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泥水盾构环流系统管道输送特性

发布时间:2018-10-23 08:59
【摘要】:为研究泥水盾构环流系统管道输送特性,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操作参数(管道入口流速vi、石碴粒径d、石碴体积分数φ、浆液黏度μ和密度ρ)的选取范围,采用流体力学软件与离散元软件耦合方法建立管道内石碴运动模型,通过仿真研究5个操作参数对环流系统管道压力损失Δp和石碴群输送速度vs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vi对环流系统管道输送速度影响最大;增大vi与φ给环流系统带来较大的压力损失;增大vi和ρ能够有效提升管道内石碴输送速度;当浆液密度从ρ=1.0 g/cm~3增大至1.2,1.4和1.6 g/cm~3时,Δp增幅分别为7.0%,17.0%和26.0%,石碴群输送速度vs增幅分别为18.0%,30.0%和39.5%,vs增幅大于Δp增幅;Δp随v_i和φ的增大而增大,且vi对Δp的影响程度大于φ对Δp的影响程度;仿真模型中石碴运动轨迹与实际工程具有一致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d shield circulating system, the selection range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vi, ballast diameter d, ballast volume fraction 蠁, slurry viscosity 渭 and density 蟻)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The fluid mechanics software and discrete element software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ballast movement model in the pipeline. The influence of five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pressure loss 螖 p and vs of ballast group in the circulation system is studied by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vi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velocity of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increasing vi and 蠁 brings great pressure loss to the circulation system, increasing vi and 蟻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velocity of ballast transportation in the pipeline. When the density of slurry increases from 蟻 = 1.0 g/cm~3 to 1.2g / cm ~ 3 and 1.6 g / cm ~ 3, 螖 p increases by 7.0% and 26.0%, respectively. The vs increases of ballast mass transport velocity are 18.0% and 39.5% vs respectively, and 螖 p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VSI and 蠁. The influence of vi on 螖 p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蠁 on 螖 p, and the trajectory of ballast motion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project.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铁十四局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14FJ100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2AA041803)~~
【分类号】:U45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兆池 ,楼如岳 ,傅德明;科技新书《最新泥水盾构技术》内容提要[J];中国市政工程;2002年02期

2 唐忠;;泥水盾构深井下组装始发与到达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06年04期

3 刘小波;;“四化”在大型泥水盾构机维修保养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09年S1期

4 黄庆斌;张平;;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盾体的加工[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0年08期

5 廖杰荣;康后金;刘文静;;泥水盾构施工实时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公路;2011年04期

6 洪忠惠;盛佩珍;;日本最近研制成功一台新奇的“连体”型泥水盾构[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3期

7 赖伟文;地铁泥水盾构穿越三枝香水道施工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8期

8 苏清贵;小断面泥水盾构机的掘进模式及控制[J];隧道建设;2004年06期

9 黄学军,马小汀;高水压下泥水盾构掘进技术[J];隧道建设;2004年06期

10 吕传田,刘东亮;泥水盾构维修保养经验[J];建筑机械;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旭;黄平华;叶忠;孙宏伟;;中继泵技术在泥水盾构施工中的应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潘茁;付秀勇;江华;;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海河管片上浮控制问题探究[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雷鸣;张庆贺;;泥水盾构隧道上浮机理与控制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立;;粘土层中泥水盾构掘进施工技术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苏清贵;翟志国;邓亨义;;泥水盾构施工废弃泥浆的环保处理技术[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馈;孙谋;;泥水盾构高水压施工防水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黄学军;;高水压下泥水盾构掘进技术[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苏清贵;;泥水盾构的掘进模式及操作[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苏清贵;;泥水盾构的掘进模式及操作[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自华;钟志全;;泥水盾构穿越桩基础掘进施工[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八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段宏杰;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研制进入试验阶段[N];人民铁道;2007年

2 宋世斌 王正长 郭文红;泥浆池里做文章[N];中国交通报;2010年

3 通讯员 张建宾 记者 刘德联 张勇;蛟龙今又越扬州[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3年

4 通讯员 张仁群 记者 孙进修 方玲;连接深港高铁隧道向香港方向掘进[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韦良文;泥水盾构隧道施工土体稳定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陈孟乔;高水压砂土地层中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机理与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周松;大型泥水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的扰动位移特性及施工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尹鑫晟;泥水盾构成膜规律及开挖面稳定性[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二小;大直径地铁盾构隧道穿越长江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2 邵启昌;中心城区泥水盾构隧道泥水系统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3 黄威然;泥水盾构越江工程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肖衡;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对土体的扰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李慧鑫;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超挖引起地面沉降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王颖;富水砂卵石地层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7 曹成勇;浅埋透水复合地层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性及掘进参数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王廷;强渗透地层泥水盾构绿色泥浆配制及其适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蒋洪进;泥水盾构穿越既有隧道的影响及施工参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何然;基于Elman-PSO耦合智能算法的泥水盾构参数预测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88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88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6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