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大连地区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3 11:47

  本文关键词:大连地区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 输配电 充电站设计 Bass模型 中心地理论


【摘要】:能源的枯竭是制约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石化能源的大量消耗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能够避免使用石化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够摆脱石化能源枯竭带来的危机。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能量补给的关键因素,它的发展是影响电动汽车广泛推广使用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规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能够方便电动汽车用户充电,有效的节约充电站的建设成本和用户充电过程的成本。本文介绍了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的相关考虑因素,在充分调研大连地区充电汽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大连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划了大连地区充电站建设。本文立足于大连地区,从配电电网的角度对充电站的建设和规划进行分析,本着科学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对充电站建设进行规划。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设施的发展状况,指出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的结构安排。其次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基本情况,研究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案,对快速充电、中速充电、常规充电以及换电池这四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充电站规划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其规划的基本原则,最后确定了本文关于大连地区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的技术路线和步骤。第三章作者主要从电网的输配电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系统设计,包括充电站的系统组成和各个子系统的设计。重点分析了配电系统的设计,配电系统是充电站最重要的系统,是保证充电站稳定运行的关键,同时也是充电站规划重要制约因素。本文最后对大连地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在分析大连地区电动汽车发展的具体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大连地区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大连地区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依据Bass模型和类比分析方法对大连地区电动汽车保有量进行分析,预测大连地区未来电动汽车发展情况。在预测大连地区充电汽车保有量的基础上进行充电站建数量的预测。最后结合中心地理论和基于韦伯设施区位论对充电站的具体位置进行选址,结合大连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大连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计规划进行总结。
[Abstract]:Energy deple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fossil energy has also brough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develop electric vehicles to avoid the use of fossil energy,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ut also can get rid of the crisis of petrochemical energy depletion. Th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as the key factors of energy supply.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 the electric car wide use.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to facilitate the user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effectively saving the charging station construction cost and user cost of the charging pro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factors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planning, based on the full investigation of Dalian area charging car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Dalian, the Dalian area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harging stations. Based on the large Even the area,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harging station from the power point of view, the spirit of science, applicability and economy principle of charging station construction planning.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opic,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and charging facilities, pointed out.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Secondly, research the related problem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facilities plann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cheme is studied, the fast charging, fast charging, charging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nventional batteries of the four kind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earch the charging station planning needs to consider various factor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its planning, finally determines the technical route of Dali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planning and steps.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researches on the distribution factors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analyzes th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charging station system components and subsystems. It analyses the design of distribution system, distribution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system of the charging station, charging station is to ensure the stable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rging station planning important constraints. Finally,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t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Dalian reg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Based on specific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Dalian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s of the design pattern of Dalian area in Dali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Based on the Bass model and the analogy analysis method retains the quantity in Dalian area electric vehicles are analyzed, forecast in Dalian provinc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charge of car ownership forecast in Dalian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ge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entral location theory and Webb facility location theory, the location of the charging station is selecte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Dalian area,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the charging facilities for the electric vehicle in Dalian area is summarized.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清,徐衍亮,安忠良,许家群,齐瑞贵;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环境保护[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章超,易家玉;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迅猛[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3 章超;开发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4 ;戴-克公司第四代电动汽车[J];重型汽车;2000年04期

5 ;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切入点[J];电器工业;2001年12期

6 徐新明;环保电动汽车时代谁执牛耳[J];发明与革新;2001年04期

7 焦庆丰;电动汽车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1年03期

8 刘茂理;云南需要电动汽车[J];云南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9 丛晓杰;电动汽车:推动世界的绿色动力[J];中国石油;2001年09期

10 豪彦;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三)——电动汽车[J];汽车与配件;200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翔;;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贾爱芹;;浅谈电动汽车推广的实现途径[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伦景光;;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6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杰;;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更多“绿灯”[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8 姚勇;刘林生;顾健辉;陈林;李科江;赵晓;;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陈兴安;电动汽车引领奥运时尚[N];中国经营报;2002年

2 贾俊国;公司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N];国家电网报;2007年

3 孙逢春;助推电动汽车发展意义重大[N];国家电网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葛胜征;奥运会 世博会重点采购电动汽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辉邋李层;发展电动汽车 国网抢得先机[N];中国电力报;2007年

6 记者 张静;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召开[N];经济日报;2009年

7 孙萌萌;工信部召集各方落实电动汽车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杨冬;电动汽车能否顺利驶入“产业化时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9 柯芸;应加快建立电动汽车研发支撑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凤宇;电动汽车中国汽车业的新机遇[N];中国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超;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电磁耦合机构能效特性及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张虹;考虑电动汽车聚合站的主动配电网动态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宋世欣;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及硬件在环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迪;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选址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徐浩;面向规模化电动汽车入网的充电站布局优化及有序充电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斌;电动汽车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电磁热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方支剑;计及电池与电网影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邵艾博(Khalid,Muhammad Shoaib);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一体化管理对多模微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瑜俊;电动汽车储能特性及其配置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强浩;计及无线充电的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凌峰;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俊秋;电动汽车充放电容量预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薛红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之协调充电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恬;我国当前电动汽车潜在消费者的识别与消费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唐升卫;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传能;电动汽车换电站优化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张晨曦;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及社会综合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何清晨;适用于城市通勤的个人电动汽车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张敏;计及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的配电网效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8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18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