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沉管隧道基础层压缩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 隧道工程 沉管隧道 模型试验 基础层 压缩特性 施工荷载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舟山沈家门港海底沉管隧道为原型,取纵向30 m建立1∶10缩尺寸模型,试验模拟了海水环境下注砂基础层的形成过程,采用水荷载来模拟均匀分布的施工荷载,研究碎石层、砂垫层、砂石混合基础层、存在回淤的砂石混合基础层的压缩过程和压缩模量Es,对比分析差异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间基础层沉降随时间基本呈线性变化,单独碎石基础层、注砂法形成的密实砂盘、砂石复合基础层和大量回淤条件下砂石混合基础层的平均压缩模量Es分别为0.67,0.80,3.26和1.85 MPa,各工况沉降量的大小与基础层密实度有很大关系;施工过程中砂石的相互作用能大大增加整体的压缩模量,约4.4倍于无相互作用影响的理论组合,而回淤则会削弱此影响,大大减小压缩模量。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1:10 shrinkage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aking the submerged tunnel of Shenjiagang port in Zhoushan as the prototyp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sand injection foundation layer under seawater environment is simulated by experiments.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load is simulated by water load, and the gravel layer is studied. The compression process and compression modulus (Ess) of sand and stone mixed foundation layer with siltation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layer changes linearly with time during construction. A compact sand plate formed by the sand injection method in separate gravel foundation beds, The average compression modulus (es) of sand and gravel mixed foundation layer is 0.670.80 / 3.26 and 1.85 MPa respective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and and gravel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a great deal of siltation. The settlement of each condition is related to the density of the foundation layer. The interaction of sand and stone during construction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compression modulus of the whole, which is about 4.4 times that of the theoretical combination without interaction, but the siltation will weaken this effect and greatly reduce the compression modulu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土木工程系;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42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Z12E08001) 浙江省本科院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pd2013454)
【分类号】:U45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蒙庆辉;刘吉福;赵永伦;;沉管法隧道纵向变形浅议[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1年03期
2 郑爱元;谭忠盛;李治国;;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模拟试验[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7期
3 黎志均;珠江隧道工程基础灌砂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1年01期
4 王光辉;李治国;程晓明;宋妍;;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灌砂试验及结果分析[J];隧道建设;2009年02期
5 郭东椺;郑万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沉降分析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16期
6 黎志均;;珠江隧道工程基础灌砂模型试验[J];华南港工;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正根;黄宏伟;赵永辉;谢雄耀;;沉管隧道实时健康监测系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2 刘正根;黄宏伟;;沉管隧道GINA止水带性能评估与安全预警[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沈永芳;吴刚;赵强;;广州仑头-生物岛隧道工程基槽的水下检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4 杨秀军;石志刚;颜静仪;;沉管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5 朱升;毛军;郗艳红;张念;;沉管隧道浮运水动力学性能的数值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杨小勇;;浅谈水下隧道安全风险管理[J];当代经济;2009年04期
7 燕俊;杨立福;;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当代经济;2009年06期
8 马建峰;肖晓春;祝建伟;;嘉兴电厂二期取水工程管段海上浮运沉放施工[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6年02期
9 杜朝伟;王秀英;;水下隧道沉管法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7期
10 郑爱元;谭忠盛;李治国;;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模拟试验[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卫清;应宗权;苏林王;林美鸿;;沉管管节浮运过程中波浪附加阻力的水动力学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丁美;;沉管隧道测量方法与特点[A];华东地区第九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梁波;洪开荣;梁庆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的现状、分类和发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封坤;何川;肖明清;;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管片衬砌主体结构受力分析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建民;魏立新;杨文武;;广州市洲头咀隧道工程设计简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仲贺;;沉管隧道管段预制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高占学;;沉箱在深水筑堤中应用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人类活动与河口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常翔;张献伟;;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工程重难点浅析[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智杰;王永学;;波浪作用下沉管隧道管段双驳船沉放过程的频域响应[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郑永来;倪寅;;武器动载导致的越江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对沉管接头张开量影响研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金云;软弱土层输水隧道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陈智杰;波浪作用下沉管管段沉放运动的试验与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翠;沉管隧道工程干坞及岸壁保护结构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孙有为;地下硐室围岩松动圈的地震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5 黎伟;沉管隧道地基砂流法加固的足尺试验及其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江晓霞;沉管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封坤;大断面水下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岳夏冰;外海大回淤沉管隧道软基沉降特征与控制计算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精河;定常流作用下单跨悬浮隧道涡激振动可靠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肖勇;城市过街地道设计施工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3 沈永芳;沉管隧道基础注浆效果等比例模型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宋光猛;沉管隧道基础注浆效果模型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王晓光;盾构刀盘开口对掘进过程影响的数值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王新征;放射性废物贮存结构的抗震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邵忠安;沉管管段系泊状态下缆绳受力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贤辉;结构优化在沉管隧道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解立功;砂卵石层盾构刀具损坏原因分析及国产化技术[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刘素云;潜浮式倒悬索桥动力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庆辉;刘吉福;赵永伦;;沉管法隧道纵向变形浅议[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1年03期
2 王吉云;;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施工新技术介绍[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1年01期
3 郑爱元;谭忠盛;李治国;;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模拟试验[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7期
4 李英;陈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意义及技术难点[J];工程力学;2011年S2期
5 莫海鸿;房营光;黎伟;陈俊生;谷任国;;砂流法处理沉管隧道地基的模型试验方法[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1年03期
6 黎志均;珠江隧道工程基础灌砂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1年01期
7 傅琼阁;沉管隧道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港湾建设;2004年05期
8 马建;黄彦平;黄军;;窄间隙矩形通道单相水纵向涡可视化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1年01期
9 尤伟;王成忠;;砂基上沉管桥基础的设计和施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年04期
10 彭红霞;王怀东;;仑头—生物岛沉管隧道管段浮运方案探讨[J];隧道建设;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巨光;沉管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厚军;;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基础层路面施工总结[J];山西建筑;2009年06期
2 ;柳工612H振动压路机[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0年12期
3 ;供体育馆地板用的新型缓冲涂料[J];贵州体育科技;1986年01期
4 邱菊;试论当代人格的建设[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谢华;;洛建LSS2301/LSS2101/LSS1901系列压路机[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7年06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姜韩;8成零售企业处于节能“基础层”[N];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
2 周和毅;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鲁班软件实战练兵场(46)[N];建筑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裘慧杰;沉管隧道施工期沉降监测分析及基础层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02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0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