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城市快速路车辆交互行为解析及稳定性机理

发布时间:2020-04-15 14:51
【摘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致使机动车保有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大压力。现在城市的交通用地越来越紧张,已建设的城市道路无法使市民方便快捷出行,而又无法大肆新建道路,故为了解决交通供需矛盾以及交通拥堵,缓解交通压力,很多城市通过规划建设城市快速路来分散车流量。跟驰和换道驾驶行为是车辆运行的两种基本行为,跟驰行为在交通系统中是一直存在的,研究跟驰行为是保证交通流稳定运行的基础,而换道行为是导致快速路车流震荡、交通激波现象、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和车流失稳等宏观车流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跟驰行为与换道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联性,两种行为之间切换也具有一定的规则。城市快速路交通系统中影响车辆驾驶行为的因素复杂多变,微小干扰可能会对车流的稳定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故为了解决交通供需矛盾、交通拥堵以及提高道路上车辆运行的安全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必要深入研究交通系统中车辆跟驰、换道行为的动态特性及快速路车辆交互行为解析及稳定性机理,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提供技术支持。车辆的跟驰交互关系与分子之间的动力学关系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故本文首先以分子动力学为理论基础,以快速路交通系统中车辆跟驰驾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车辆间的分子跟驰模型,并通过对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快速路无汇流影响的主线区的车流簇态势特性。其次,从换道产生原因入手,对换道行为及换道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换道影响因素,以最小安全纵向距离模型为基础,融入了换道车辆在换道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因素,构建了车辆换道模型。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车辆换道模型能够更贴合实际,为研究车辆平稳、安全换道提供依据,为分析宏观车流特性奠定理论基础。而后以经典FVD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周围多车横向偏移以及换道类型的影响,构建车辆行为模型;分析微观车辆跟驰、换道行为对快速路宏观车流的影响,运用分子跟驰理论对快速路车流系统进行分析得到加速度的波动特性,并对车流的波动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稳定性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实例验证。最后在多源融合大数据环境下,根据实测数据对车辆行为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及验证分析,仿真手段验证表明,以经典FVD为基础的车流模型稳定性更高,能更好地模拟实际驾驶行为。进一步探究微观车辆驾驶行为对宏观车流运行的影响机理,对车流簇运行进行稳定性分析,为提高快速路车流运行稳定性、缓解交通压力和实现车路协同驾驶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车辆驾驶


图 1.1 技术路线结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其次,分别从车辆跟驰、车特性及其稳定性分析四个方面对车辆驾驶行为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得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及发展趋势,最后提出本文的研术路线。

曲线图,系数,曲线图,车间


青 岛 理 工 大 学 工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安全距离的比值,,即nLX ,显然1C 。驾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即使车间距小一些需求安全距离nX ,故 1。车间距为nX X。研究表明,跟随车驾驶线界分为两种,一是消极跟进,二是积极跟nL X时,失误系数 1。预测系数 只在 1。以上分析可得1C ,所以实际车 、 和C曲线关系如图 2.1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昊;刘振全;张志学;李烨;王炜;;考虑双前导车的跟驰与换道联合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2 施俊庆;程琳;褚昭明;刘元林;;城市路网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4期

3 贾洪飞;谭云龙;李强;杨东;;考虑驾驶员特征的快速路合流区间隙接受模型构建[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01期

4 杨庆芳;马明辉;杨聚芬;邴其春;梁士栋;;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稳定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6期

5 曾友志;张宁;;最相邻后车综合信息对交通流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物理学报;2014年21期

6 许伦辉;胡三根;罗强;周勇;;基于驾驶员类型的车辆换道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8期

7 郭涛;曲大义;郝杰;陈文娇;王兹林;;交通流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5期

8 刘智慧;张泉灵;;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6期

9 陈秀锋;郭涛;曲大义;郝杰;;基于分子跟驰特性的交通流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5期

10 杨达;蒲云;杨飞;祝俪菱;;基于最优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及其特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2628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28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4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