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近距交叠隧道施工稳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岛地铁近距交叠隧道施工稳定性研究
【摘要】:为研究近距交叠隧道施工稳定性,以青岛地铁2号线枣山路—李村站区间隧道下穿3号线万年泉—李村站区间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结合实测数据,分析交叠区地表变形、危险截面应力、变形规律及塑性区分布特点,由此可知:下穿施工后,地表变形从3.10 mm增至6.345 mm,由3号线沿线向交叠区中心延伸;当距交叠区中心超过40m时,地表变形影响可以忽略。交叠区截面受扰动影响最大,左右拱脚应力变化最明显,变化量为60、120k Pa,最大拉压应力分别为20 k Pa、2.1 MPa,小于衬砌所用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另外,3号线最大变形位于交叠区隧道拱顶,2号线最大变形位于中夹岩拱顶,分别为11.77、9.85 mm;3号线拱底、2号线拱顶在交叠区产生变形突变,分别为5.67、8.64 mm,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并结合实测数据验证了数据分析的可靠性;2号线塑性区分布较大,上下隧道间岩柱基本处于完全塑性状态,拱脚及拱顶处塑性区分布最广,但左右线开挖塑性区并未贯通,塑性区半径控制在2.0 m之内,保证了施工的稳定。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 交叠隧道 小净距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地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8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3718110007)
【分类号】:U455
【正文快照】: 1概述由于交叠隧道能满足特殊的地质条件、单双线衔接方式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应用,且净距越来越小[1]。在国外,日本出版的《近接隧道施工的设计与指南》给出了近接隧道施工影响的基本条件,影响范围及施工对策等[2];E.S.Liman[3]等对近接平行隧道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颖人;邱陈瑜;宋雅坤;张红;王谦源;袁宴仁;;土质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董天文;郑颖人;黄连壮;;群桩基础非线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极限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1期
3 赵蒙生;代永新;;尾矿排放过程中排洪隧洞结构受力规律研究[J];金属矿山;2010年11期
4 李超亮;;铁矿山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数值模拟[J];现代矿业;2012年06期
5 赵延林;王卫军;赵伏军;万文;;多层采空区隔离顶板安全性强度折减法[J];煤炭学报;2010年08期
6 程选生;郑颖人;;地震作用下无衬砌直墙式黄土隧洞的围岩稳定性分析[J];煤炭学报;2010年10期
7 陈冰洁;谢学斌;陈钊峰;杨艳萍;;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采场结构整体稳定性极限分析[J];矿冶工程;2012年06期
8 石祥锋;张丽华;王宝夫;;近距离矿山法隧道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9 于连齐;王瑞刚;;煤矿顶板安全系数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年08期
10 郑颖人;丛宇;;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二: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其判据[J];隧道建设;2013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伟;基于预应力锚杆模型的节理岩体稳定性非连续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3 赖永标;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及其智能预测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孟波;软岩巷道破裂围岩锚固体承载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彭康;海下金属矿床开采参数优化与安全预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李翠华;三维弹塑性和接触问题的非线性互补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戈;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普庆;浅谈隧道施工原则和技术要点[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06期
2 高辛财,刘维宁;隧道施工期间的环境响应分析与对策[J];现代隧道技术;2002年05期
3 刘春;液压钻岩机在隧道施工中的推广应用[J];建筑机械;2002年03期
4 张忠超;隧道施工中出现塌方问题的分析[J];中国铁路;2003年09期
5 天国,高锋,万勤;目标直奔鲁班奖——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公司渝怀铁路18标干溪沟隧道施工创优纪实[J];建筑;2003年03期
6 ;科技为瓦斯隧道施工把关[J];岩土工程界;2003年02期
7 张俊峰;隧道施工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分析和建议[J];现代隧道技术;2004年01期
8 陈俊凯;酒泉砂砾石隧道施工难题解[J];建筑;2004年07期
9 李平,王峰,贾巧云;孤山隧道施工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5年09期
10 赵永红;;隧道施工中空气压缩机的配置[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政才;;隧道施工管理软件与管理水平[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2 苟}松;崣幫喜;iJ立新;;隧道施工通槰自R湛刂葡祡q研究[A];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D卷)[C];2012年
3 寇明旭;;隧道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A];中国铁道学会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影响评价学组)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2009[C];2009年
4 杨文生;殷立军;;长梁山隧道施工地质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5 莫锦德;;长梁山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一例[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6 全建设;杨文;;兰武二线河口隧道施工[A];甘肃省科协年会铁道分会场“兰武二线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郭陕云;;关于隧道施工爆破安全实务要点的概括和述评[A];爆破安全技术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小雄;;隧道施工重大事故防范的几点思考[A];湖北公路交通防灾救灾安保工程专家论坛专辑[C];2008年
9 李永生;杨立新;苟红松;;隧道施工环境舒适性研究[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胡平;,
本文编号:1124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2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