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远程采集系统的季冻区路基温度场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远程采集系统的季冻区路基温度场分析
【摘要】:为掌握季冻区已建路基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选取哈尔滨市周边地区3个典型断面,利用自主开发的路基温度远程采集系统建立温度场。并对采集系统发回的一个冻融循环周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路基纵深的增加,温度梯度绝对值随之减小,温度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小且越来越平缓;各时期路基温度场以道路中线为中心,两侧基本呈对称状态。中央分隔带处冻结程度比两侧路肩处明显,路基冻结比天然地面快,但融化比天然地面慢,融化期阳面要早于阴面;路基填高为2.5m的断面冻结程度大于路基填高为1.5m的断面,融化过程无明显差别。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18.53
【正文快照】: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温度变化决定着路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季节性冻土在中国广泛存在,土体的冻融循环是一个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过程。而中国北方公路路基产生冻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季节性冻土的冻胀。冬季,气温下降,路基土体的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土体发生冻结,导致路基结构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丽;道路结构温度场实测研究[J];公路;2003年S1期
2 毛雪松;王秉纲;胡长顺;李宁;;冻土路基水热迁移问题的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J];中外公路;2006年01期
3 王峰;程培峰;王立军;王旭;;粉砂土的工程性质及路基施工工艺研究[J];中外公路;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忠;;沥青混凝土路面非荷载性裂缝形成机理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2 陶明霞;;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晁东;;水泥混凝土防裂布加筋沥青混凝土罩面改造[J];安徽建筑;2007年04期
4 张登现;;芜湖地区农村公路排水结构研究[J];安徽建筑;2009年04期
5 孙立霞;王大鹏;;填隙碎石做路面基层材料的试验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蒋红;;CFG桩在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冯广利;;我国冻土路基工程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8 由明卓;王建省;;冻土水—热耦合模型在某铁路路基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杜洪新;张新天;;Soilfix聚合物稳定砂砾基层的试验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梁伟峰;;谈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砼路面平整度的控制策略[J];才智;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赵伊华;王冰;;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陈团结;李刚;韦刚;;中法承载板地基承载力测试的数值仿真与比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行晓阳;卢银玲;;关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问题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4 孙黄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对策[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纪翠娜;郭兰英;张仲宏;;超载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使用寿命的影响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沈吉;崔彩云;王建平;;GIS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乔祥源;马立新;谭炳梁;;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与治理[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8 秦延龙;李明昌;孙昭晨;杨玉霞;许海彬;;进海路堤遗传算法优化设计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宏贵;徐林荣;赫晓光;陈洁金;;加筋间距对高填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滕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探析[A];2013年1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魏道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模式与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黄琪;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与支付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张清平;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让宏;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刘惠军;昔格达地层、工程特性与用作高速公路路堤填料工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李喜安;黄土暗穴的成因及其公路工程灾害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9 关宏信;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贺建清;石灰改良土路基填料的动力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兵;基于改进介电常数模型的沥青路面面层压实度反演[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超;交通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开裂的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清泉;有机化蒙脱土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程景;PAN基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万平;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博;应用DCP快速检测土基压实质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贺才;城市道路地下构造物引起路面差异沉降的数值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其践;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与老化梯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绍亮;东营市城市主干道路面结构病害分析与改建中的路面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马静;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令锋,吴紫汪;渗流对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2 郑健龙,周志刚,应荣华;沥青路面温度应力数值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周志刚,,李宇峙;气温和交通荷载对低温缩裂的影响[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李世芳,王益桂;新疆兵团垦区风积砂碾压技术的研究[J];公路;2004年10期
5 张明君,尚云飞,仝运涛;含砂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的施工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年11期
6 张立辉,郑华,尹丽艳;粉砂土路基施工技术[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2年03期
7 韩晓非,柳云龙,吕军,俞立中;土壤水热耦合运移数值模型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1年04期
8 申爱琴,郑南翔,苏毅,李祥文,宋新华;含砂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压实机理及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飨民;全断面填砂路基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林龙;粉砂土的压实特性与路堤沉降预测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印怀;;保证路基长期稳定性的技术措施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09期
2 张普纲;;采空区高速公路路基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J];煤矿开采;2012年03期
3 唐向冲;;浅析路基土的水温状况及工程性质[J];民营科技;2012年06期
4 张劲松;;托盘式U型路基结构机理研究[J];路基工程;2012年04期
5 郑春桂;;浅析高速公路路基扩建施工工艺[J];门窗;2012年06期
6 马学文;;路基土工程性质概述[J];山西建筑;2012年29期
7 刘晋辉;;加宽拼接技巧在路基加宽施工中的应用要点[J];山西建筑;2013年26期
8 张秀海;路基差异沉降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J];山西交通科技;1994年01期
9 张艳敏;粉煤灰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05年07期
10 汪双杰,陈建兵,黄晓明;热棒路基降温效应的数值模拟[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志武;宁建国;;土体路基热力耦合数值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汤卓文;;双自由度体系下轨道路基结构的动力响应[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伟;;砌石路基在山区陡坡道路中的应用研究[A];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C];1998年
4 李志勇;万剑平;;花岗岩残积土路基动强度设计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5 郑明新;方焘;张卢明;王钜;林鹏;;泥质粉砂软岩填筑路基结构的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叶阳升;罗梅云;;浅谈客运专线路基结构与填料标准[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7 胡明鉴;汪稔;孔令伟;胡建华;和礼红;;青藏铁路填土分选重组结构性路基现场试验与初步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陈伯奎;卢波;沈小俊;;道路结构基层的渗水软化与损伤技术分析和评估[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马巍;张鲁新;吴青柏;;利用不同块石路堤结构调节其下伏冻土不均匀温度场的作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国堂;一道亮丽的科技彩虹[N];人民铁道;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晓成;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蔡德钩;加筋网垫在桩网结构路基中的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荆志东;深厚软基新型桩板结构路基结构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孙晏一;道桥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数据甄别处理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洪军;复杂环境因素关联下路基平衡湿度状态精细表征[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2 严晓波;无砟轨道路基结构性能均匀性控制标准的数值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杨燕;加筋路基在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4 路军富;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力学行为研究[D];西华大学;2007年
5 王蒙;季冻区路基水温状况监测及强度变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6 黄志才;山区公路沿河路基冲刷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7 周炜;山区改扩建路基施工及运行期变形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8 梁冠军;交通荷载作用下城市沥青道路路基的动力响应和塑性变形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9 詹苏涛;基于刚度不均匀性的重载汽车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陈星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68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6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