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高速铁路隧道岩溶突水发生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5:18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岩溶突水发生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铁路隧道 岩溶突水 发生机理 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摘要】:针对高速铁路隧道经过岩溶发育段频频发生突水、突泥的现状,以油坊坪隧道岩溶突水为研究背景,对其突水机理展开了理论及数值计算研究,建立了油坊坪隧道岩溶突水的两类力学模型,对两类模型的力学失稳机理展开了理论推导,将理论推导结果应用于油坊坪隧道岩溶突水现场,理论计算结果与隧道现场突水情况相一致。通过快速拉格朗日Flac3D程序对岩溶突水的机理及相关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未开挖时,隧道的左拱顶沿岩溶管道方向渗流矢量强烈,表明左拱顶附近将是地下水的重要渗流通道;隧道开挖后,岩溶通道彻底打开,岩溶管道渗流朝管道临空面,隧道环向渗流矢量均朝隧道中心;对岩溶管道进行注浆处治并施加衬砌后,孔隙水压力发生明显降低,岩溶通道的一定范围外的左下侧、右侧易沿矢量集中位置形成渗流通道,可以将该范围视为需注浆加固处治区域。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 岩溶突水 发生机理 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2259)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2013CFA110)资助
【分类号】:U452.11
【正文快照】: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武汉43002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2013CFA110)资助我国湘、鄂、云、贵等地区发育有完整的碳酸盐岩地层,这些地区历史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在这些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形成了今天强烈的地下及地表岩溶地质缺陷。目前,我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生,徐国元,闫长斌,熊正明;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承压水底板突水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张顶立;;基于隔水关键层突水系数法的海底隧道施工突水危险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高峰;闫茂林;;突变理论及其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彭柏兴;李凯;雷金山;;长沙市劳动路湘江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影响[J];城市勘测;2010年01期

4 张凤奎;吴汉宁;夏玲燕;柏冠军;张林;;突变理论在地震资料解释异常地质体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2期

5 王晓川;卢义玉;夏彬伟;葛兆龙;左伟芹;;超前地质预报在大相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6 中国生;江文武;徐国元;;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关义涛;徐宗苏;张海军;朱文彩;;毛坝1号隧道涌水成因机制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8 罗宇;邓辉;;地质雷达在岩溶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12期

9 李围;;岩溶山区公路隧道施工突水的机理和模式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李围;;公路隧道岩溶超前探测技术及突水防治原则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黄戡;裂隙岩体中隧道注浆加固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3 罗恒;注浆理论研究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建;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旭东;深部岩溶隧道溃水成灾机理及其工程处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马士伟;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与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王遇国;岩溶隧道突水灾害与防治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龚彦峰;;高速铁路隧道斜切式洞门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陈成宗;牟瑞芳;;大瑶山隧道岩溶涌水系统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3年01期

3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4 刘仁阳;;大风垭口隧道特大土石流及涌水处治[J];公路;2006年05期

5 刘招伟,张民庆;隧道深埋充填型溶洞注浆施工技术探讨[J];隧道建设;2003年05期

6 石新栋;圆梁山隧道主要地质问题及施工对策[J];隧道建设;2004年05期

7 干昆蓉;杨毅;李建设;;某隧道岩溶突水机理分析及安全岩墙厚度的确定[J];隧道建设;2007年03期

8 李江旭;;三阳隧道特大涌水病害综合治理措施[J];北方交通;2009年05期

9 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J];煤炭学报;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琚国全;陈赤坤;曹_g;赵辉雄;;中德高速铁路隧道技术标准对比分析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1年02期

2 段超;;浅谈高速铁路隧道防水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9期

3 殷庆武;;高速铁路隧道质量缺陷处理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17期

4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J];隧道建设;2007年S2期

5 樊敏;李远富;;困难艰险山区高速铁路隧道应急救援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2年10期

6 肖厚云;张鹏;刘清名;;高速铁路隧道混凝土缺陷处理技术[J];四川水力发电;2012年06期

7 谷风硕;;高速铁路隧道混凝土缺陷处理技术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3年06期

8 严金秀;日本又一高速铁路隧道顶部混凝土掉块使货车脱轨[J];世界隧道;2000年02期

9 吴炜;彭金龙;刘伊江;梅元贵;;道碴对高速铁路隧道压缩波传播影响的探讨[J];铁道建筑;2006年10期

10 肖书安;张正禄;;高速铁路隧道竣工测量新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客运专线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悦新;何树第;;略论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赵勤俭;肖伟;易图兵;;浅论寒冷地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变化特性及其影响[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王中平;;高速公路扩建对下伏高速铁路隧道安全状态的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梅元贵;;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维模型数值方法简介[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仇文革;龚伦;;论高速铁路隧道支护结构质量检测技术[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岗 王昌尧 朱颜明;世界最长的高海拔高速铁路隧道 祁连山隧道全面开工建设[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通讯员许岗 朱颜明 记者王昌尧;世界最长高海拔高速铁路隧道开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戴小巍;肖明清:高速铁路隧道设计的奠基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1年

4 张喜平 刘伟 唐新华;遂渝高速铁路隧道贯通[N];四川日报;2004年

5 记者 矫阳;已掌握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关键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6 记者 钱厚琦;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国际技术交流会召开[N];中国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娟;基于损伤理论的高速铁路隧道结构振动响应分析及疲劳寿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丁祖德;高速铁路隧道基底软岩动力特性及结构安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李修柏;特长高速铁路隧道火灾人员疏散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赵文成;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斌;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及其对支护结构耐久性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信议;高速铁路隧道内气动荷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赵昱萌;山区高速铁路隧道救援设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杨帆;基于旋成体模型的高速铁路隧道进出口波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5 毕立栋;高速铁路隧道穿越高层建筑施工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陈东柱;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裂缝病害及其整治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褚华峰;高速铁路隧道噪声特性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苏丽娟;高速铁路隧道围岩支护参数优化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艾小冬;高速铁路隧道结构二维动力分析程序研发[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陆振华;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7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07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0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