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斜拉桥方案选型研究
本文选题:跨度 + 斜拉桥 ; 参考:《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斜拉桥是大跨度桥梁常用桥型,工程师通过技术讨论和革新使斜拉桥形状和形式相结合,对于跨度1000m左右的桥梁,斜拉桥是最经济的。由于这些特殊性,本文决定选择斜拉桥来进行研究,通过调整塔高、索与索之间的间距、梁高来评价斜拉桥的经济性。同时,梁体与塔底的弯曲弯矩也被考虑来评价斜拉桥的安全性。通过改变悬索桥上述的三个特性值,一共建立24组桥梁模型用于分析和讨论。运用MIDAS CIVIL来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并考虑恒载、车辆荷载、风荷载进行内力分析,以验证梁体截面与塔底截面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梁体截面需施加预应力钢筋,塔底截面需要运用Ucfyber计算塔底截面的最大承载弯矩并与实际塔底截面最大弯曲弯矩对比。结果显示,只有15组桥梁满足梁体截面强度,只有14组桥梁满足塔底强度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基础图表资料,结合经济成本条件选择最有价值的桥梁。对于大跨度斜拉桥的经济讨论主要是关于塔与梁的高度,因为塔与梁的建设需要大量混凝土。最后,我们选择所有斜拉桥需塔高最低、索与索之间间距最大、梁高度最小,且能满足截面强度需求。
[Abstract]:Cable-stayed bridge is commonly used in long-span bridges. Engineers combine the shape and form of cable-stayed bridges through technical discussion and innovation. For bridges with a span of about 1000m, cable-stayed bridges are the most economical. Because of these particularities, this paper chooses the cable-stayed bridge to study. By adjusting the tower heigh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able and the cable, the girder height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economy of the cable-stayed bridge. At the same time, the bending moment of beam and tower bottom is consider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cable-stayed bridge. By changing the above three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suspension bridge, a total of 24 groups of bridge models are established fo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bridg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IDAS CIVIL and the internal forc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considering dead load, vehicle load and wind load to verify whether the section of beam body and the section of tower bottom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prestressed steel bar is applied to the beam section and the Ucfyber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maximum bearing moment of the tower bottom section and 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 of the tower bottom section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actual tower bottom s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15 groups of bridges meet the beam section strength and only 14 groups of bridges meet the needs of tower bottom strength. In this paper, the most valuable bridge is chosen by analyzing the basic chart data and combining the economic cost conditions. The economic discussion of long span cable-stayed bridge is mainly about the height of tower and beam, because the construction of tower and beam needs a lot of concrete. Finally, we select all cable-stayed bridges with the lowest tower height, the largest distance between cable and cable, and the minimum beam height, which can meet the demand of cross-section strength.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4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远;黄侨;林阳子;;大跨度斜拉桥综合评估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吴敬鹏;;当前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0年09期
3 陈铁冰;;大跨度斜拉桥可靠度评估方法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邹小江;大跨度斜拉桥风振响应研究进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04期
5 伏晓宁;大跨度斜拉桥运营期的变形监测[J];中外公路;2004年01期
6 张雪松,梁鹏,贾丽君,肖汝诚;非线性因素对超大跨度斜拉桥成桥内力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9期
7 陈铁冰,谭也平;大跨度斜拉桥极限承载力的参数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5年06期
8 张雪松,梁鹏,贾丽君,肖汝诚;非线性因素对超大跨度斜拉桥活载内力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苟昌焕,谢旭,高金盛,黄剑源;应用碳纤维索的大跨度斜拉桥静力学特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1期
10 周毅姝,杜喜凯,魏建国,刘莉,王森林,梁素韬;大跨度斜拉桥三维动力有限元建模方法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远;黄侨;李辉;;大跨度斜拉桥的综合评估理论体系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柳春光;贾玲玲;;考虑余震影响的大跨度斜拉桥抗震反应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3 徐正华;;大跨度斜拉桥设施管理的探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4 朱f^;王克海;;几何非线性对大跨度斜拉桥的影响[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5 任伟新;彭雪林;;用于动力监测的大跨度斜拉桥基准有限元模型[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蔡敏;潘晨光;;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监控[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杨喜文;;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位移控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8 程庆国;潘家英;高路彬;辛学忠;;关于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问题[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9 时国勤;官万轶;;大跨度斜拉桥的索力优化调整[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10 颜东煌;裴炳志;陈常松;;超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自适应构形控制法[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通讯员 李永利 宋九龙 徐宝林;山桥制造完成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钢构件[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晓辉;国产钢索将拉起世界第一大跨度斜拉桥[N];中国船舶报;2005年
3 宋柏松 通讯员 宋九龙、徐宝林;山桥制造完成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钢构件[N];河北日报;2007年
4 刘曙甲 刘志伟;我国跻身国际建桥强国行列[N];科技日报;2012年
5 张树永 张书言;国内最大跨度斜拉桥 在绥芬河市平转成功[N];中华建筑报;2005年
6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傅丽枫 刘家华;设计更好更美的桥[N];湖北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磊;“宝钢制品”打造“桥牌”精品[N];中国冶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测世;大跨度斜拉桥非线性振动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任远;大跨度斜拉桥养护管理系统的数字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杨兴旺;大跨度斜拉桥施工全过程非线性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李伟;大跨度斜拉桥静动力可靠度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武芳文;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苗家武;超大跨度斜拉桥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杨小森;大跨度斜拉桥全寿命健康监测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8 陈常松;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全过程几何非线性精细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黄艳;大跨度斜拉桥复杂条件下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10 张鸿;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及施工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俊;大跨度斜拉桥地震激励的动力响应与减震设计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董金武;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与振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汪勤用;大跨度斜拉桥静力可靠度评估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胡航;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阶段抗风及控制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赵鹃;基于桥面不平整度大跨度斜拉桥的行车舒适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6 江训意;基于实测的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健康监测基准有限元模型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7 徐江江;超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及抗震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8 汪磊;大跨度斜拉桥减震策略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何燕欢;考虑施工过程的大跨度斜拉桥抗震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杜洁力;面向大跨度斜拉桥的损伤灵敏度模型试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831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3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