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连拱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及衬砌厚度不足对结构安全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4 11:39
【摘要】:由于连拱隧道结构的特殊性,其结构受力相对更为复杂,运营过程中也更易出现衬砌背后空洞、结构开裂和渗漏水等各类病害。为此,本文以衬砌背后存在空洞和衬砌厚度不足条件下的对称双连拱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重点研究了衬砌背后存在空洞和衬砌厚度不足条件下连拱隧道围岩与衬砌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以及结构变形和破坏特征,并建立了对称双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评价模型。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揭示了正常状态下(衬砌背后无空洞且衬砌厚度正常)对称双连拱隧道结构受力特点、变形规律及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围岩与衬砌间接触压力、结构变形以及破坏形式是以连拱隧道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连拱隧道边墙底部衬砌与围岩间接触压力最大,中墙底与仰拱接触部位次之;中墙墙角衬砌结构弯矩最大,破损最为严重。(2)研究了衬砌背后存在空洞及衬砌厚度不足条件下对称双连拱隧道围岩与衬砌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相较于正常状态,对称双连拱隧道一侧衬砌背后出现空洞时,另一侧隧道拱顶处的围岩与衬砌间接触压力有所升高,接触压力呈不对称分布;衬砌厚度不足时,厚度不足处的围岩与衬砌间接触压力显著降低,而其邻近区域的围岩与衬砌间接触压力则有所升高。(3)分析了衬砌背后存在空洞及衬砌厚度不足条件下对称双连拱隧道衬砌应力变化规律并明确了衬砌内力分布形式。相较于正常状态,衬砌背后空洞显著改变了连拱隧道结构内力分布,恶化了连拱隧道的结构受力状态;衬砌厚度不足导致截面惯性矩及刚度发生变化,衬砌结构轴力和弯矩显著降低,衬砌结构承载不均匀,产生较大的非对称变形。(4)揭示了衬砌背后存在空洞及衬砌厚度不足条件下对称双连拱隧道结构裂缝分布规律及扩展过程。相较于正常状态,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时,连拱隧道结构破坏形态呈非对称分布,连拱隧道结构裂损过程更复杂,空洞对侧隧道拱顶裂缝更早出现,中墙顶与拱部接触部位容易开裂;衬砌厚度不足时,随着衬砌厚度的不断减薄,厚度不足部位的结构破坏越发严重。(5)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充分考虑连拱隧道结构受力状态、变形规律和破坏特征,建立了衬砌背后存在空洞及衬砌厚度不足条件下对称双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评价模型,提出了对称双连拱隧道结构安全性分级标准,据此可对衬砌背后存在空洞及厚度不足条件下的对称双连拱隧道结构做出安全性评价。
【图文】:

衬砌,塌方事故,环境调查,施工现场


及直径大于10邋cm,即属于有空洞”。申志军等%调查发现,某隧道衬砌环向施工逡逑缝处拱顶掉块露出空洞,钢筋外露,经进一步查实,空洞环向长3.50邋m、纵向长逡逑1.35邋m,如图1-1邋(a)所示。某隧道拱顶有裂缝,经凿除发现,空洞环向长5.5邋m、逡逑纵向1.2邋m,衬砌最薄处仅lcm,而设计厚度为40邋cm,如图1-1邋(b)所示。逡逑■邋■mia逡逑HI邋HI逡逑(a)隧道衬砌缺陷表面逦(b)空洞中可见防水板逡逑图1-1施工现场中的衬砌背后空洞[8]逡逑日本Ucmuma隧道发生塌方事故后,相关调查组进行现场地质环境调查并检逡逑测衬砌背后接触状态,发现在衬砌背后存在尺寸很大的空洞[2()],如图1-2邋(a)所逡逑示。2008年汶川地震中,距离龙溪隧道洞口邋200邋m附近处塌方,尽管该区域围岩逡逑环境很好,,但是可以发现拱顶出现很大的空洞[21],如图卜2邋(b)所示。逡逑(a)邋Urnmma隧道塌方[M]逦(b)龙溪隧道塌方【21]逡逑图1-2衬砌背后空洞诱发隧道塌方事故逡逑地质雷达是目前检测衬砌背后空洞的主流方法。张顶立等[22]采用地质雷达无逡逑损检测法,对中国铁路干线上的100多座运营隧道的衬砌背后接触状态进行检测,逡逑检测结果表明拱顶背后最容易存在空洞,围岩稳定性越差,空洞出现的几率越高。逡逑2逡逑

隧道塌方,衬砌,事故


如图1-1邋(a)所示。某隧道拱顶有裂缝,经凿除发现,空洞环向长5.5邋向1.2邋m,衬砌最薄处仅lcm,而设计厚度为40邋cm,如图1-1邋(b)所示。逡逑■邋■mia逡逑HI邋HI逡逑(a)隧道衬砌缺陷表面逦(b)空洞中可见防水板逡逑图1-1施工现场中的衬砌背后空洞[8]逡逑日本Ucmuma隧道发生塌方事故后,相关调查组进行现场地质环境调测衬砌背后接触状态,发现在衬砌背后存在尺寸很大的空洞[2()],如图1-2邋(示。2008年汶川地震中,距离龙溪隧道洞口邋200邋m附近处塌方,尽管该区域境很好,但是可以发现拱顶出现很大的空洞[21],如图卜2邋(b)所示。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良;刘树才;梁棋念;杨冲;郝晓宁;;隧道检测中基本形状空洞探地雷达图像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6期

2 江星宏;闫明超;曾鹏;杨新安;;高铁隧道复合衬砌脱空统计分析与防治[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3 张俊儒;孙克国;卢锋;郑宗溪;孙其清;;不等跨连拱铁路隧道围岩压力分布及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11期

4 雷波;漆泰岳;陈小雨;李延;;背后空洞引起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裂缝形态的FEM对比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5年09期

5 朱正国;耿亚帅;武杰;朱永全;王道远;韩现民;;地震作用下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影响机制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6 刘新根;刘学增;齐磊;周德成;彭丹;;公路隧道衬砌病害力学模拟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7 应国刚;张顶立;陈立平;房倩;张成平;;荷载结构模型在拱顶空洞存在情况下的修正[J];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8 聂子云;张春雷;李凤翔;;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9 洪开荣;;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J];隧道建设;2015年02期

10 赖金星;汪珂;刘炽;邱军领;潘云鹏;;黄土地层盾构隧道衬背空洞注浆过程变形规律[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交通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董飞;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破坏机理与安全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杜明庆;高速铁路隧道仰拱结构力学特性与安全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3 台启民;极不稳定隧道围岩超前破坏机制与安全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应国刚;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体系安全性的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张素磊;隧道衬砌结构健康诊断及技术状况评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房倩;高速铁路隧道支护与围岩作用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赵东平;海底隧道维修养护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戍平;破碎围岩隧道的模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秀清;隧道衬砌致害机理与加固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2 李思X;动、静载作用下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杜永刚;衬砌脱空及减薄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蒋玉波;衬砌后空洞对隧道动力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陈明奎;强震作用下拱顶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耿亚帅;高烈度地震区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危害及加固方案优化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7 曲荣怀;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郑阳焱;公路隧道衬砌裂损机理及结构安全性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冯岗;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和背后空洞对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苏佳园;爆破荷载作用下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7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27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