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热电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09 15:47

  本文关键词:热电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自动环境监测系统 GPRS网络 通信模块 数据库模块 接口协议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其中,在电力行业中热电厂导致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呈增长趋势。环境自动监测点的地理位置分散,而且条件非常恶劣,传统的采用人工抄取监测数据的方法是非常不方便且低效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保护热电厂的周边环境,对热电厂进行环境自动监测势在必行。本文研究的热电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针对热电厂环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方法与原理,包括空气连续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噪声监测、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等;分析了热电厂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采用了GPRS网络来实现组网功能。其次针对所提出的功能需求以及性能需求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结构、空气质量连续监测、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水质自动监测、噪声在线子系统、视频监控、监控中心、GPRS终端及数据库的设计。最后设计并实现了通信子模块、数据库子模块、主界面子模块以及关键的接口协议,将设计结果用于实际案例,并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应用于热电厂环境自动监测。虽然本系统是专门为热电厂环境自动监测而设计的,但是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将本系统方便地移植到其它领域中进行应用。本系统已经在某热电厂得到使用。使用情况表明,本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有较强的在线帮助功能,易于学习,易于操作,容错性好,系统安全可靠。
【关键词】:自动环境监测系统 GPRS网络 通信模块 数据库模块 接口协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4;TM6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内容13-15
  • 第2章 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及网络结构15-23
  • 2.1 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方法与原理15-19
  • 2.1.1 空气质量连续监测15-17
  • 2.1.2 水质自动监测17
  • 2.1.3 噪声自动监测17-19
  • 2.1.4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19
  • 2.2 GPRS网络简介19-23
  • 2.2.1 GPRS概念20
  • 2.2.2 GPRS的网络结构20-21
  • 2.2.3 GPRS在远程监控方面的优势21-23
  • 第3章 热电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23-30
  • 3.1 热电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需求分析23-26
  • 3.1.1 功能需求分析23-26
  • 3.1.2 系统性能需求26
  • 3.2 系统的开发平台与B/S结构26-28
  • 3.2.1 系统开发平台26-27
  • 3.2.2 B/S结构27-28
  • 3.3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28-29
  • 3.4 J2EE体系结构29-30
  • 第4章 热电厂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功能设计30-41
  • 4.1 系统总体结构30-32
  • 4.2 空气质量连续监测子系统32
  • 4.3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子系统32-34
  • 4.4 水质自动监测子系统34-35
  • 4.5 噪声在线子系统35-36
  • 4.6 视频监控子系统36-37
  • 4.7 监控中心37-38
  • 4.8 GPRS终端38-39
  • 4.9 传输系统39-40
  • 4.10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40-41
  • 第5章 热电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关键模块开发及实现41-52
  • 5.1 通信子模块的设计开发41-44
  • 5.2 数据库子模块的设计开发44-45
  • 5.3 主界面子模块的设计开发45-48
  • 5.4 主要协议的实现48-51
  • 5.4.1 空气质量连续子系统底层接口协议48-50
  • 5.4.2 固定污染源子系统接口协议50
  • 5.4.3 水质子系统接口协议50
  • 5.4.4 噪声子系统接口协议50-51
  • 5.5 系统测试51-52
  • 5.5.1 功能测试51
  • 5.5.2 性能测试51-52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2-53
  • 6.1 结论52
  • 6.2 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及参加的科研工作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辉;;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检定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中国计量;2009年07期

2 方强;;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的检定[J];中国计量;2011年04期

3 陈丽群;;基于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设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李荷生;;日本新近研制的滑坡自动监测系统及设备[J];路基工程;1992年02期

5 任铭建;;结合工程实践谈水情和渗流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J];内蒙古水利;2014年01期

6 连风宝;太原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J];大众标准化;2001年03期

7 朱俊杰;林建辉;严瑾;林仲扬;;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计量检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中国计量;2010年02期

8 刘承军;首钢矿业研究所开发供用电自动监测系统节电效益丰厚[J];北京节能;2000年04期

9 罗苏平;农业环境的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只德国;柳华武;;海河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方案介绍[J];海河水利;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玲;;浅析光纤自动监测系统及其应用[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沈建荣;曹兰;;蓝藻自动监测系统在太湖无锡水域的应用与思考[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3 杨春华;董晓海;;高分辨区域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在洱海流域应用探讨[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谢宏斌;;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和应用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李天深;;广西近海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容显政;;天然气候环境参数自动监测系统研制[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7 欧阳俊;张子凡;王淮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通用数据采集传输器的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石爱军;马俊文;王瑶;李建军;;固定源低浓度废气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9 林燕华;李军;;池州电力光缆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和应用[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窦建平;;浅谈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与管理[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英德 刘洋;山东加快三级自动监测系统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记者 张杨 实习生 杨若兰;高分辨区域面雨量自动监测系统 应用成果报告会在我州召开[N];大理日报(汉);2012年

3 张晨;河南加强自动监测系统管理[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4 郭英;英研发船舶润滑油自动监测系统[N];中国船舶报;2010年

5 孙文剑;北京在立交桥下安装积水自动监测系统[N];中国交通报;2005年

6 记者 桂兰;10套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明年上岗城区[N];广元日报;2010年

7 李燕 张会清;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启动建设[N];新华日报;2001年

8 通讯员  陈华强 邱朝琳 记者  尚明洲;“虾场自动监测系统”帮了我大忙[N];人民邮电;2006年

9 冷科明 庞仁松;深圳海域逐步实现自动化监测[N];中国海洋报;2012年

10 张敬革 刘卫;我市兴建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N];抚顺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热电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徐学浩;枣庄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陈丽红;无值守水位雨量自动监测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杨龙刚;长途驾驶考试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金友;钢铁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高向革;水情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大尉;电能自动监测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晓娜;大气污染远程自动监测系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胡少轩;气象与地质信息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蒋鑫;烟花爆竹集装箱内河运输自动监测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1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001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9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