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印支块体地壳变形特征及动力学背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13:07
   印支块体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侧,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增厚过程,造成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地震频度高且震源深度浅,是我国大陆内部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本文选取了印支块体(金沙江-红河断裂以西)地区,经度范围从97°E到105°E之间,纬度范围从21°N到30°N之间的126个流动台站记录到的2011年5月到2013年12月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台站下方的P波接收函数,采用网格搜索的莫霍面Pms转换相到时方差最小方法和接收函数按方位角叠加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台站下方的地壳各向异性参数,最终获得118个台站的Pms相分裂结果,对印支块体地区的各向异性结果进行讨论。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GPS速度场观测数据,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印支块体地区Pms震相的分裂时间在0.08-1.44s范围内,平均分裂时间为0.47s,远大于上地壳Pms相各向异性分裂时间0.15s(Shi et al.,2012;石玉涛等,2013;太龄雪等,2015),因此我们推测研究区域内的地壳各向异性主要来源于下地壳。2.在整个印支块体地区我们没有观察到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下地壳流穿过了金沙江-红河断裂,印支块体的Pms相分裂并没有呈现出有明显的绕喜马拉雅山东部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趋势。因此我们推测,下地壳流在从青藏高原东部流入滇西南地区的过程中被金沙江-红河断裂切断了。3.在印支块体的西部地区,有一定数量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均为NEE或NE-SW向,本文推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该地区受到印度板块在缅甸下方的俯冲作用,并向北东方向挤压滇西南地区的下地壳。4.在整个印支块体地区,Pms相快波偏振方向与GPS速度场的方向并不一致,鉴于印支块体受到的复杂构造应力场作用,我们认为印支块体地区的上地壳与下地壳可能是解耦的。5.通过与XKS分裂(常利军等,2015)得到快波偏振方向做比较我们,推测印支块体地区的下地壳与上地幔是解耦的。6.位于金沙江-红河断裂,澜沧江断裂、嘉黎-怒江断裂以及断裂附近台站的Pms相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分布几乎平行于断层走向,表明地壳各向异性受到断裂的影响较大,地壳变形特征受控于断裂活动;我们推测金沙江-红河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以及嘉黎-怒江断裂带以及附近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的成因与块体内部的各向异性成因可能不同。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315
【部分图文】:

印支块体地壳变形特征及动力学背景研究


τaυ表示接收函数示意图,包含了直达P波,Pms转换波,以及多次波PpPs,PsPs+PpSsτbυ所示是直达P波,转换波Pms以及多次波在均匀地壳中的

印支块体地壳变形特征及动力学背景研究


三分量记录坐标系与LQT坐标系阴影小图表示东西向水平分量指向E南北水平分量指向N,径向R指向震中,BAZ为后方位角i表示P波入射角,T

印支块体地壳变形特征及动力学背景研究


τaυZRT坐标系旋转到LQT坐标系,τbυZRT坐标系旋转到PSH坐标系T和H的方向朝向纸内τLasseSvenningsenetal.,2004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明;李建有;徐晓雅;胡家富;;按方位叠加接收函数分析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各向异性[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12期

2 太龄雪;高原;刘庚;肖卓;;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各向异性:第一期观测资料的剪切波分裂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1期

3 王苏;徐晓雅;胡家富;;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结构与动力学模式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1期

4 李永华;徐小明;张恩会;高家乙;;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结构及云南鲁甸、景谷地震深部孕震环境[J];地震地质;2014年04期

5 李聪;雷建设;;滇西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区域波形反演[J];科学通报;2014年34期

6 查小惠;雷建设;;云南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3期

7 石玉涛;高原;张永久;王辉;姚志祥;;松潘—甘孜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北部与四川盆地西部的地壳剪切波分裂[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8 王峻;刘启元;;P波和S波接收函数的贝叶斯联合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1期

9 杨彧;陈建业;杨晓松;闫小兵;张国苓;;部分熔融强化了青藏高原地壳的各向异性?[J];地震地质;2010年01期

10 李玉江;陈连旺;李红;;云南地区构造应力应变场年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晶;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区域性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志刚;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应力场及其对壳幔变形的指示[D];南京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2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82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