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纤维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纤维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改性沥青 纤维 纤维素纤维 动态流变剪切 PG温度
【摘要】:对比研究了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纤维素纤维和造纸污泥纤维掺量对沥青三大指标和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并与SBS改性沥青作对比。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造纸污泥纤维、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改性沥青的较合适掺量分别为2%、3%、4%和4%,纤维素纤维对改善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效果最显著,而聚丙烯纤维效果较差。纤维改性沥青比SBS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在实际使用时可选用抗车辙性能较好的纤维素纤维作为路面面层的结合料。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铺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郑州航空港区兴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改性沥青 纤维 纤维素纤维 动态流变剪切 PG温度
【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3KTCQ01-40)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沥青作为主要的道路材料之一,由于其良好的粘结性能和防水性能,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公路和机场等道路表面铺装[1]。但未经改性的基质沥青高温易流淌,低温易脆裂,温度敏感性强[2],已经日渐无法满足道路建设向着高等级和多功能方向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改善沥青的使用性能、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振华,尚德库,邬翠莲,胡琳娜;海泡石/玄武岩纤维复合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邢明亮;李祖仲;陈拴发;李华平;;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恩清;赵书林;郭会勇;;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J];河北纺织;2006年04期
2 陈华鑫,胡长顺,张争奇;纤维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J];华东公路;2003年03期
3 王成平;王争;;掺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及施工工艺研究[J];华东公路;2006年03期
4 曾梦澜;彭珊;黄海龙;;纤维沥青混凝土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5 林丽;魏永强;陈丽芳;;纤维对SMA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河南建材;2010年03期
6 陈华鑫,张争奇,胡长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郝猛;陈华鑫;汪罗英;;纤维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大修改造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6年01期
8 钱璞;辛斌科;田建文;李娜;;榆林地区沥青路面推移病害原因分析和处治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6年01期
9 王晓华;刘润有;王新岐;彭波;;纤维对沥青胶浆性能改善作用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12期
10 刘占良;;纤维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对比试验[J];交通标准化;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斌;纤维沥青胶浆流变特性及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丁智勇;纤维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陈志国;火山灰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范文孝;玄武岩纤维增强路面材料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封基良;纤维沥青混合料增强机理及其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高雪池;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桥面铺装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郭乃胜;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的静动态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张鹏;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付极;玻璃纤维对沥青混凝土界面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辉;重载高温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蔚,李青山,于天诗;纤维水镁石应用与开发[J];化工时刊;2000年11期
2 陈华鑫,张争奇,胡长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田小革,郑健龙,张起森;老化对沥青结合料粘弹性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4 陈拴发,郑木莲,杨斌,王秉纲;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影响因素[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介杰,文军,林艳华;国产改性沥青在路面上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02期
2 王丛愚,张岩,张海涛;简论改性沥青[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年03期
3 马健萍,李豁,孙长新,李明耀,高再锐;新的改性沥青设备与加工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2期
4 吴建国;改性沥青挥发份提取工艺的改进[J];青海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5 焦景波,稽立新;改性沥青基本性能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6 孙宏斌,西庭玉;改性沥青专用研磨机[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7期
7 张雪峰,史云龙,刘宝丰;改性沥青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8期
8 鲍伟 ,梁庆韬;浅谈我国改性沥青业的超常规模发展[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3年04期
9 陈华鑫,卢军,彭廷,胡长顺;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和施工温度控制[J];石油沥青;2003年04期
10 郭银生,陈红彪;改性沥青简易气压喷洒罐加工方法[J];铁道建筑技术;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婉利;俞华信;罗望群;王玲;陈定利;;改性沥青新产品研究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徐希娟;原健安;;化学改性沥青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3 郝培文;;改性沥青使用技术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林江;施张兴;金海山;林大根;;浅谈乳化改性沥青发展方向及生产技术关键[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宪明;;改性沥青的显微观测[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塑性体改性沥青、弹性体改性沥青两项新国标实施[A];全国第十四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燕文;陈e,
本文编号:1124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2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