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流体沟道动电特性及其发电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31
【图文】:
图 1-1(A)纳米沟道阵列的制备方法,(B)沟道的横截面结构[18]电子束光刻(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EBL)L 是使用电子束将图案直接曝光在衬底表面的光刻胶中,然后通过刻蚀光刻技术的延伸应用。光刻技术的精度受到光子在波长尺度上的散射影光波长越短,光刻能够达到的精度越高。根据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电子极短的波。这样,EBL 的精度可以达到纳米量级。然而,由于图案是按而不是同时曝光,因此非常耗时,导致生产效率远远低于传统光刻,同时相对较高,因此 EBL 不适用于在整个晶片上进行大面积曝光,也不适用备纳米沟道。但 EBL 却是制备小型或特殊结构的二维纳米沟道的有效方究者通过选择性去除曝光的正光刻胶或未曝光的负光刻胶来实现 2D纳米。例如,显影去除曝光的正光刻胶仅保留衬底的所需部分,并通过 RIE 案转移至衬底上[22]。 相反,去除未曝光的负光刻胶会在衬底上留下凸起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硅母模到聚合物层的纳米沟槽的复制过程,如图 1-2(a)所示。其中 Si 母子束光刻制备,硅母模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浸没 APTMS(3-氨丙基三氧烷)中以便将氨基硅烷移植到硅母模表面,将足够的 PDMS 滴在氨基硅表面上以覆盖整个表面。接下来将 NOA63 预聚物倒在 200mm 厚的 PET 并将 PDMS 覆盖的母模压在 NOA63 预聚物上,随后将预聚物暴露于 UV 。固化后,将复制的 NOA63 纳米沟槽从母模上剥离。第二步,首先用氨基到 NOA63 纳米沟槽的表面,然后用薄层 PDMS 覆盖,如图 1-2(b)所示通过阳极键合的方法用玻璃盖片密封 NOA63 纳米沟槽,如图 1-2(c)所 200nm 和深 500nm 的二维纳米沟道阵列的制备。除此之外,纳流体器件以通过电子束诱导刻蚀来成形,以制备更小的特征尺寸[24]。 EBL 还可以将金属膜沉积到衬底上以在纳米沟道阵列中形成纳米线间隙电极[25, 26]。
掩蔽部分离子束,使产生的沟道宽度逐渐变窄[33]。然后,通过化学刻蚀去除金属(图1-3(b))。最后,用盖片密封特征宽度小于 5nm 的纳米沟道(图 1-3(c))。鉴于 FIB研磨直接写入的特征,这些纳米沟道易于与使用标准光刻和湿法蚀刻方法制备的微沟道连接。图 1-3 基于 FIB 研磨工艺的纳米沟道制备示意图[32]。(a)通过厚金属膜研磨纳米沟道,(b)使用刻蚀溶液去除金属膜,(c)用盖片密封纳米沟道。综上所述,FIB 可以在衬底上直接产生纳米特征尺寸并且与其他加工技术兼容,因此在纳流体器件的制备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遗憾的是,由于其直接研磨/沉积的模式,该技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庆峰;李敬;汪尔康;;基于高分子聚合物及毛细玻璃管的固态单纳米孔通道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8年06期
2 李志;刘丽萍;房真;郗冬梅;;固体纳米孔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8年06期
3 卓丽霞;王莹;张春萍;段静;张亚妮;;α-溶血素的表达及其纳米孔的制备[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年01期
4 张献;;纳米孔技术检测蛋白质的研究新突破[J];世界复合医学;2016年01期
5 孙鑫;冯敏;王斌;曹学伟;王玉芳;;非对称领结型纳米孔阵列的光透射特性(英文)[J];光散射学报;2016年03期
6 刘雪;;纳米孔生物技术的新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年23期
7 林星星;吴纲;杨武;;硅纳米孔结构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阴笑弘;朱新宇;顾菁;张欣;朱志伟;邵元华;;纳米孔分析化学[J];分析化学;2013年05期
9 王瑜玉;;Xe离子导向穿过PC纳米孔箱(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08年00期
10 程筱军;徐军明;;纳米孔模板的透射电镜观察[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璐;Osamu Terasaki;车顺爱;;纳米孔材料的电子晶体学结构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电子晶体学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牛延慧;于文彬;覃宗华;万泉;;纳米孔二氧化硅吸附金属离子的实验探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3 孙鑫;冯敏;王斌;曹学伟;王玉芳;;非对称领结型纳米孔结构的透光特性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4 朱在稳;孙春凤;张旋;林丛宾;赵雪芹;颜佳伟;毛秉伟;;基于玻璃纳米孔磷脂双层膜中的单离子通道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张利香;郑玉彬;曹小红;李耀群;;玻璃锥形纳米孔通道内不对称离子整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康旭;赵雷;段先健;李振华;李远兵;李淑静;;纳米孔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的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爽;翁玉华;郑玉彬;蔡盛林;李耀群;;锥形纳米孔对葡萄糖的刺激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曹炳阳;胡帼杰;;聚合物熔体在纳米孔中流动特性的实验和模型研究[A];流变学进展(2012)——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夏帆;;基于纳米孔在复杂基质中的核酸和小分子双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10 鲍信和;;纳米孔材料和催化[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侯琳良;武汉大学研发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N];人民日报;2020年
2 本报记者 雍黎;他要让基因测序飞入寻常百姓家[N];科技日报;2017年
3 常丽君;纳米孔可成为DNA快速阅读器[N];科技日报;2010年
4 宗华 编译;测序王国里的新“王牌”[N];中国科学报;2017年
5 张盖伦;纳米孔电池或让储能元件最小化[N];科技日报;2014年
6 见习记者 韩扬眉;DNA-二氧化硅固态纳米孔实现精确制备[N];中国科学报;2018年
7 陈丹;石墨烯纳米孔设备可探测单个DNA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8 顾定槐;拜耳材料科技开发“纳米孔”[N];中国化工报;2010年
9 本报驻河北记者 李洪峰;高军:“我相信创新和科技可以带来奇迹”[N];中国建材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李宏乾;一项突破传统的技术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纳流体沟道动电特性及其发电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航;纳米孔单分子传感器的研制及初步评价[D];东南大学;2018年
3 徐同舟;高活性晶面二氧化钛薄膜表面修饰及其光催化降解微量有机物[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杨海兵;含周期纳米孔或夹杂二维弹性体的应力场及其有效刚度预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5 陈凯凯;基于纳米孔的颗粒和生物分子检测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6 吉慧芳;氮化镓/硅纳米孔柱阵列结构的制备及其光/气体探测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7 章寅;固态纳米孔单分子传感器设计制造及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8 吴淑静;镁纳米孔的制备及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9 司伟;纳米孔在DNA及蛋白质分子检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10 王勇凯;金属微纳结构的光异常透射特性与光学手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郜梦娟;多层磷酸锆组装膜修饰玻璃纳米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黄卓;基于纳流体器件的浓差发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王英学;常见工业废气基于SiO_2纳米孔吸附的模拟计算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年
4 刘鹏杰;磷化镓纳米孔阵列光阳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王志权;MaCE法磁电耦合作用下制备单晶硅纳米孔阵列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彭冯杰;CO_2驱油中气油体系及其在纳米孔内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7 李志强;二维材料平面异质结及其输运特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8 马闪闪;基于金纳米颗粒组装的纳米孔检测体系构建及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9 苏建建;基于核孔膜纳米复合材料的盐差能转化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10 杨岸宁;基于FPGA的多通道生物分析仪器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9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8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