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方法的海底斜坡稳定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8-04-01 00:27

  本文选题:斜坡稳定性 切入点:海底滑坡 出处:《海洋学报》2016年07期


【摘要】:极限平衡法仍是当前海底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工程评价方法,但该法只能给出稳定性分析的近似解答。基于极限分析运动学定理,假定海底斜坡发生对数螺线型滑移破坏模式,将滑体有效自重和简化波浪力等以外荷载形式叠加引入到虚功率方程中,与潜在滑动面上由黏聚力产生的内能耗散率相平衡,建立考虑一阶简化波浪效应的海底斜坡上限解法;利用多变量无导数求极值的逐级迭代方法与最优化技术,结合抗剪强度折减思想,求解波浪加载下不同时刻的海底斜坡稳定性与相应的临界破坏机构,并针对典型算例开展有限元数值解的验证。进而联合采用数值法与上限解,探讨波高、波长、水深等波浪参数对海底斜坡稳定性与滑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上限解与数值解吻合较好,获得的安全系数与破坏模式等符合一般规律,为波浪作用下海底斜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Abstract]: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is still the main engineering evaluation method for submarine slope stability, but it can only give an approximate solution to the st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the kinematics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the logarithmic spiral slip failure mode of submarine slope is assumed. The superposition of external loads such as effective weight of sliding body and simplified wave forc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virtual power equation, which is balanced with the internal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caused by cohesive force on the potential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upper limit solution of submarine slope considering the first-order simplified wave effect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iterative method and optimization technique of multivariable non-derivative extreme value, combined with the thought of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the stability of submarine slop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ritical failure mechanism at different times under wave loading are solve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verify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for typical numerical examples, and the effects of wave parameters such as wave height, wavelength and water depth on the stability and sliding mechanism of submarine slopes are discussed by using numerical method and upper bound solution. The upper limit solutio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numerical solution, and the safety factor and failure mode obtained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law,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submarine slope under wave action.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9022,51579032) 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基金(MRE201304)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SKLGDUEK1307)
【分类号】:P75;P64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敏;刘博;年廷凯;印萍;宋雷;;线性波浪加载下海底斜坡失稳机制的数值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2 刘小丽;窦锦钟;英姿;霍沿东;张旭;;波致海底缓倾角无限坡滑动稳定性计算分析探讨[J];海洋学报;2015年03期

3 许文锋;车爱兰;王治;王欢;刘超;;地震荷载作用下海底滑坡特征及其机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王立忠;缪成章;;慢速滑动泥流对海底管道的作用力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5 孙永福;董立峰;蒲高军;宋玉鹏;;风暴潮作用下黄河水下三角洲斜坡稳定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6 邵广彪;冯启民;王华娟;;海底缓坡场地地震侧移数值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06年09期

7 刘红军;张民生;贾永刚;王秀海;;波浪导致的海床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6期

8 王刚;张建民;;波浪作用下某防沙堤的动力固结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4期

9 胡光海;刘振夏;房俊伟;;国内外海底斜坡稳定性研究概况[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10 郑宏,李春光,李焯芬,葛修润;求解安全系数的有限元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代培;;两种方法模拟波浪荷载对岩质边坡作用的比较[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庆杰;李西双;徐元芹;刘乐军;高珊;周航;李天光;;一种基于水深梯度原理的海底滑坡快速识别方法——以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为例[J];海洋学报;2017年01期

2 候玲;薛海斌;周泽华;刘海伟;潘峰;;基于ABAQUS二次开发平台的边坡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3 张少同;贾永刚;刘晓磊;郭磊;单红仙;;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动态变化过程的特征与机理[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年06期

4 王成;;有限单元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33期

5 张婧;赵波;;基于DEM边坡强度折减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6 朱超祁;贾永刚;张民生;王振豪;沈泽中;张博文;单红仙;;南海北部陆坡表层沉积物强度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5期

7 刘路路;王东英;宋亮;钟国强;;边坡局部稳定性变化规律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8 毛璐明;杨玉群;田威;;竹筋土钉支护电气设备房基坑边坡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9 赵宝友;郑天照;王东;曹兰柱;;基于强度原理的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安全系数判据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10 田壮才;郭秀军;乔路正;贾永刚;余乐;;南海北部海底沉积物临界起动流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亮;栾锡武;;南海北部陆坡稳定性定量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4期

2 吴志坚;车爱兰;陈拓;王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础地震响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3 万少石;年廷凯;蒋景彩;栾茂田;;边坡稳定强度折减有限元分析中的若干问题讨论[J];岩土力学;2010年07期

4 姜海西;沈明荣;程石;肖汝诚;;水下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7期

5 王立忠;缪成章;;慢速滑动泥流对海底管道的作用力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6 孙永福;董立峰;蒲高军;宋玉鹏;;风暴潮作用下黄河水下三角洲斜坡稳定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7 邵广彪;冯启民;王华娟;;海底缓坡场地地震侧移数值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06年09期

8 刘红军;张民生;贾永刚;王秀海;;波浪导致的海床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6期

9 王刚;张建民;;波浪作用下某防沙堤的动力固结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4期

10 胡光海;刘振夏;房俊伟;;国内外海底斜坡稳定性研究概况[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川,朱静;云南省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6期

2 王家鼎,冯学才,孟兴民;黄土斜坡稳定性的模糊信息分析法[J];山地研究;1991年01期

3 周申立;高县县城附近斜坡稳定性分析[J];地理研究;1994年01期

4 张永波;斜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J];太原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冉恒谦;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综述[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7年S1期

6 张锐波,张丽萍;斜坡稳定性的二级模糊推断[J];灾害学;1998年02期

7 罗文强;斜坡稳定性概率理论和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8 张晓晖,王辉,戴福初,马巍;基于关系矩阵和模糊集合的斜坡稳定性综合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9 曹杰,赵筱青;突变理论在斜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0年02期

10 刘焕喜,刘涌江;可靠性数学在斜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西北地质;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茂其;张大泉;;斜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探讨[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郭映忠;;斜坡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黄志鹏;;层次分析法在重庆市岩质斜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4 殷坤龙;;南区路基岩斜坡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分析[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李智毅;张欣海;王建锋;;重庆市沿江地带斜坡稳定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6 易萍华;罗嗣海;侯龙清;;江西宜黄县城区斜坡稳定性初步评价[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练操;晏鄂川;;极限平衡法计算斜坡稳定性中的地下水作用分析[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苏伯芩;沈洁清;;变分法在斜坡稳定评价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9 张宜虎;唐辉明;杨裕云;;传统水压力求解法在斜坡稳定性评价中的适用条件[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10 曾磊;张茂省;黄玉华;武文英;;优势入渗通道对黄土斜坡稳定性影响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雪平;基于GIS的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2 靳德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瑞;时间累积效应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D];长安大学;2015年

2 孙帆;基于斜坡单元的山区三维斜坡稳定性评价[D];重庆大学;2016年

3 刘敏;复杂环境下海底斜坡稳定性解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金晓杰;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南海某典型峡谷区斜坡稳定性评价[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5 康超;确定性模型在黄土沟壑区斜坡稳定性预测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朝阳;坡向与斜坡稳定性的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杨林青;海底斜坡稳定性及滑移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郭振;茅台机场2号填方斜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薛红;青海玉树州结古镇民主村西侧斜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沈军明;四川华蓥山溪口镇马鞍坪斜坡稳定性评价及加固处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3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93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