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及其判别方法
本文关键词: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及其判别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泥岩盖层 输导断裂 活动时期 油气 封闭机制 判别方法
【摘要】:依据区域性泥岩盖层内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沿断裂运移的关系和所需条件分析,对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进行研究,通过断接厚度与断裂上下不连接所需的相对最小断接厚度比较,建立一套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断裂运移的判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东二段相关研究中。结果表明: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向上运移的机制是断裂在其内上下不连接,不能成为油气输导通道;形成条件是盖层断接厚度大于最小断接厚度;南堡凹陷东二段区域性泥岩盖层能够阻止下伏沙三段或沙一段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输导断裂向上运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少量分布在凹陷东部局部地区,与目前的天然气分布相吻合,新方法可以用于判别区域性泥岩盖层能否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泥岩盖层 输导断裂 活动时期 油气 封闭机制 判别方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153)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自然科学版),2016,40(3):36-43.FU Guang,ZHANG Bowei,WU Wei.Mechanism and detection of regional mudstone caprock sealing oil and gas migration a-long transporting fault[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2016,40(3):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玉,张卫华;盖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地质;1997年02期
2 ;盖层的分类[J];能源与节能;2013年11期
3 付广,杨勉;盖层发育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4 王显东,姜振学,庞雄奇,张俊;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彭放,吴国平,方敏;灰色规划聚类及其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武英利;谢俊;;英吉苏凹陷盖层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3期
7 王进军;李亚林;陶晓风;张瑞军;;西藏南部低分水岭盆地盖层发育特征与评价[J];新疆地质;2010年01期
8 周雁;金之钧;朱东亚;袁玉松;李双建;;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3期
9 彭阜南;辽南大和尚山区及其邻区的盖层滑移带[J];地震地质;1980年03期
10 刘正斌;沙漠地区厚复盖层的钻孔护壁[J];探矿工程;198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小莉;冯乔;;泥质岩盖层封闭性能的综合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建交;张仲培;;流体包裹体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曹海虹;赵晓华;;非常规储盖层地化特征分析——井中化探的三个实例[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4 徐喜庆;张维琴;陈灵华;赵淑霞;王淑云;赵俊文;;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盖层岩石粒度大小分布测定及评价[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魏晓;季宏兵;李道静;张风雷;;广西中南部红壤风化盖层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刘晓健;杨波;王清斌;朱文森;冯冲;;蓬莱9-1大型花岗岩潜山稠油油藏泥岩盖层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其勤;评价盖层封盖性能有了新指标[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江其勤 刘伟新;泥岩盖层评价技术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石化报;2012年
3 江其勤;泥岩盖层评价技术获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N];科技日报;2014年
4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黄毅 刘宇琦;江汉海相勘探突破定论:单一盖层变成储气层[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付广;泥质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机理及其定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2 田海龙;CO_2-咸水—岩相互作用对盖层封闭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肖朝晖;中扬子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君嗣;方正断陷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2 范翔宇;盖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3 王一军;济阳坳陷第三系泥质岩盖层类型及分布[D];西北大学;2012年
4 展铭望;川中大气田盖层封闭性定量评价及控藏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杜秀芳;柴达木盆地北缘封盖层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汪亚军;川东北河坝场地区嘉二段膏岩盖层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董晶;中国大中型气田盖层品质及聚气特征[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8 张卫东;中低丰度天然气藏盖层封盖性定量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宫宇宁;徐家围子断陷盖层封气能力及封气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王立志;塔中地区奥陶系基岩潜山天然气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42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4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