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横观各向同性损伤模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3 04:34
   在隧道工程中,接触到的围岩大多为层状岩体,且其力学参数会随着开挖卸荷后应变的增加而逐渐劣化。然而,在常规的工程计算中,往往将围岩假定为力学参数恒定不变的均质岩体,这就导致计算结果容易出现较大误差。为综合考虑岩体强度各向异性和力学参数损伤劣化这两个方面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得到层状岩体在各层面倾角下的力学参数,分别计算其损伤变量,研究损伤变量随层面倾角的变化规律,基于两组损伤变量对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模型及摩尔-库伦屈服准则进行修正,得到横观各向同性损伤模型,通过数值试验验证其合理性,并将其应用于隧道工程实例中。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述了选题目的及意义;对层状岩体强度各向异性研究、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数值试验及围岩数值分析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路线。(2)将层状岩体按照不同层面倾角制成标准圆柱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对各组试件应力-应变曲线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每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并探讨它们随层面倾角的变化规律。(3)通过岩石损伤统计强度理论及Weibull分布方程求解每组试件的损伤变量,探讨损伤变量的发展趋势;基于不同应变水平分析损伤变量的各向异性;通过损伤变量各向异性度对损伤变量的各向异性进行定量描述;对损伤变量大小与试件破坏形态的关联性进行分析。(4)用平行于层面和沿层面法向方向的两组损伤变量对横观各向同性弹性矩阵进行修正;通过坐标转换得到整体坐标系下的横观各向同性有效弹性矩阵;提取其中的损伤矩阵并分析其力学性质;用损伤变量对摩尔-库伦屈服准则进行修正,与最大拉应力准则共同作为横观各向同性损伤模型的屈服判据。(5)用C++对横观各向同性损伤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基于自定义本构模型用FLAC~(3D)软件对本文所做单轴压缩试验进行模拟;通过将计算所得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拟曲线在峰前部分的合理性;通过引用一组三轴压缩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模拟曲线在峰后部分的合理性。(6)建立隧道工程的实体模型,分别基于横观各向同性损伤模型和摩尔-库伦模型对隧道工程初支阶段进行数值模拟,从应力、位移、破坏区及支护结构内力等方面对两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合监测结果对比拱顶沉降与边墙收敛,验证横观各向同性损伤模型的可靠性。(7)最后,总结本文所得结论及成果,并对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了展望。本文综合考虑层状岩体力学性质各向异性及力学参数损伤劣化,推导了横观各向同性损伤模型,通过C++二次开发后将自定义本构模型内嵌至FLAC~(3D),可为隧道工程中围岩稳定性的计算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451.2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钻取,岩样,示意图


试验结果并进行记录。方法制备验所采用的岩石为三叠系下统安顺组三段地层的中风化薄贵州大学图书馆附近,采用人工制样的方法,按照不同的行钻样,制成层面倾角β分别为 0°、15°、30°、45°、60° 8 组试样(φj为岩体结构面的内摩擦角,由直剪试验得β=53°制样),每组制 6 个,且每组的 6 个试样取自同一岩 所示(邓华锋等,2017)。最后对钻取的试样进行切割、m,高为 100mm 的标准圆柱体试件,试件的高度、直径0.3mm,两端面的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0.05mm,端面与偏差为±0.25°,制成的各组试件如图 2.2 所示(黄春,20

试件,倾角


(g)β = 75° (h)β = 90°图 2.2 各倾角试件图2.3.2 试验步骤试验前,在试件表面沿横向和纵向分别设置一组电阻应变片,以分别采集试件表面的横向和纵向应变,同时准备一个备用试件,按相同方式设置应变片,以做温度补偿之用。贴片前先用砂纸把试件表面打磨光滑,再用酒精擦拭、清理,应变片用 502 胶水进行固定。将应变片与 DH-3818 静态应变数据采集仪进行连接,连接方式为 1/4 桥,同时接入备用试件进行温度补偿。测量导线电阻,将应变计电阻和导线电阻输入采集仪控制软件中,加载前先进行平衡,加载开始时启动采样。将试件放在 WAW-1000kN 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的承压板中心,用控制软件对应力、应变进行调零,加载采用位移控制,速率为 0.2mm/min,加载方式如图 2.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炳军;肖洪天;党彦;孙凌志;;横观各向同性地基各向异性对应力场影响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5年06期

2 李佳;赵宏;;基于2.5维有限元法分析横观各向同性地基上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J];结构工程师;2012年04期

3 李婕;顿志林;张学民;高雪冰;;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地基塞露蒂问题的解析解[J];工程力学;2007年S1期

4 乔世范,顿志林,倪宏革,刘宝琛;横观各向同性地基本构模型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5年01期

5 乔世范,顿志林,刘宝琛;水平荷载下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地基中位移计算[J];力学与实践;2003年05期

6 乔世范,顿志林,刘宝琛;横观各向同性地基模型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03年04期

7 王春河;水平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的力学分析及应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顿志林,刘干斌,乔世范,任良;横观各向同性地基轴对称问题的应力和沉降分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顿志林,刘干斌,苌向阳;层状横观各向同性地基轴对称问题的位移解法[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丁皓江,梁剑,王耘;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层点力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楠;非饱和土的增量非线性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2 吴大志;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地基与圆形基础的扭转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小岗;土与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饱和弹性半空间理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袁江宏;横观各向同性材料中的位错环[D];浙江大学;2013年

5 刘运思;横观各向同性岩体巴西劈裂试验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任述光;基于弹塑性本构理论的岩石相变折曲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姜海洋;基于格林函数的涂层结构精细计算方法及其仿真平台设计[D];湖南大学;2016年

8 杨博;横观各向同性功能梯度板弯曲问题的弹性力学解[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智卿;饱和非均质土中桩土耦合扭转振动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周援衡;波浪与抛石防波堤相互作用及其砂质海床动力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雷;基于横观各向同性损伤模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D];贵州大学;2019年

2 陈帅;运动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D];湖南大学;2018年

3 廖帅;含预制裂纹横观各向同性页岩的巴西劈裂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4 悦峰;横观各向同性双参教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薄板的弯曲[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5 魏霖阳;横观各向同性岩体双洞室位移反分析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8年

6 胡迎斌;考虑横观各向同性的粘弹性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D];湖南大学;2017年

7 赵永政;基于横观各向同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力学行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年

8 徐雷;横观各向同性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9 吴峰;单相和饱和横观各向同性土中管桩扭转振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7年

10 栗振锋;轴对称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弹性体系半空间问题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68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68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