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土拱效应的遮帘桩合理桩间距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2 04:06

  本文关键词:基于土拱效应的遮帘桩合理桩间距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遮帘桩 桩间距 土压力 土拱效应 稳定分析


【摘要】:遮帘桩的合理桩间距分析是遮帘式板桩码头设计中需要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平行墙理论及最不利荷载情况下的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推导出遮帘桩后水平土拱拱前自由区及拱后稳定区土压力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拱脚水平静力平衡条件及三角形受压区强度条件得到了遮帘桩合理桩间距的计算式。结果表明:与已有土拱稳定分析方法相比,由于考虑了拱前自由区土压力的支撑作用,形成稳定土拱所需宽度有所增大,遮帘桩的合理桩间距因此也可以有所放大,并根据一算例进行了验证。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904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4B04914)
【分类号】:U656.112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全遮帘式板桩码头的提出,为板桩码头向深水化发展提供了可能[1]。全遮帘式板桩码头主要由前板桩墙、遮帘桩、钢拉杆和锚定墙组成,大部分土压力由遮帘桩承担,从而使前板桩墙的土压力得到有效减少,再加上钢拉杆对前板墙上端施加的约束,使得前板墙的受力情况有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昊;高玉峰;谭慧明;刘夫江;刘辰;;遮帘式板桩码头变形机制有限元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7期

2 王成华,陈永波,林立相;抗滑桩间土拱力学特性与最大桩间距分析[J];山地学报;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平;;全埋式抗滑桩最大桩间距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2 耿建勋;耿永常;张克绪;;水平土拱效应在护壁桩设计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梁文文;王成;;抗滑桩的桩间土拱效应问题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4 王成;王东;陈夏雨;刘晓洁;;桩间土拱效应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5 黄伟;潘泓;王燕燕;;全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遮帘桩合理桩间距确定[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6 李亚平;陈莉;;抗滑桩桩间土土拱效应有限元分析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秦艳婷;王士杰;杜光乾;朱常志;;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桩间距的确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刘辉;米海珍;文桃;刘豪杰;;土拱效应理论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11期

9 李长冬;唐辉明;胡新丽;胡斌;;基于土拱效应的改进抗滑桩最大桩间距计算模型[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5期

10 贾海莉,王成华,李江洪;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与护壁桩的桩间距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海莹;双排桩支护结构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王唤龙;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受力机理与防腐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朱志刚;北京双大路碎裂岩质滑坡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刘小丽;新型桩锚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陶志平;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及灾害预测和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宋从军;路堑高边坡开挖变形理论及控制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蒋波;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郑明新;滑坡防治工程效果的后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吕庆;边坡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业清;利用抗滑桩进行滑坡支护的设计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周文权;抗滑桩机理分析及工程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明瑞;门型抗滑桩支护滑坡时受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搏;潘集寨滑坡稳定性与治理方案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黄伟;全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受力变形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孙柬;复杂条件下一种高填土边坡的治理方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段平;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长利;西部沿海高速公路K21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徐升;滑坡与桩锚结构的相互作用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德功;高烈度地震区高陡边坡支挡结构[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永绣;吴荔丹;李元音;;一种新型码头结构型式——半遮帘式深水板桩码头结构的推出[J];港工技术;2005年S1期

2 蔡正银;徐光明;曾友金;李景林;焦志斌;;遮帘式板桩码头土压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港工技术;2005年S1期

3 焦志斌;蔡正银;王剑平;李景林;;遮帘式板桩码头原型观测技术研究[J];港工技术;2005年S1期

4 林峰,黄润秋;关于滑坡推力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及改进方法的探讨[J];山地学报;2000年S1期

5 刘永绣;吴荔丹;徐光明;蔡正银;曾友金;李景林;;遮帘式板桩码头工作机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6 李景林;蔡正银;徐光明;刘永绣;;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7 刘文平;郑颖人;雷用;蔡正银;郑宏录;;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有限元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金培杰,王翔;川藏公路前龙段龙胆溪1~#、2~#滑坡的形成机制分析与工程治理措施[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9 秦会来;张甲峰;郭院成;李峰;;ABAQUS在计算基坑开挖变形中的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溶溶;;桩间距的计算及碰桩与否的判断[J];科技资讯;2013年05期

2 曹平;朱宝龙;陈强;;微型圆桩加固平面滑坡的桩间距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王明山,闫雪峰,佟建兴;碎石桩法处理液化地基时桩间距的确定[J];建筑结构;2005年10期

4 胡春林;杨小卫;;桩周土及桩间距对桩基地震反应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章连洋;杜坚;祝龙根;;抗液化振冲挤密桩间距的实用计算[J];勘察科学技术;1993年01期

6 赵亚飞;陈晓明;叶四桥;冉仕平;;水平承载桩合理桩间距的计算方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章连洋;杜坚;祝龙根;;抗液化振冲挤密桩间距的确定[J];工程抗震;1992年01期

8 杨林华;彭世江;;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及最优桩间距的研究[J];四川建筑;2013年02期

9 秦艳婷;王士杰;杜光乾;朱常志;;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桩间距的确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郑磊,殷坤龙,简文星,桂树强;抗滑桩设计中关于确定桩间距问题的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云;李文娟;;桩间距计算方法探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夏晓勇;成都地区基坑排桩支护极限桩间距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杲斐;黄土路堑边坡桩板墙桩间距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佘阳阳;预压桩基础托换法的合理桩间距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4 戴民;桩间距对PCC桩复合地基软基加固性状的影响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5 王鹏;叶家坡滑坡治理设计与临界桩间距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杨岑;建筑桩基对重庆黄泥磅浅埋轻轨车站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13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13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