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羌塘盆地南部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自生文石胶结物的鉴定及其成因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28 10:17

  本文关键词:羌塘盆地南部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自生文石胶结物的鉴定及其成因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文石 微区X射线衍射 碳氧同位素 中侏罗统 羌塘盆地


【摘要】:在羌塘盆地南部隆鄂尼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砂糖状白云岩中首次发现针柱状胶结物,分布于沥青充填的溶蚀孔隙中。显微结构、微区X射线衍射以及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胶结物类型为自生文石,呈针柱状晶形,簇状、放射状集合体,Mg O和Sr O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微区同位素测试显示,文石胶结物δ13CPDB值为3.5‰~3.98‰,δ18OPDB值介于-11.63‰~-9.98‰。文石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碳酸盐岩中很少发现,常通过新生变形作用或溶解作用转变为低镁方解石。砂糖状白云岩中自生文石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海洋沉积和大气淡水成因的文石存在较大差异,其形成过程中淡水淋滤作用影响较小,δ18O值的负偏主要受埋藏期地温梯度控制。储层成岩序列显示文石胶结物形成于埋藏白云石化作用之后,有机酸溶蚀伴随着碳酸钙自生矿物沉淀,烃类充注抑制了文石向方解石的转化。文石胶结物形成于晚成岩阶段,属于埋藏环境下碳酸盐矿物溶解再沉淀的产物,烃类充注可能对文石的保存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海南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文石 微区X射线衍射 碳氧同位素 中侏罗统 羌塘盆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089) 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zdsys2014002)资助
【分类号】:P618.13;P575
【正文快照】: 文石是Ca CO3的同质多象不稳定变体,属斜方晶系,主要形成于温暖浅海、岩溶洞穴以及高压变质带中[1]。现代浅海环境沉积成因的文石主要包括等厚环边针状胶结物,发散状纹层以及碳酸盐颗粒(鲕粒、球粒及团粒等)[2-6];生物成因的文石包括珊瑚、藻类等生物礁沉积中的文石质有机显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敏;寿建峰;沈安江;朱吟;郑兴平;;从表生到深埋藏环境下有机酸对碳酸盐岩溶蚀的实验模拟[J];地球化学;2014年03期

2 肖平;陆琦;于吉顺;;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实现岩石薄片中矿物的原位微区分析[J];矿物岩石;2014年01期

3 伊海生;陈志勇;季长军;杨晓萍;夏国清;吴驰华;;羌塘盆地南部地区布曲组砂糖状白云岩埋藏成因的新证据[J];岩石学报;2014年03期

4 张海伟;蔡演军;安芷生;秦世江;;石笋矿物由文石转变为方解石后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4年01期

5 张海伟;蔡演军;谭亮成;;石笋矿物类型、成因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指示[J];中国岩溶;2010年03期

6 陈明;王剑;谭富文;杜佰伟;;藏北北羌塘坳陷中西部地区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分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0年02期

7 刘建清;杨平;陈文彬;陈文西;付休根;;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南侧隆额尼—昂达尔错布曲组古油藏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制[J];地学前缘;2010年01期

8 南征兵;李永铁;郭祖军;;羌塘盆地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J];石油实验地质;2008年05期

9 林玉石;黄新耀;张美良;覃家铭;姜光辉;朱晓燕;杨琰;向官生;黄智勇;;中国南方发现大型文石笋[J];地学前缘;2007年02期

10 秦建中;;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小青;羌塘盆地双湖地区侏罗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伊海生;夏国清;梁定勇;;羌塘盆地南部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自生文石胶结物的鉴定及其成因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6期

2 夏国清;季长军;杨伟;吴驰华;伊海生;张帅;李启来;李高杰;;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油藏带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历史[J];石油学报;2016年10期

3 陈浩;王剑;王羽珂;陈明;;西藏隆鄂尼—昂达尔错地区布曲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新疆石油地质;2016年05期

4 涂先新;沈斌;石富;汪双清;孙玮琳;徐学敏;;特殊样品中残余有机碳含量的测定方法——以羌塘盆地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27期

5 张帅;夏国清;伊海生;蔡占虎;李启来;;羌塘盆地南部隆鄂尼地区布曲组鞍形白云石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年04期

