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南海IODP368航次U1505站位晚中新世至上新世磁性地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3 14:11
  中国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以及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连接处,同时受东亚季风的控制,其沉积物保存了新生代以来板块运动及气候波动的地质记录,是西太平洋地区研究边缘海盆演化历史以及恢复重建古环境、古气候的优良素材库。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8航次在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带钻取了一系列钻孔,目的是检验南海北部边缘断裂模式,同时对始新世以来的构造事件与盆地演化以及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地区新近纪古海洋与古气候变化等问题展开研究。为建立研究区可靠的年代框架,本文对368航次U1505站位C、D两孔60-200 mcd的280块离散样品展开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及古地磁学实验。代表性样品的磁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磁滞回线、累计对数高斯曲线及Day氏图显示样品中的携磁矿物以低矫顽力的磁铁矿为主,并含有少量的赤铁矿,部分样品中存在胶黄铁矿。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表明样品中的磁性颗粒呈现出典型的湖泊、深海相沉积物的扁圆状特征,磁化率最小轴k3倾角值集中在高角度区域同时磁化率最大轴k1与中间轴k2表现与沉积层面平...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海IODP368航次U1505站位晚中新世至上新世磁性地层研究


南海地区构造图(修改自Lietal.,2005)

退磁,剩磁,矢量,实线箭头


学得益于高分辨率的天文解决方案,在对事件持续时间的测定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不是所有沉积记录的变化都受地球轨道参数的控制,故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磁性地层学的应用是在地磁场变化具有全球一致性这一点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因此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时受区域性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小。截至目前,古地磁学仍是研究过去磁场的唯一手段,在不能使用古生物或放射性同位素手段获取年龄信息时,利用古地磁方法获得磁性地层结果,是在近乎无损的条件下确定岩石或沉积物绝对或相对年龄的最有效方法(郭桂红和韩锋, 2007; 吴怀春等,2011a, b)。

概况,站位


、季风作用以及区域环境、生物过程对全球变化响应机制等重大认识。次及钻孔描述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8 航次是两次中国南海裂谷边缘研究二次,开展时间为 2017 年 4 月 9 日至 6 月 11 日。IODP368 航次 150-200km、向海减薄且高度扩张的海陆过渡带上钻取了一系列标是取得深部/基部沉积物以及下伏基底物质岩芯与测井记录,缘不同断裂模式的科学性,并与其他非火山断裂边缘或岩浆贫瘠比较,同时了解沉积物对始新世以来构造事件与盆地演化的响应北部大陆边缘地区新近纪古海洋与古气候变化等问题(Sun et alU1505 站位位于构造高地 OMH(图 1-3),该站位沉积速率较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隆升与新特提斯海退却对亚洲中纬度阶段性气候干旱的影响[J]. 孙继敏,刘卫国,柳中晖,付碧宏.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9)
[2]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原理及应用实例[J]. 张淑伟,杨振宇,王喜生,Maria TCioppa,乔彦松,霍俊杰,Edgardo Caón-Tapia,赵越.  地质力学学报. 2017(01)
[3]西沙西科1井三亚组生物礁沉积的磁性地层及其环境意义[J]. 易亮,王振峰,张道军,刘新宇,尤丽,罗威,祝幼华,秦华峰,邓成龙.  海岸工程. 2016(03)
[4]渤海湾西岸CH500孔磁性地层年代研究[J]. 裴艳东,Hus J,田立柱,杨吉龙,姜兴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4)
[5]西菲律宾海GX149柱状样磁性地层学[J]. 李波,李顺,王艳,张江勇,李学杰,钟和贤,田成静.  海洋地质前沿. 2015(08)
[6]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49航次[J]. 李春峰,宋晓晓.  上海国土资源. 2014(02)
[7]从地层到地时[J]. 万晓樵,王成善,吴怀春,张世红.  地学前缘. 2014(02)
[8]“地时”(Earthtime)研究计划:“深时”(Deep Time)记录的定年精度与时间分辨率[J]. 吴怀春,王成善,张世红,杨天水,万晓樵.  现代地质. 2011(03)
[9]旋回地层学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和展望[J]. 吴怀春,张世红,冯庆来,方念乔,杨天水,李海燕.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3)
[10]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IODP建议书735-Full介绍[J]. 李春峰,汪品先,Dieter Franke,李家彪,Randell Stephenson,许树坤,Peter Michael,周祖翼,翦知湣,李前裕,刘志飞,耿建华,木村学,阎贫,丘学林,王嘹亮,解习农,吴时国,吴能友.  地球科学进展. 2009(12)



本文编号:3245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245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0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