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沥青路面行车工况下力学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6 10:11

  本文选题:沥青路面 + 力学响应 ; 参考:《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揭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内部真实力学响应规律,为耐久性路面设计提供参考。通过现场埋设光纤光栅传感器,基于真实荷载工况开展了不同车速与轴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应变测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沥青面层轮载中心拉应变最大,为该层最不利荷载点位;静载应变历时曲线黏弹性明显,且很好地符合Bugers模型,拟合判定系数为0.98;动载应变曲线呈现明显的压-拉-压波形。水稳碎石基层轮隙中心拉应变最大,为该层最不利荷载点位;静载应变历时曲线符合弹性性质,动载应变曲线主要表现为拉峰波形。构建了路面结构层层底应变随轴载和车速变化的理论函数模型,并得到了纵向动应变压峰与拉峰的峰值比值随车速变化的规律。其研究成果可供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及室内疲劳试验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true mechanical response law of 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durable pavement. The strain test of asphalt pavement under different speed and axial load was carried out by embedding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 in the fiel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ain of the asphalt surface is the most unfavorable load point, and the viscoelasticity of the static strain curve is obvious, and it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Bugers model. The fitting judgment coefficient is 0.98, and the dynamic load strain curve shows obvious pressure-tension-compression waveform. The tensile strain at the center of the wheel gap is the largest, which is the most unfavorable load point, and the static strain curve accords with the elastic property, and the dynamic load strain curve is mainly shown as the wave form of the tensile peak. The theoretical function model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bottom strain of pavement structure with the axial load and the speed is established, and the law that the ratio of the longitudinal dynamic strain peak to the tensile peak varies with the speed is obtaine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durable asphalt pavement and indoor fatigue test.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
【基金】: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20153188251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608058)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705133)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川;邱延峻;黄兵;;基于车辆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12期

2 尹应梅;张肖宁;;基于动态蠕变实验的沥青混合料本构关系研究[J];功能材料;2014年23期

3 武金婷;叶奋;;MLS66重载-高频加载下沥青路面应变行为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10期

4 董泽蛟;肖桂清;龚湘兵;王元;;重载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抗车辙性能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5 谭忆秋;王海朋;马韶军;纪伦;邵显智;;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沥青路面压实监测[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5期

6 董泽蛟;李生龙;温佳宇;冷真;;基于光纤光栅测试技术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实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7 郑健龙;;基于结构层寿命递增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新思想[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1期

8 董泽蛟;谭忆秋;欧进萍;;三向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9 董忠红;徐全亮;吕彭民;;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J];中国公路学报;2011年02期

10 董泽蛟;柳浩;谭忆秋;陈凤晨;王宝新;;沥青路面三向应变响应现场实测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勤学;郑健龙;杨博;刘宏富;;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沥青路面行车工况下力学响应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2 常艳婷;陈忠达;张震;苏健;;不同成型方法级配碎石的抗变形性能[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年02期

3 艾长发;徐铖;任东亚;潘雁石;邱延峻;;移动荷载下沥青路面双Top-Down裂纹扩展特性[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4 黄志义;陈雅雯;颜可珍;;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黏弹性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5 高建红;许有俊;杨圣春;;不同加载方式下的沥青路面结构动态响应分析[J];公路;2017年02期

6 艾长发;肖川;曾杰;Rahman Ali;邱延峻;;沥青路面动应变响应及其动荷载作用等效换算[J];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7 肖川;曾杰;艾长发;;基于动力特性的典型沥青路面性能评价与结构优化[J];中外公路;2016年06期

8 袁景翔;田淞铭;;基于BRA岩沥青与聚酯纤维复合改性技术宽温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6年06期

9 张金铮;王琪;金琦淳;张鹏;;三角履带轮移动载荷对地面受力响应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6年12期

10 李贝;张大伟;李公法;郭永兴;孙瑛;孔建益;蒋国璋;;基于FBG倾角传感器的分布式测斜技术及其在边坡抗滑桩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inzia Maggiore;Gordon Airey;Paul Marsac;;A dissipated energy comparison to evaluate fatigue resistance using 2-point bending[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14年01期

2 董泽蛟;温佳宇;李生龙;;路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标定方法对比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1期

3 尹应梅;张肖宁;;基于分数阶导数的沥青混合料动态黏弹行为[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4 杨娥;张肖宁;;TLA改性沥青的动态蠕变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3年06期

5 郑健龙;;基于状态设计法的沥青路面弯沉设计标准[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4期

6 万成;张肖宁;贺玲凤;王绍怀;段跃华;;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数值预测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4期

7 方友军;;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温度荷载应力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年05期

8 管志光;庄传仪;林明星;;足尺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速加载动力响应[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9 陈少幸;张肖宁;孟书涛;任伟新;;基于ALF加速加载试验的沥青层疲劳损伤[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1期

10 王海涛;;路面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在沥青路面压实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1年2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向进;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2 王守立,麻虹艳;沥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3 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4 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年03期

5 张雁,李维生,赵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纤维稳定料的发展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7 宋秀兰;杨英;;英试验多孔沥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8 卜伟;;沥青路面热风加热的计算[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9 贾渝;;2008年沥青路面与环境专题研讨会信息[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10 关书敏;;国内第一条景区橡胶沥青路面铺就通车[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杰;;加强全面管理防止沥青路面水破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吕伟民;;低噪声沥青路面的声学特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位俊涛;刘晓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以新密市荥密路施工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10 杨海鸥;吕松年;;合理选择沥青路面设计结构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记者 杨宝众 特约记者 王丽霞;技术交流有助提升中国沥青路面水平[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4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5 周瑞华;“衡大高速”沥青路面“就地再生”[N];衡阳日报;2010年

6 记者 白秋薇;陕西:沥青路面耐久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荣磊 春燕;我省要求40%沥青路面循环利用[N];新华日报;2011年

8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9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川;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圣洁;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陈尚江;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杜银飞;沥青路面取向热诱导传输机理与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刘涛;基于无损检测方法的沥青路面介电特性与施工质量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损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亮;典型沥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耀华;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曹玉华;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及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世伟;沥青路面冷铣刨切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勇;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作业质量指标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建纲;城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丹妮;不饱和聚酯树脂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崔慕源;新疆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2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02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a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