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员心理与生理评价的草原公路减速设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驾驶员心理与生理评价的草原公路减速设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内蒙古草原公路景观环境比较单调,车辆行驶时驾驶员有效视野范围内的特征性参照物较少,容易产生注意力下降、放松警惕的现象,增加了因超速行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潜在概率。人、车、路和环境是公路交通环境系统的四要素,必须协同运作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系统。其中减速设施是道路交通工程设施之一,也是构成公路交通人机环境系统的要素。在减速设施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只考虑到车辆行驶的速度控制,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每种减速设施设置对驾驶员的心理状态、生理特性和舒适性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内蒙古地区典型的草原公路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选取刚性减速设施(有减速带和门架式测速摄像头)和柔性减速设施(限速标志标牌和动物出没减速标志)的路段和一段空白对照组路段进行实驾试验,使用MP150多通道生理记录仪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心电信号进行采集,对驾驶员在不同减速设施路段行驶中心电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驾驶员在不同减速设施路段心电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为今后草原公路减速设施人性化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聚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LF/HF和HFnorm三个指标对减速设施设置比较敏感,能够很好的反应驾驶员的心理变化。(2)草原公路设置2条减速带比较合理,既能达到调节车速增强安全的目的,又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车辆的震动和对驾驶员舒适性的过大影响。(3)减速带、门架式测速摄像头、限速标志标牌和动物出没减速标志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驾驶员的注意力与警觉性,其中低驾龄驾驶员注意力相对会更集中一些。(4)对于具有特殊景观环境草原公路,在刚性减速设施中门架式测速摄像头的减速效果要好于减速带,而且对车辆损伤和驾驶员舒适性影响较小。在柔性减速设施中动物出没减速标志的减速效果要好于限速标志标牌。(5)通过LF/HF和HFnorm均值对比分析,驾驶员在刚性减速设施路段行驶时注意力比较集中;通过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分析,刚性减速设施对低驾龄驾驶员影响较大,柔性减速设施对高驾龄影响较大。
【关键词】:草原公路 心电指标 刚性减速设施 柔性减速设施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25;U49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6-17
- 1.2.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7-19
- 2. 草原公路减速设施调查19-21
- 2.1 公路减速设施类型划分19
- 2.2 草原公路减速设施调查19-20
- 2.3 本章小结20-21
- 3. 基础理论21-28
- 3.1 超速对驾驶员的影响21-23
- 3.1.1 超速的危害21-22
- 3.1.2 超速对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22-23
- 3.1.3 影响驾驶员速度选择的因素23
- 3.2 心电特性研究23-27
- 3.2.1 心率24
- 3.2.2 心率变异性24-27
- 3.3 本章小结27-28
- 4. 实验设计28-35
- 4.1 实验介绍28-32
- 4.1.1 实验路段28-29
- 4.1.2 实验对象29-30
- 4.1.3 实验仪器与车辆30-32
- 4.1.4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32
- 4.2 实验数据处理过程32-34
- 4.3 本章小结34-35
- 5. 生理指标选取35-37
- 5.1 指标分析35-36
- 5.2 本章小结36-37
- 6. 草原公路不同减速设施的研究37-61
- 6.1 减速效果分析37-39
- 6.1.1 刚性减速设施减速效果分析37-38
- 6.1.2 柔性减速设施减速效果分析38-39
- 6.1.3 刚性减速设施和柔性减速设施减速效果分析39
- 6.2 刚性减速设施路段驾驶员生理指标分析39-52
- 6.2.1 减速带设施下驾驶员生理指标分析39-47
- 6.2.2 门架式测速摄像头设施下驾驶员生理指标分析47-50
- 6.2.3 各刚性减速设施效果对比分析50-52
- 6.3 柔性减速设施路段驾驶员生理指标分析52-59
- 6.3.1 限速标志标牌设施下驾驶员生理指标分析52-54
- 6.3.2 动物出没减速标志路段驾驶员生理指标分析54-57
- 6.3.3 各柔性减速设施效果对比分析57-59
- 6.4 刚性和柔性减速设施对比分析59-60
- 6.4.1 时域分析59
- 6.4.2 频域分析59-60
- 6.5 本章小结60-61
- 7. 结论与展望61-63
- 7.1 结论61
- 7.2 展望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9
- 作者简介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孙小端;史扬;;振动减速带的速度控制效果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9年01期
2 韩艳;山程明;;减速带减速原理及其应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9年06期
3 肖润谋;王剑波;周维新;;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段专用减速带设计与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0年03期
4 安冠宇;唐伯明;俞耀;刘唐志;陈廷明;;路面减速带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4期
5 蒋荣超;陈焕明;刘大维;王松;;车辆三维虚拟道路减速带重构与实现[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2年01期
6 聂进;;道路减速带有效性的研究与分析[J];企业导报;2012年06期
7 杜志刚;郑展骥;王自入;;基于驾驶员错视觉的振动减速带优化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6期
8 张银会;刘持林;;山区城市道路减速带控速性能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11期
9 吴中;施金金;;基于数值仿真的单开孔型减速带设计[J];公路与汽运;2013年02期
10 刘计柱;;道路减速带现状分析[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莹;农多敏;李佳佳;刘少宝;;减速带激励下汽车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2 杨英武;韩舟轮;王柏生;刘承斌;;车辆通过减速带引起的振动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灿;李韶华;黄宏伟;;道路减速带对重型汽车平顺性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4 孟剑平;张解放;;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减速带对交通流的影响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5 杨英武;韩舟轮;王柏生;刘承斌;;车辆通过减速带引起的振动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伟明、姚伟;台州公路减速带去留引争议[N];中国交通报;2004年
2 通讯员 王华 贾建国;田楼乡村路口都设减速带[N];连云港日报;2008年
3 记者 宋娇;减速带太密集司机饱受颠簸之苦[N];石家庄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胡凤娟;滨河大道减速带怎一个拆字了得?[N];宝鸡日报;2010年
5 记者 黄帝楚;城区将全面推行新型减速带[N];长沙晚报;2010年
6 记者 王松南 实习生 李占旗;有了安全保障多了噪音扰民减速带 你让城市左右为难[N];重庆商报;2011年
7 李成林;减速带的变化凸显以人为本[N];新疆日报(汉);2012年
8 高剑;减速带管理的工具理性如何伸展?[N];东莞日报;2013年
9 独立学者 王胜;对减速带难题不能简单化处理[N];东莞日报;2013年
10 大学教师 周云;规范减速带设置应该规范什么?[N];东莞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智勇;连续减速带激励下多自由度车辆悬架系统的混沌振动与控制[D];重庆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耀;山区公路减速带应用技术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余曼;基于三轴载货汽车振动特性的秤前减速带合理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陈必太;小客车通过减速带的振动性及对环境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马春超;内河Smart-VTS系统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5 许e
本文编号:443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4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