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宽频电流传感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0 22:01

  本文关键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宽频电流传感技术研究 出处:《中原工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宽频 电流传感技术 误差分析


【摘要】:目前国家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中国的电网建设正向大容量、特高压方向进展,对电网系统中的检测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电磁式互感器出现不能克服的缺点,已经满足不了对大容量高频电流的检测要求,为了与电力行业发展同步,需要研发新型的传感器。目前电子式互感器在检测精度方面提升了很多,并且对大电流的检测范围变宽,造价低,体积小,抗干扰性提高等,诸多优点实现了全面提升,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对研究课题的背景及意义作了讨论,论述了电子式互感器的研究概况,对电子式互感器的检测原理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描述了包括圆形和方形骨架截面互感器的测量原理,对互感器的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影响测量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做了分析,主要包括匝数、线径、骨架截面及骨架长度等,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对设计参数优化,得出最优设计参数。其次本论文主要优化了电流互感器的设计流程,包括设计原则,结构设计,设计参数分析,制作材料选取,对在设计互感器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本文实验对象包括三种不同骨架截面的电流互感器实验设备包括冲击电流试验仪、电流互感器、高精度示波器等,本论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采集信号,从示波器中采集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三种不同骨架截面互感器的测量结果,分析互感器的线性度,拟合度及灵敏度,分析对比三种互感器的测量结果,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最后对本论文的总结和展望,对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
[Abstract]:At present,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grid in China is developing towards large capacity and UHV, and the requirement of detecting devices in power grid system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Conventional electromagnetic transformers can not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has not been able to meet the high frequency current de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large capacity, in order to synchroniz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industry. Need to develop a new type of sensor. At present, the electronic transformer in the detection accuracy has improved a lot, and the detection range of large current becomes wider, low cost, small volume, improved anti-jamming and so on.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at many advantages have been realized. 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opic, and discuss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electronic transformers. The detection principle of electronic transformers is studied, and the measuring principle of circular and square frame cross-section transformers is described theoretically. Two different working states of the transformer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analyzed, including turn number, line diameter, skeleton section and skeleton length. Through simulation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the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Secondly, this paper mainly optimiz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current transformer, including design principles, structure design, design parameters analysis. The error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transformer i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 include three kinds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 of current transformer with different skeleton sections including impulse current tester and current transformer. High precision oscilloscope and so 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llect signals through experiments, collect data from oscilloscopes, and compare the data with MATLAB softwar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ree kinds of cross-section transformers with different skeletons are analyzed, the linearity, fitting degree and sensitivity of the transformers are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three kinds of transformer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Finally, the conclusion and prospect of this paper are given,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work are explained, an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the work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中原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传感技术部[J];铁道通信信号;2001年02期

2 ;国际传感技术及应用展览会将于11月份在京举办[J];中国计量;2002年10期

3 陆克久;;汽车传感技术的发展应用[J];轻型汽车技术;2002年01期

4 ;“传感技术及工控自动化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3年01期

5 ;“传感技术及工控自动化技术研讨会”在京胜利召开[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3年01期

6 ;“国际传感技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J];电气技术;2005年11期

7 陈彦谋;;邓铁六:发展振弦传感技术 开拓应用新领域[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10期

8 王明清;;基于传感技术的旅游景区“看护”功能研究[J];硅谷;2011年08期

9 廖先碧;;《检测与传感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子制作;2012年10期

10 Herbert Kaplan ,李应康;热传感技术的工业应用[J];红外技术;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金钢;张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生化传感技术[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变中求进——贺四川省电子协会传感技术学会第九届年会的召开[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青川;;基于微梁及其阵列的传感技术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杨青锋;;我国传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之路[A];称重科技——第十届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柯敏;;基于核酸分子探针的新型生物医学传感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覃亚丽;陈才和;张以谟;;全光纤加速度传感技术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前言[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允韬;蔡海文;耿建新;瞿荣辉;方祖捷;;光纤腔衰荡传感技术若干问题的讨论[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陈青华;周炯亮;姜利英;;“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潘英俊;杜久华;刘嘉敏;;基于压电石英晶体的触觉传感技术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少君 周灿;湖南要作传感技术产业龙头[N];中国电子报;2001年

2 记者 刘碧玛;推动传感技术迅猛发展[N];科技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陈卫东;我无线传感技术获一批重要成果[N];科技日报;2006年

4 记者 文穆;长沙建设传感技术产业基地[N];中国电子报;2001年

5 易红 龙弘涛;我国第一个传感技术产业基地落户长沙望城[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韩光亮 贾峰 沈俊霖 实习生 刘艺;远程传感技术预测海啸[N];青岛日报;2011年

7 张乐;高校企业共促传感技术应用发展[N];陕西科技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于尚民;江苏俊知传感技术:物联网制造业急先锋[N];通信产业报;2011年

9 庸青;第四届国际传感技术论坛在西安举行[N];国际商报;2006年

10 王蔚;我国无线传感技术研制获重大进展[N];中国质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炜;应对化学生物袭击的微生物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建花;光纤光栅有源传感技术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3 陈勇;SPR芯片的生化传感及光纤SPR传感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钱洋;中压断路器多参数状态采集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4年

2 段晓敏;数字传感技术在振动参量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陈珊珊;基于细胞阻抗传感技术的肿瘤耐药性评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4 程皓;基于传感技术的印染车间VOC检测系统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5年

5 翟占林;融合RFID和传感的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刘昊;基于激光投射传感技术和智能手机的结构位移监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陈开强;快速光谱诊断SPR成像传感技术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8 张亚文;基于客户定制和传感技术的鞋腔内压力及温湿度测试系统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9 王亚军;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宽频电流传感技术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7年

10 宋俊杰;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自动喷灌控制器的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06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06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0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