 庄科挺.华中科技大学 2013
[7]船舶碰撞机理的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D]. 谭忠华.武汉理工大学 2012
[8]油轮货油加热保温操作系统优化[D]. 吴瑜.大连海事大学 2011
[9]考虑晃荡影响的船舶结构碰撞性能研究[D]. 张日红.大连理工大学 2010
[10]碰撞载荷作用下船舶舷侧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D]. 杨树涛.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20157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坐标系示意图
nn nnnnnv tvttt t 2121212121 21211 nnnndtdtvtt 12112121;21 nnnnnntttttt 2121 nnnttt 1 1 nnnt tt; nnn t t t 1 nt 时节点加速度; 21nv t为21n t 时节点速度矢量;
图 2-3 主从面接触Fig 2.3 Master-slave contact interfaceDYNA 中有三种不同的算法处理接触界面法,其中罚函数法应用最广泛。程中,采用罚函数法进行主从接触计算,主从面之间的穿透现象具有相互性,软件步内仅对从节点做检查以判断主面是否被得接触计算时间缩短,从而缩短整个碰撞这种简化处理能降低时间成本,但在网格。撞数值模型时,对于船体结构之间的接触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壳油船碰撞损伤快速预判[J]. 温小飞,朱渐,张怀跃,袁强. 中国航海. 2017(04)
[2]内河小型LNG船碰撞结构损伤数值研究[J]. 窦旭,吴宛青,宋明. 中国航海. 2017(02)
[3]基于简化解析法的船舶加筋板结构碰撞分析[J]. 李丹,曹爱霞,石晓. 造船技术. 2016(06)
[4]液货晃荡对双壳油船碰撞性能的影响研究[J]. 吴文锋,杨雨滨,卢金树,邓佳佳,朱发新. 中国修船. 2016(06)
[5]海上船舶耐撞性研究与结构设计[J]. 余萍. 舰船科学技术. 2016(20)
[6]被撞船速度对油船碰撞损伤发展形态的影响分析[J]. 张怀跃,温小飞,池弘福.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7]典型油船舷侧结构耐撞性分析[J]. 李宝忠. 船舶工程. 2015(S1)
[8]基于全耦合技术的船体结构碰撞性能研究[J]. 刘昆,王自力,张延昌,唐文勇. 船舶力学. 2015(05)
[9]船舶碰撞搁浅中强肋框承受面内载荷时变形机理研究[J]. 高振国,胡志强. 振动与冲击. 2015(08)
[10]现代船舶避碰系统研究进展[J]. 江立军,郑凯,王国峰,赵永生.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双壳油船碰撞结构损伤数值研究及液货泄漏量分析[D]. 吴文锋.大连海事大学 2012
[2]VLCC液舱晃荡仿真及结构强度评估方法研究[D]. 娜日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双壳油船碰撞损伤机理分析及图谱绘制[D]. 张怀跃.浙江海洋大学 2016
[2]内河小型LNG船舶碰撞结构损伤数值研究[D]. 窦旭.大连海事大学 2016
[3]双舷侧结构耐撞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及优化分析[D]. 李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4]海监船新型抗碰撞舷侧结构型式试验与仿真研究[D]. 崔濛.华中科技大学 2015
[5]船体外板在船舶搁浅与碰撞中的变形机理研究[D]. 曾佳.上海交通大学 2015
[6]船舶舷侧结构耐撞性能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D]. 庄科挺.华中科技大学 2013
[7]船舶碰撞机理的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D]. 谭忠华.武汉理工大学 2012
[8]油轮货油加热保温操作系统优化[D]. 吴瑜.大连海事大学 2011
[9]考虑晃荡影响的船舶结构碰撞性能研究[D]. 张日红.大连理工大学 2010
[10]碰撞载荷作用下船舶舷侧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D]. 杨树涛.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20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920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