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过饱和交叉口展宽段排队溢出判别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7:39

  本文关键词:过饱和交叉口展宽段排队溢出判别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过饱和交叉口 排队溢出 判别方法 相关性


【摘要】:现在信号交叉口已经成为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部分,也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节点。单个交叉口的运行效率直接决定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交通管理控制的难点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单个交叉口中。现在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主要从改善交叉口渠化设计和信号配时方案两个方面。交叉口渠化方面主要是通过增加展宽段来增加车道数。由于受城市道路面积区域的限制,再加上交通流的随机性与多变性的特点,展宽段溢流已成为常见的交通现象。如何判断交叉口展宽段排队溢出是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信号配时方案设计的基础。本文以平面十字信号交叉口的展宽段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设置展宽段对交通流的影响;其次研究排队长度的相关模型,分析各个排队长度模型的优缺点;最终通过对比选择HCM2000的排队模型比较适合展宽段排队长度的计算。第三个方面就是对交叉口交通流数据分析,利用现有的模型对交叉口交通流进行短周期的流量预测,通过对昆明市设有展宽段的多个交叉口进行调查、观察高峰期展宽段的排队情况,对现有实际交叉口进行测量,提取展宽段长度、车道数、车道宽度等相关数据。利用SPSS软件中的相关性分析模块对流量、左转车比例、展宽段长度三者与排队溢出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展宽段排队溢出的判别参数。通过实际采集的交通流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研究展宽段排队溢出以及未溢出情况下判别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排队溢出判别指标阈值,得出交叉口在何种特性的情况下展宽段排队会溢出的结论,为将来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信号配时等方案设计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过饱和交叉口 排队溢出 判别方法 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课题来源9
  • 1.2 研究背景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3.2 研究现状总结11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11-13
  • 1.5 小结13-15
  • 第二章 展宽段设置对交通流的影响分析15-27
  • 2.1 展宽段设置与信号控制的关系15-16
  • 2.2 进口道基本设计原则及方法16-19
  • 2.3 展宽段设计长度对流率的影响19-26
  • 2.3.1 实际流率特性20-23
  • 2.3.2 展宽段车辆无溢出流率特性23-24
  • 2.3.3 展宽段车辆溢出流率特性24-26
  • 2.4 小结26-27
  • 第三章 不同展宽段对应下的排队长度研究27-38
  • 3.1 交叉口排队长度基本模型27-30
  • 3.1.1 概率方法27-28
  • 3.1.2 排队论28-29
  • 3.1.3 累计曲线面积法29
  • 3.1.4 其他方法29-30
  • 3.1.5 研究方法总结30
  • 3.2 受展宽段长度影响的排队长度模型研究30-34
  • 3.3 实际数据下的不同展宽段排队长度分析34-36
  • 3.4 小结36-38
  • 第四章 基于数据分析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研究38-50
  • 4.1 交通流基本理论38-41
  • 4.1.1 交通流基本特征参数38-40
  • 4.1.2 交通流基本模型40-41
  • 4.2 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对比分析41-43
  • 4.2.1 历史平均预测方法42-43
  • 4.2.2 指数平滑预测方法43
  • 4.2.3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43
  • 4.3 模型应用43-49
  • 4.3.1 实际数据的采集整理43-48
  • 4.3.2 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48-49
  • 4.4 小结49-50
  • 第五章 过饱和状态下交叉口展宽段排队溢出研究50-60
  • 5.1 展宽段排队溢出判别参数对比及选取50-55
  • 5.2 展宽段排队溢出参数验证55-58
  • 5.3 仿真应用实验58-59
  • 5.4 小结59-6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0-61
  • 6.1 总结60
  • 6.2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附录A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麦婉菁;徐建闽;温惠英;;虎门中心商业区三个相邻交叉口交通组织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郑小燕;丁恒;王钊;;近距离交叉口空间优化设计研究[J];交通科技;2007年04期

3 严国灿;胡继华;熊志;;面向自动设计的交叉口数据模型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4期

4 张鹏;赵静;王占宇;宋丽华;;蒙特卡罗法在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中的应用[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王梅;李文权;;老城区交叉口交通组织状况的分析与改善[J];公路交通技术;2009年03期

6 林莉贤;李亚茹;;交叉口公交优先方法及评价决策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9期

7 戴国仲;;交叉口设计方案评价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年10期

8 王富;李杰;石永辉;;左转远引交叉口交通组织与几何参数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0年02期

9 宋睿;湘水;;中小城市交叉口改善设计及其仿真探讨——以浙江省武义的交叉口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0年01期

10 杨熙宇;谢军;;基于系统优化方法的交叉口规划方案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梅;李文权;;采用交通组织优化方法改善老城区交叉口交通状况[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大鸿;胡华启;;基于TRIZ理论的都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与交叉口设计探讨[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3 宁乐然;何晓鸣;王富;;远引交叉在城市连续交通中的应用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卢维伟;道路交叉口设计可以再优化[N];厦门日报;2006年

2 李宏;行人等红灯耐心只有90秒[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田泓;城市如何缓解“行路难”?[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文阁;基于模糊控制的单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与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宋现敏;城市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卢凯;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袁满荣;昆明市主城区交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邻;城市交通与居住地选择之间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裕龙;基于机动车PM_(2.5)排放分析的信号控制交叉口仿真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孙林;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城市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林菁;城市交通开放式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椺;典型交叉口综合交通设计对通行效率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刘美妮;干线协调控制配时参数优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萌萌;预防交叉口排队溢出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保菊;城市道路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及仿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8 徐建军;基于车路协同的交叉口盲点避撞技术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9 侯淼;短间距交叉口群渠化与信号配时优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10 朱琪;逆行非机动车对交叉口影响分析及改善方案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1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51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4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