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叠加法高速列车单车通过隧道诱发压力波计算方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波叠加法高速列车单车通过隧道诱发压力波计算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列车 隧道 压力波 特征波 波叠加法 计算
【摘要】:通过分析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压力波的产生机理,并根据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的基于经验计算特征波的简单隧道内压力波计算方法,得出了隧道内和列车上任意时刻压力可以看作是多个特征波的叠加的结论,把压力波的计算问题就转化为特征波的叠加问题,建立了隧道压力波的波叠加计算方法。计算与国外实车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通过与试验数据和特征线法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本文所建的叠加法计算压力波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随后研究了阻塞比、车速和隧道长度的影响特性,验证了本文所建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结果。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压力波 特征波 波叠加法 计算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65013) 国家“973”项目(2011CB711101)
【分类号】:U451.3
【正文快照】: 0引言当高速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产生压力波,带来了乘客舒适性和列车疲劳强度等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对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对高速铁路安全运行、乘客舒适性以及隧道设计参数选择等研究提供了正确可靠的依据[1-18]。研究隧道压力波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梅元贵;周朝晖;耿烽;许建林;李刚;;高速铁路隧道初始压缩波一维流动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王英学;高波;陆振华;党明芳;;隧道中部存在车站时列车会车气动效应数值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王英学;高玄涛;孙向东;王京;;交叉开口型缓冲结构对隧道微压波的作用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2 晋永荣;梅元贵;;德国高速列车ICE3隧道微压波试验研究综述[J];国外铁道车辆;2013年05期
3 Shuan-Bao Yao;Zhen-Xu Sun;Di-Long Guo;Da-Wei Chen;Guo-Wei Yang;;Numerical study on wak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trains[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3年06期
4 闫斌;戴竞尧;;高速列车与跨线斜拉桥耦合气动效应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5 刘晓波;刘剑;LE Van-quynh;;轨道列车振动与噪声研究现状与发展[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3年06期
6 武振锋;陈周锋;丁旺才;;准流线型动车组列车头型优化设计与气动性能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7 蔡军爽;张洁;刘堂红;;基于DES的高速列车气动阻力分布特性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8 杜健;龚明;田爱琴;高娜;李志伟;;基于仿生非光滑沟槽的高速列车减阻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9 程建峰;周丹;;列车高速过站引起车站顶棚瞬变压力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10 王薇;尹俊涛;丁篷;黄叙;;长沙市既有铁路干线隔音隧道设计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梅元贵;;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维模型数值方法简介[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炎;周鸣镝;;铁路隧道列车活塞风计算方法新探[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徐峻;梅元贵;许建林;;基于非结构化网格高速列车外部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轨道交通[C];2013年
4 史宪明;万晓燕;吴剑;;列车在长大隧道中相向运行时空气阻力计算方法初探[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艳峰;高速铁路长大隧道热力效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2 杨伟超;运营地铁内污染物浓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鹏;高速列车气动弹性系统非线性复杂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贾文广;真空管道交通系统热动力学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5 崔大宾;高速车轮踏面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刘杰;高速列车气动作用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刘加利;高速列车气动噪声特性分析与降噪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周宁;350km/h及以上弓网动态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钱春强;交会压力波作用下的高速列车动态响应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李松晏;高速列车吸能结构研究与明线交会安全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京沪高铁隧道洞门对隧道空气动力效应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商翔;高速铁路长隧道出口微压波的一维和三维耦合算法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志伟;辅助工程措施对隧道空气动力效应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姚应峰;横风作用下200km/h动车组安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亢文祥;CRH2动车组隧道中运行时车内压力波动与抑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刘园;高铁隧道的降压缓冲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7 徐光平;高寒车穿越隧道空气流场数值模拟[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8 栾飞舟;高速列车/隧道系统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特性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罗盼;动车组客室压力波动模拟实验系统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谭绍军;HX_N5型内燃机车动力学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骆建军,高波,王英学;高速列车突入隧道与缓冲结构时的数值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2 王英学,高波,骆建军,琚娟;高速列车进入隧道空气动力学模型实验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4年03期
3 梅元贵,,赵海恒,刘应清;隧道内高速列车会车压力波的数值模拟方法[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梅元贵,余南阳;高速列车隧道会车压力波的数值模拟[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杨宇光,朱克勤,席葆树;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的一维非等熵流[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6 王英学,高波,赵文成,骆建军;缓冲结构对列车突入隧道时的瞬变压力的影响[J];铁道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7 梅元贵,耿烽;基于变流通截面的高速铁路隧道单车压力波数值计算探讨[J];铁道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明,金志明;火炮膛内压力波的定量研究[J];弹道学报;1991年01期
2 金志明;火炮膛内压力波研究述评及展望[J];弹道学报;1991年03期
3 金志明;火炮膛内压力波产生机理及其特征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4 刘雨;黄风雷;吕中杰;;蒸气爆炸过程中压力波冲击气泡现象的数值模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金志明,宋明,陶其恒;膛内压力波的实验研究及动力学模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6 金志明 ,宋明;膛内压力波频谱分析与装药安全性准则[J];兵工学报;1988年S1期
7 宋明,张旭翔;某100mm炮高、低、常温条件下压力波的数值预测[J];弹道学报;1991年02期
8 周朝晖;梅元贵;;隧道截面积突变时的隧道压力波边界条件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林惟锓;黄亮;蔡茂林;;气动管道中压力波的传播特性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陆安均;杨林;杜晓琳;;输水管道中压力波波速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序双;顾文彬;张鹏翔;阳天海;;水中爆炸冲击波传播过程中压力波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刘杨;梅元贵;;客运专线隧道压力波数值分析中经验系数确定方法介绍[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秦先勇;张来斌;王朝晖;梁伟;;输油管道不同工况下压力波分析[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丁丽君;李明;丁小琴;孔令威;;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老年患者术后下肢屈曲[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南阳;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钱春强;交会压力波作用下的高速列车动态响应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斌;水力锤击压力波在水系中传播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2 马京亚;空气压力波联合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3 杨伟芳;列车隧道压力波模拟迭代控制算法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黄廷夫;脉动射流对压力波制冷机性能的影响[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6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1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