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叶片结构对沥青混合料加热滚筒温度场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03 17:55
【摘要】:为了深入分析叶片结构对沥青混合料加热效果的影响,提高热风式沥青路面养护车的加热效率,文章建立了2种典型叶片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加热滚筒三维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利用混合模型、滑移网格模型、标准κ-ε双方程模型和传热模型对沥青混合料的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滚筒出风口温度变化曲线与滚筒内温度场分布云图,分析了叶片结构、滚筒转速对沥青混合料加热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滚筒转速对L形叶片结构加热效率影响较大,原因是转速对提料叶片形成料帘的影响较大,转速为7r/min时,加热效率最高,用时最短为1 670s,同时混合料温差最小,加热均匀性最好;滚筒转速对螺旋结构叶片加热效率影响不大,为降低能耗,转速为5~6r/min最佳。
[Abstract]:In order to deep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blade structure on the heating effect of asphalt mixture and to improve the heating efficiency of hot-air asphalt pavement maintenance vehicle, the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model of two typical blade structures of asphalt mixture heating drum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he heating process of asphalt mixture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using finite volume method, mixed model, sliding grid model, standard 魏-蔚 two-equation model and heat transfer model.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curve of the cylinder outlet and the cloud diagram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drum are obtained. The effects of the blade structure and the rotating speed of the drum on the heating efficiency of the asphalt mixtur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tating speed of roller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heating efficiency of L-shaped blade structure, because the rotating speed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feed curtain formation of the feed blade. When the rotating speed is 7r/min, the heating efficiency is the highest and the minimum time is 1670 s. At the same time,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mixture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heating uniformity is the best. The rotating speed of the drum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heating efficiency of the spiral structure blad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rotating speed of 5~6r/min is the best.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0203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0825171005)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俊峰;马少波;;圆柱形相变储热器热损失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2 李旋;马登成;杨士敏;;沥青混合料加热滚筒温度场仿真及质量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9期

3 何兆益;欧祖敏;刘楠;陈宏斌;;加热温度和时间对沥青混合料老化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王永川,陈光明,于善颖,贾彦,刘志璋;新型节能沥青路面养护车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5期

5 陈晓俊 ,付振国;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及设备发展概况[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2年02期

6 耿跃海 ,林晓磊;我国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工程机械;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艳妮;外燃式混合料加热滚筒设计及热能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登成;李旋;李宗;;叶片结构对沥青混合料加热滚筒温度场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2 马登成;李旋;李宗;李平;;沥青混合料搅拌加热滚筒设计及加热效率模拟与验证[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5期

3 李强;谭志远;王利军;王真;;环境因素对沥青老化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综述[J];中外公路;2016年04期

4 高经纬;刘黎萍;黄六五;彭利红;;短期老化时间对岩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6年02期

5 谭志远;李强;肖标丁;;沥青热-氧-水-光综合老化方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6 张涛;李东兴;;多聚磷酸与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及改性机理[J];公路工程;2016年03期

7 王萍;;道路石油沥青加热方法对沥青性能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6年16期

8 李旋;马登成;杨士敏;;加热滚筒参数对沥青混合料加热效率影响的仿真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9 李旋;马登成;杨士敏;;沥青混合料加热滚筒温度场仿真及质量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9期

10 潘胜林;;解析沥青混合料时间-温度-老化等效性原理和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惠晓荣;热铺沥青路面节能施工技术与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孔亚群;多功能沥青路面养护车总体和加热墙系统设计[D];长安大学;2013年

3 郝慧慧;多功能沥青路面养护车总体和上料机构设计与结构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4 邓红伟;多功能沥青路面养护车总体和旋转料仓装置设计与分析计算[D];长安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传超;李瑛;刘颖;王融;鄂晓雪;颜帆;;热泵热水器蓄热水箱的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J];流体机械;2014年04期

2 王华;左承基;;几种相变蓄冷材料热物性参数的对比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何兆益;欧祖敏;刘楠;陈宏斌;;加热温度和时间对沥青混合料老化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薛彦卿;黄晓明;;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含LSPM路面结构中的应用及评价[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5 於慧姝;陆春林;金苏敏;;热泵热水器蓄热水箱的漏热损失分析[J];流体机械;2010年11期

6 纪小平;孙云龙;;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4期

7 何兆益;汪凡;朱磊;陆兆峰;;基于Johnson-Cook黏塑性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计算[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张森;程伟良;孙东红;梁晓文;;太阳能供热系统储热水箱散热机理分析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年01期

9 高晓飞;刘黎萍;刘海峰;陈国强;王刚;;SAK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J];公路工程;2009年06期

10 周志培;孙保民;;太阳能储热水箱保温计算[J];现代电力;200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巩少君;基于PLC的沥青路面热再生养护车控制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刘金玲;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苑剑光;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在吉林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郭洪锍;基于有限元的混凝土搅拌叶片的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5 邓久军;沥青路面养护车开发[D];重庆大学;2008年

6 贾生全;沥青路面加热方法与控制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谢慧超;CAD/CAE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及叶片设计中的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8 张辉;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李冬梅;低塌落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罐体及叶片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辉峰,韩胜风;储存式沥青混合料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1年01期

2 马红全,王颖;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年02期

3 唐世红 ,赵福祥 ,孙兴平;浅谈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及设备[J];工程机械;2004年01期

4 君洁;21世纪的沥青混合料公路[J];交通世界;2004年04期

5 俊杰;欧洲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化[J];交通世界;2004年09期

6 李祝龙,丁小军,赵述曾,吴德平;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护[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7 Elk Richter,Willi Dietrich;复合式沥青混合料修复与筑路新设备[J];工程机械;2005年01期

8 王艳丽;;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9 孙朝云;沙爱民;姚秋玲;张惠玲;;沥青混合料自动检测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颖;王永生;;浅析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作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功;;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邱峰涛;王哓建;郑鑫;;温拌沥青混合料概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袁晓宇;汤文辉;张若棋;;沥青混合料本构方程理论分析[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成功;任立忠;;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圣枫;杨新华;陈传尧;;粒径和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流变行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蔡绪梅;王芳;;利用试验数据有效指导沥青混合料生产[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丁育青;刘海;汤文辉;冉宪文;;一种沥青混合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宋晓燕;李源渊;周卫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建昌;;热铺沥青混合料变异分析与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喻光华;喻荣华;黄善华;曾辉;;沥青混合料施工配筛[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中华;沥青混合料力学机理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3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张林山 贺正懿 记者 牛彦君;天祝公路段研制出沥青混合料保温箱[N];甘肃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袁岚;长安街大修工程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交轩;应用温拌技术 筑路节能无污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葛玲玲邋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10 任晓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于省城道路养护[N];太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彪;考虑加载历史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毅;沥青混合料细观疲劳机制与疲劳预估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聪;基于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及最佳沥青用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侯明昊;水—温耦合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董雨明;硬质沥青及其混合料流变特性与低温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陈剑华;MA用混合沥青触变及老化特性的多尺度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锐铎;基于分数阶导数理论的沥青胶砂及混合料力学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8 赵华;掺磁铁矿料沥青混合料微波特性与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黄文柯;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的三维粘弹本构及虚拟力学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张建同;沥青混合料剪胀力学行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宇;基于芯样性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大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紫外线老化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化高伟;抗紫外光添加剂对改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对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正道;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适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苏沛;基于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合料真空压实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轲;沥青混合料松散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宋静静;不同拌和类型沥青混合料能耗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杨茜;沥青路面用棉秸秆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金浩;抗车辙剂/新型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张东阳;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连续损伤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33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433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d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