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谐波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电源谐波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分布式发电 配电网 谐波电压 谐波电流 谐振
【摘要】:分布式发电作为一种灵活的供电方式,通过与现有配电网的配合,在节省配电网投资、降低网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分布式电源多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并网,尤其是采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时输出功率易受天气、温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这将给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引起的谐波问题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谐波电压和电流的分布的影响。首先根据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的结构,建立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等值电路,通过对等值电路的分析得到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电流以及并网点的谐波畸变率与并网位置和分布式电源容量的关系。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络的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上述的结论,着重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对于其输出电压的影响、并网点电压和电流谐波畸变率与并网位置的关系、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与并网点电压谐波的关系以及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方式的不同对配电网谐波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总结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电压和电流谐波的分布规律。为了定量地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谐波问题,分别对多种情况下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准入功率进行了计算,结合仿真算例,得到了基于谐波限值的各节点的准入功率计算值,通过对各节点准入功率变化规律的分析验证了上述谐波分布的相关理论。对于多个分布式电源的问题,采用了计算至少准入功率的方案,至少准入功率是系统处于最恶劣情况下的计算结果,对于实际的电网规划有重要作用。根据对准入功率计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准入功率的一些措施,如调整网络的电压、降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谐波等,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最后,本文研究了接入分布式电源后可能引起的配电网的谐振问题,采用的模态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适应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网络运行参数变化较快、可能发生谐振的频域较宽等问题,可以通过仿真数据快速的判断是否发生谐振,以及谐振频率、谐振发生的位置。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中谐波和谐振问题,本文对谐波的抑制措施以及谐振的抑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类,相关的结论对实际工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 配电网 谐波电压 谐波电流 谐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27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3
- 1.1 分布式发电的背景和意义11-14
- 1.2 主动配电网谐波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20
- 1.2.1 主动配电网建模15-16
- 1.2.2 谐波源谐波特性16-17
- 1.2.3 谐波的抑制策略17-18
- 1.2.4 谐振的机理分析18-19
- 1.2.5 谐振的抑制策略19-20
- 1.3 本文主要内容20-23
- 2 主动配电网建模23-29
- 2.1 分布式电源模型23-24
- 2.2 变压器模型24-25
- 2.3 输电线路模型25-26
- 2.4 负荷模型26-27
- 2.5 小结27-29
- 3 分布式电源谐波对配电网的影响29-43
- 3.1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等值电路29-31
- 3.2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仿真模型31-32
- 3.3 分布式电源谐波对配电网的影响32-39
- 3.4 分布式电源谐波的抑制措施39-41
- 3.5 小结41-43
- 4 基于谐波限值的准入功率计算43-61
- 4.1 谐波标准44-48
- 4.1.1 电流谐波标准44-48
- 4.1.2 电压谐波标准48
- 4.2 基于谐波限值的分布式电源准入功率计算48-55
- 4.2.1 单个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准入功率48-52
- 4.2.2 多个分布式电源的至少准入功率52-55
- 4.3 提高最大准入功率的措施55-59
- 4.3.1 调整配电网的负荷侧电压56-57
- 4.3.2 降低分布式电源输出谐波57-58
- 4.3.3 改变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58-59
- 4.4 小结59-61
- 5 主动配电网谐振分析61-71
- 5.1 谐振判定方法62-64
- 5.1.1 模态分析法62-64
- 5.1.2 谐振基本模式64
- 5.2 谐振判定流程64-65
- 5.3 谐振仿真算例65-69
- 5.4 谐振抑制措施69-70
- 5.5 小结70-71
- 6 总结和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A77-79
- 附录B79-81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1-85
- 学位论文数据集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恒;;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J];科技风;2012年21期
2 陈祥;崔弘;买文捷;;分布式电源技术相关问题的讨论[J];电气应用;2013年11期
3 武祖林;;浅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3年24期
4 赵政;;我国分布式电源产业挑战分析与应对策略[J];轻工科技;2013年11期
5 汪君;;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措施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3年23期
6 何季民;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03年01期
7 张国光;分布式电源技术简介[J];电气时代;2004年11期
8 Dhaval Dalal;分布式电源结构发展趋势[J];电子与电脑;2004年10期
9 陈金富,卢炎生;分布式电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2期
10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杜永平;杨富民;洪志勇;张建文;贾雅君;;分布式电源模型分析及并网优化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刘森;李盛伟;李永丽;;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9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盛方正;周宇栋;陈之琛;;基于选择不同暂态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分析[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彭源长 苟慧智;分布式电源不可忽视[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苑舜 周波;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中国电力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郭惠;全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4年
5 记者 王旭辉 通讯员 马旭升;青海分布式电源建设健康快速[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能源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国网能源研究院 黄碧斌;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须完善政策体系[N];国家电网报;2013年
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冯永晟;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是多方共同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旭辉;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日趋规范化[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通讯员 林梅妹 陈德钧;福建高效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孟建辉;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欣;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DANG NGOC HUY(邓玉辉);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周天沛;微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资源的优化运行与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刘志鹏;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对配电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麻秀范;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马亚辉;含分布式电源的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李安寿;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孔祥平;含分布式电源的电网故障分析方法与保护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付顺;基于时序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巩翔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谐波潮流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张胜鑫;分布式电源并网中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龙淼;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研究与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8 张曦;基于广域信息的DG孤岛保护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梅红兴;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皓然;基于流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扩展规划[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21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2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