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02:10
  长期以来,部分钢结构由于设计和施工不当、灾害荷载和环境作用、运营条件的改变等原因,会出现一定的病害,需要对其进行修复、补强和加固。因此,如何防止钢结构破坏以及加固修复损伤钢结构,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重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运用在加固领域,为了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结构获得更好的效果,必须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预应力。本文主要通过试验探究利用钢梁反拱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对加固结构的抗弯力学性能影响,主要工作以及结论如下:(1)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经过分析提出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手段。(2)开展4根梁的抗弯试验(包括1根无预应力加固梁和3根预应力加固梁),主要研究钢梁反拱给碳纤维板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对加固梁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梁反拱施加预应力法能确实提高加固钢梁的承载力。反拱力为100kN、130kN、160kN的预应力加固钢梁B1、B2、B3梁相对于无预应力加固钢梁A1梁的屈服荷载分别提升了2.84%、3.64%、4.46%、极限荷载分别提升了1.40%、1.58%、1.76%。由于本次试验没有纯钢梁,在理论计算值与试...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CFRP粘贴钢梁

应力图,应力,钢梁,胶层


图 2-2 微端应力加固钢梁如图 2-1 所示,首先假设如下:(1) 胶层内部的剪应力和法向应力沿厚度方向不变;(2) 仅考虑胶层的剪切变形和沿厚度方向的变形。取如图 2-2 的微端 dx 分析,对于钢梁部分,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 ) = ( ) ( ) = ( ) ( ) ( ) = ( ) ( ) (2 1)式中:τ(x)和σ(x)分别为界面上的粘结剪应力和剥离应力; Ps、Ms、Qs分别为钢梁截面的轴力、弯矩和剪力;bc为 CFRP 的宽度;hs为钢梁的形心轴至钢梁底部的长度。

示意图,钢梁,受弯,示意图


( ) 3= 2 ( )1 ( ) 1 ( ) (2 对式(2-28)积分,就可得到加固后钢梁的挠度。上述分析过程给出的是在受非均布力下,构件的受力情况,但在本次论文中无加预应力还是破坏加载均采用的是两点受力的加载方式。对于该种受力情况我一步分析。本章对 CFRP 加固钢梁的分析过程中,忽略的结构的二次受力。但在实际工程般需要加固的构件都存在二次受力,因此 CFRP 的应变与加固构件的应变不一致小一点。但为了计算简便,可不考虑结构的二次受力。3.2 试验分析理论在钢梁上施加两个对称的集中力,如图 2-3 所示,用来研究在这种荷载作用下 C固钢梁界面之间的应力应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次受力下CFRP板加固受弯钢梁力学性能研究[J]. 陈亚飞,完海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02)
[2]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梁抗弯承载力研究[J]. 卢亦焱,龚田牛,李杉,吴涛.  铁道学报. 2013(06)
[3]粘贴预应力碳纤维布钢梁的放张效应[J]. 周朝阳,黄林,贺学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04)
[4]碳纤维布与钢材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 杨勇新,马明山.  建筑结构. 2010(05)
[5]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梁抗弯疲劳试验研究[J]. 叶华文,T. Ummenhofer,强士中.  公路交通科技. 2009(12)
[6]荷载和恶劣环境共同作用对CFRP-钢结构黏结性能的影响[J]. 任慧韬,李杉,高丹盈.  土木工程学报. 2009(03)
[7]高温高湿环境对CFRP加固钢结构耐久性能的影响[J]. 施慕桓,崔云飞.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01)
[8]CFRP加固焊接钢结构力学性能研究[J]. 陆胜,牛忠荣,胡宗军.  钢结构. 2008(03)
[9]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梁的承载力及预应力损失分析[J]. 邓军,黄培彦.  铁道建筑. 2007(10)
[10]CFRP加固钢梁的有限元分析[J]. 彭福明,郝际平,杨勇新,岳清瑞,刘立杰,李文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博士论文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修复金属结构界面性能研究[D]. 彭福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全自动钻铆技术在飞机壁板上的应用[D]. 周传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2]FRP加固持载钢结构受弯构件力学性能研究[D]. 张建鹏.沈阳大学 2014
[3]碳纤维布加固H型钢梁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 袁菁颖.上海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69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569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2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