6 陈庆;朱利东;杨文光;王亚东;;羌塘盆地拉雄错西上二叠统热觉茶卡组沉积学特征[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23期

7 杨振华;李坡;吴克华;;岩溶洞穴古河漫滩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演变——以山王洞中段为例[J];中国岩溶;2016年04期

8 彭清华;杜佰伟;谢尚克;郑博;;羌塘盆地昂达尔错白云岩古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J];海相油气地质;2016年03期

9 张会领;余克服;赵建新;俸月星;林玉石;周玮;刘国辉;;文石方解石化对文石石笋δ~(18)O记录的影响[J];热带地理;2016年03期

10 刘伟;黄擎宇;王坤;石书缘;;深埋藏阶段白云岩化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季长军;南羌塘坳陷油藏带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振鸿;唐山及邻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白云石化特征和碳氧同位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敏;朱吟;沈安江;郑兴平;贺训云;;塔中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溶蚀的模拟实验研究[J];中国岩溶;2012年03期

2 刘大永;陈键;彭平安;肖中尧;张宝收;卢玉红;张海祖;于赤灵;;轮南地区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对地层水特征的控制作用[J];石油学报;2012年03期

3 李伟;秦胜飞;;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层水微量元素与氢氧同位素特征[J];石油学报;2012年01期

4 胡明毅;胡忠贵;李思田;王延奇;;塔中地区奥陶系白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J];地质学报;2011年12期

5 黄康俊;王炜;鲍征宇;谢淑云;万能;梅廉夫;钱一雄;;埋藏有机酸性流体对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储层的溶蚀改造作用:溶解动力学实验研究[J];地球化学;2011年03期

6 葛良全;孙传敏;谷懿;杨健;曾国强;赖万昌;;微束微区X荧光矿物探针分析仪的研制[J];矿物岩石;2010年03期

7 张海伟;蔡演军;谭亮成;;石笋矿物类型、成因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指示[J];中国岩溶;2010年03期

8 陈永权;周新源;杨海军;;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寒武统三种截面特征白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J];沉积学报;2010年02期

9 刘建清;杨平;陈文彬;陈文西;付休根;;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南侧隆额尼—昂达尔错布曲组古油藏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制[J];地学前缘;2010年01期

10 蔡炳贵;沈凛梅;郑伟;李克普;白云志;董春志;;本溪水洞洞穴空气CO_2浓度与温、湿度的空间分布和昼夜变化特征[J];中国岩溶;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 Kalliokoski;田书文;;上密执安半岛基维诺沉积岩(约11亿年)中的碳酸钙胶结物(钙质层)[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87年01期

2 于均民,周晓峰,刘立;砂岩中石英胶结物的成因及其研究意义[J];世界地质;2000年01期

3 孙宝亮;巩恩普;李金梅;关长庆;张永利;;贵州紫云上石炭统叶状藻礁灰岩胶结物特征[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年01期

4 朱莲芳;酒西盆地碎屑岩胶结物的形成问题[J];沉积学报;1988年01期

5 王振宇;吴丽;张云峰;韩剑发;张丽娟;;塔中上奥陶统方解石胶结物类型及其形成环境[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6 曾建康;樊昂君;;湖南省花垣县李梅矿区砾石胶结物型铅锌矿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年11期

7 黄恒铨,傮贞环;对碳酸盐岩中胶结物组分的认识[J];石油地质实验;1978年01期

8 王春梅;裴昌蓉;;利用负胶结物投点图评价西湖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J];断块油气田;2010年01期

9 杨香华;硅质碎屑砂岩中胶结物来源的新认识[J];地质科技情报;1993年04期

10 М.В.斯米尔诺娃 ,刘崇保;沉积岩的胶结物类型及其对砂岩渗透率的影响[J];石油地质实验文摘;196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振奎;张响响;邹元荣;由伟丰;周新科;明海会;;胶结物地层学及其在裂缝研究中的应用[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袁彩萍;姚光庆;;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储层胶结物的SEM研究[A];第二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俊峰;Bakken致密油藏储层特征与多段压裂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Mutwakil Nafi Fadil Elmula(法帝);中国东部东营凹陷孔店组上部成岩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洁;陕北三叠系延长组砂岩主要成岩作用及对孔隙发育的影响[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2 苟迎春;富县探区上三叠统长6段储层地质学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935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35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1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